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复试内容复试可采用口试和笔试或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外语口语与听力测试,满分100分。口语与听力可分开测试也可同时进行,由学科制定具体的测试办法、要求和评分标准。2、专业外语测试,满分100分。可通过口译、笔译、专业外语交流等形式考查考生对专业外语的掌握程度。3、综合素质考核,满分100分。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背景,对本专业学术前沿问题的了解,考生的科研潜质,创新思维能力等。根据学科特点,可采取面试、笔试或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面试时间每生不少于20分钟,笔试或实验操作时间由学科自行确定。4.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思想政
一、工作原则1、发挥和规范导师群体的学术权力和责任,提高导师群体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2、科学选拔,突出对创新能力、专业潜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评分公正、监督有效,维护招生工作的公信力。
2022年北京林业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招收“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通知工作原则
一、工作原则1、发挥导师群体学术权力主导原则:明确导师群体的学术权力和责任,提高导师群体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2、科学选拔原则:突出对创新能力、专业潜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3、质量首要原则: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4、三公原则: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评分公正、监督有效,确保公平。
五、录取类别1、博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非在职)和定向就业(委培生)两种。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录取前必须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2、各学科在确定录取类别时对于原报考“非定向就业”的在职考生务必逐一联系确认,告知一旦录取为“非定向就业”类别博士研究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把人事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到学校,否则将取消入学资格。如果此类考生拟调整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需达到该学科“定向就业”录取基本分数线,并须向研招办补交单位同意录取为“定向就业”的公函之后,方能办理相关录取手续。3、录取类别一旦上报招生处,不得进行修改。
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①复试不及格者(60分以下);②专业课或同等学力考生任何一门加试科目不及格者(60分以下);③达到录取线但无导师接收者;④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或政审不合格者;⑤体检不合格者;⑥提供虚假报考材料和信息者。
三、录取原则1、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达到录取基本分数线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2、学科可根据导师报考生源及科研经费等情况,经导师同意,在学科内部调整导师的招生名额。鼓励对科研经费充足且科研成果显著的导师在招生名额上给予适当倾斜。3、严格控制在职人员的录取比例,全校人文社科类学科不超过20%,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超过10%。非在职考生生源严重不足时可适当放宽比例,仅限对科研人员和高校专职教师倾斜。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按国家政策录取,计划单列。名额分配时综合考虑学科分布,重点向理、工科倾斜。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①复
三、录取原则1、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入学总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2、学科可根据导师报考生源及科研经费等情况,经导师同意,在学科内部调整导师的招生名额。鼓励对科研经费充足且科研成果显著的导师在招生名额上给予适当倾斜。3、严格控制在职人员的录取比例,全校人文社科类学科不超过15%,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超过10%。所在单位人事处出具“在读期间全在校学习”的高校专职教师或科研院所专职研究人员以及国家下达专项计划招收的人员除外。4、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按国家政策录取,计划单列。名额分配时综合考虑学科分布,重点向理、工科倾斜。
一、工作原则1、发挥导师群体学术权力主导原则:明确导师群体的学术权力和责任,提高导师群体科学规范选拔人才的能力。2、科学选拔原则:突出对创新能力、专业潜质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核。3、质量首要原则: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4、三公原则:做到政策透明、程序公开、评分公正、监督有效,确保公平。
三、录取原则1、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达到录取基本分数线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每名导师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3人(含直博、自主选拔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外聘导师及首次招生导师原则上不能超过1人。2、各学科可根据导师报考生源及科研经费等情况,经导师同意,在学科内部调整导师的招生名额。对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显著的导师在招生名额上可给予适当倾斜。3、严格控制委托培养考生录取比例,人文社科类学科不超过25%,自然科学类学科不超过10%。非在职考生生源严重不足时可适当放宽比例,仅限对科研人员和高校专职教师倾斜。4、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