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修业年限:四年(二)培养层次:本科(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四)人才培养目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和持续的学习力,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及统计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劳动与社会保障四年制本科授管理学学士学位专业简介:是适应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调整、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需要而设立的应用型管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方法,熟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能够在政府机关和各类企事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处理、社会保障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核心课程:开
劳动与社会保障(1)专业特色本专业源于北京交通大学于20世纪六十年代设立的劳动经济学教研室,在多年开办劳动经济学硕士点(1998年)和社会保障硕士点(2004年)的基础上,2012年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专业特色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我国劳动经济及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培养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与社会保障基础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和社会保障实务技能,能在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协调和社会保障实践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主干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经济、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概论、会计学、财政学、人员招聘与测评、社会保险学、社会救济与社会福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25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035200社会工作所有方向
单位代码:1002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联系部门: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电话:010-58801508联系人: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备注025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105 035200社会工作80专业学位接收推免生18人左右 01不设方向(珠海)全日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
1、学校简介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2个,专业学位类别1
一、招生人数我校2022年拟招收各类硕士生2600人左右,专业目录上各院(系)、各专业所列拟招生人数包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各专业考试招生人数和推免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阶段可能会根据教育部正式下达计划数、实际接收推免生数、生源情况及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整。我校2022年可接收推免生的硕士招生专业及拟接收人数见招生专业目录。凡被我校接收的2022年校内外硕士推
单位代码:10027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875联系部门:社会学院电话:010-58804061联系人: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学习方式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备注036社会学院45 030300社会学25接收推免生16人左右。社会学专业按一级学科招生,共包含5个招生方向。初试自命题考试科目中,部分试题所有方向作答内容相同,另一
初试各科成绩及总分均达到报考专业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不含专项计划考生)具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考生严格按照报考院(系)的要求参加复试,未按要求参加复试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学校不再组织第二次复试。院(系)专业代码及名称研究方向政治/综合外国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 分036社会学院035200社会工作所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