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创办时间2011年普通本科,(一)招生类别:文理兼收(二)培养目标:新媒体是传媒业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教育部2012年在全国新增的本科专业;四川师范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办此专业的大学之本专业依托我校在传媒领域的优势学科,以网络传播为基本支撑,将传统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与网络等新媒体实践相结合,在全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一定的特
网络与新媒体(学制4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1.专业特色:本专业为与成都市委宣传部新闻学院共建专业。作为新兴复合专业,课程设置覆盖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业务等多维度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培养。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政治素养和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闻采写编播评、网络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与素材加工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类高级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普通类·文理兼招)(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系统的网络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掌握丰富的网络视听传播知识,拥有熟练的写作、编辑、图文视频采集与制作、短视频摄制技能,具有从事网络直播和新媒体运营的能力。本专业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广泛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是应用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二)主修课程:传播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网络与新媒体基本理论素养、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文案写作、美工设计、数据分析、程序编写和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政治素养、文学艺术修养及创新精神,可在互联网企业、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广告公司、企业营销部门等担任新媒体编辑、策划、制作等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宣传工作或在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机构任职的全
网络与新媒体层次:本科学制:4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招生类别:文理兼收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今日头条》教学实践人才培养基地,四川17个地市报社、融媒体单位(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专业方向:网络编辑、移动商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将成为具备宽广深厚的人文知识和系统的新媒体传播理论,娴熟的网络编辑操作能力,网络专题策划与表现能力,同时掌握新媒体营销推广手段及相应的全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代码:36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四川、面向全国,以“重实践、强技能、校企化、生产化”为原则,以网络传媒行业为基础,让融媒体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以新媒体艺术和技术等行业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建设成以培养UI设计、web前端开发与新媒体内容制作及运营多合一人才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主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传播学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发展需要,具备系统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知识和技能和适应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格局,具备系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实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一定的网络与新媒体机构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以新媒体公司和新闻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部门、电台、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一批学制四年校本部(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知识,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内容采集、编辑、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较高审美品味的复合型应用型全媒体人才。(二)核心课程:新闻采访写作、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文案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622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12电话:028-62138375办公/通讯地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楼202室学院备注:报考条件请参看《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3年我单位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2人,实际招生人数待国家下达2023年招生计划后结合生源报
计算机网络应用(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中大型网络构架设计、高级网络管理、云计算架构、信息安全分析等相关岗位群工作,胜任综合布线实施、混合网联调、服务器联调、网络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网络中大型项目设计等工作,达到网络通信技师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要求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