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一底面积是100cm2的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现将含有石块的冰块投入容器内的水中,恰好悬浮,此时水位上升了6cm。当水中冰块全部熔化后,相比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改变了55.28Pa。则石块的密度为 。
石块与水总体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容器底面积=6cm*100cm2=600cm3冰融化,体积减小,所以压强减小了55.28Pa舍冰融化前后,容容器底受压强为P1 P2所以P1- P2=55.28PaP1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的总体积*水的密度*gP2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融化成水的体积*水的密度*g冰融化前后质量不变
技校网友
2011-12-05 14:37
我怎么算的是约等于2.17g/cm3?! 原因在于g=9.8.可以设二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如:设冰的质量为G,则石块的为6-G。再用密度把体积表达出来即可。G石=55.28Pa*100cm2+F浮
技校网友
2011-12-05 14:37
首先,水位上升6cm,求出V排(因为是悬浮,所以V排=V物)为600毫升 同时计算出总质量为600g 冰块融化以后,压强改变了55.28pa,p=(密度)gh所以高度改变0.56cm(g=9.8N/kg) 则体积改变了56cm^3 体积水九冰十,物体体积改变了56cm^3,则冰体积为560cm^3 然后可以算出冰块质量,随后算出石块的体积和质量,即可求密度
技校网友
2011-12-05 14:37
sxzxzxz
A物块在甲液体中悬浮,说明它的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即ρA=ρ1,B在乙液体中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说明B的密度等于乙液体密度的一半(可以根据浮力等于重力来证明),即ρB=ρ2/2已知A、B两物体密度之比为2:3,则有ρA:ρB=ρ1:ρ2/2=2:3,解得ρ1:ρ2=1:3由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gh可得,压强与密度成正比,则P1:P2=1: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
中考的时候北京市统一出题,没有难不难的区别但一模二嫫是不一定的……比如,通常西城比较难,但是09一模物理却异常简单……朝阳和顺义的话-我觉得朝阳的数学比较难,顺义的化学比较难【09年提问人的追问2009-08-2816:07中考的时候北京市的中考题是都一样吗回答人的补充2009-08-2816:10是的,北京市统一出题只是各区判卷而已……
液面上升7.5cm,V排=7.5*80=600=VF1=G(物体重力)=ρA*g*VF2+ρ液*g*V排=GF3+ρ液g(V-V漏)=GF1-F2=7.2NF2/F3=5/8V=V排V漏=8*60=480(画图可帮助理解)首先A物体上升5cm,设液体不流动,物体下方有60*5=300空间,物体A原上方液体体积未80*3=240剩下空间300-240=60液面继续下降60/(80-60)=3cm结合图可知A露出H2+3=8cm露出体积为8*60=480解上几式得V=600ρ液=1.2ρA=2.8
题目
买书看呗
根据受力平衡来做,首先受力分析,人受向下的重力G人=600N,地面支持力N,绳子的拉力F三力平衡,则有G人=N1+F1;G人=N2+F2动滑轮及物体看做一个整体,重力为G+120;A受到的浮力F浮,其中F浮1=80N=2F浮2;(物体露出水一半,排水体积减少一半,浮力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滑轮两股绳子的拉力2F;因为将物体匀速提升,所以这个整体也受力平衡,则有G+120=2F1+F浮1;G+
把整个三角形绕上面的顶点右转六十度根据:正三角形和全等可以把三条线段转换为首尾相连的三条线段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段短所以这条折线左右两个端点的连线就是这三条线段相加的短距离p.s.根本原因请参考费马点如果我讲述的不够清楚可以联系我我是海淀初三的学生..我急着要分、抱歉。
I=PL/UL=2W/10V=0.2ARL=UL/I=10V/0.2A=50欧R2=U2/I2=2V/0.A=10欧U=IR=0.2A*(50欧+10欧+60欧)=24VI=U/(RL+R2)=24V/60欧=0.4AP=I2(平方)*R=0.4的平方乘50欧=8W
你好,本题的分析与解:http://hi./ephemerasylum/album/item/51b3c2f4831d7c1bbd3109da.html顺便附送填空题后一题,即23题的做法http://hi./ephemerasylum/album/item/7e54d9d2f333523e3af3cf81.html
石块与水总体积=水面上升的高度*容器底面积=6cm*100cm2=600cm3冰融化,体积减小,所以压强减小了55.28Pa舍冰融化前后,容容器底受压强为P1P2所以P1-P2=55.28PaP1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的总体积*水的密度*gP2为水的体积加石块和冰融化成水的体积*水的密度*g冰融化前后质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