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方式
兼读生应以累计不少于六个月的时间到我校进行学习与研究,接受面授、答疑、考试、答辩等方式的培养;其它时间的学习,由兼读生本人在港澳台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行安排,并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提交自学成果,确保培养计划按期完成,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
兼读生来校实行登记制度,来校、离校时必须到所在院系办公室登记。兼读生每次来校期间的学习和研究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并由导师和教务秘书审查签名,与本人培养计划及执行情况表一起存入档案。
2.课程安排
各有关培养单位对兼读生来校期间所修课程要组织专人集中面授,每门课程面授时数不得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授课时数的1/3。
3.学年论文、社会调查(业务实习)、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工作
兼读生在学期间应结合课程学习或实际问题,在与导师协商的基础上完成若干篇课程论文和1至2篇学年论文。兼读生可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自行开展必要的社会调查(业务实习),并写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社会调查(业务实习)报告。兼读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到内地搞协作项目研究或参加有关研讨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考核方式
兼读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必须全部进行考试。对有题库的课程,采取题库抽题考试方式。对没有题库的专业课程,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课程论文应在课程修完后的本学期内写出,由三人以上的导师指导小组评定成绩。
兼读生外国语课程考试方式应与在校生相同。
兼读博士研究生在作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兼读生的各项考试时间应按教学计划进行。如有特殊情况需另外安排考试时间的,必须经过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办公室批准。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办公室
2020年7月
(一)资格自审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报考我校的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符合报考条件,则可参加网上报名----在网上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可浏览、修改);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也不予录取,并且不退还报名费等费用,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交资格审查表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于2015年12月复试时将《资格审查表》、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一并寄(送)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506A邮编:100872
1.资格自审。考生须自查是否满足所报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如因不符合考试报名条件而未能被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考生应诚实守信,对弄虚作假者无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考生须自查是否满足所报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条件,如因不符合考试报名条件而未能被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考生应诚实守信,对弄虚作假者无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一)资格自审报考我校的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符合报考条件,则可参加网上报名----在网上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可浏览、修改);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也不予录取,并且不退还报名费等费用,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报考我校的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资格。如符合报考条件,则可参加网上报名----在网上填写、提交报名信息(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前可浏览、修改);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考试成绩合格,也不予录取,并且不退还报名费等费用,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资格自审所有报考的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考生填报报名信息前,须认真阅读所报考学位类别应具备的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取消报名资格和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