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福建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0 | 41841 |
经济学 | 418 | 42616 | ||||
化学类(含:化学(师范类)、应用化学) | 413 | 4462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11 | 45421 | ||||
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10 | 45807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 | 406 | 47388 | ||||
安全工程 | 406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 | 405 | 47809 | ||||
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 | 405 | |||||
质量管理工程 | 404 | 48244 | ||||
建筑学 | 403 | 48659 | ||||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秘书学) | 文科 | 463 | 11567 | |||
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 | 460 | 12099 |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面向党政机关、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管理手段,从事经济分析与预测,参与经济管理与决策,能够施展专业才华与技能,胜任经济分析、金融保险、财政税收、投资理财等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资本论》选读、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证券投资学、发展经济学、保险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税收筹划、财务管理等。
办学条件
聊城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1月,学院以“育经世致用英才,做富国裕民文章”为办学理念,以“国际化、市场化、社会化”为办学方针,着力于培养“创造生活、创造财富、创造思想、创造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经济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到2018年9月,经济学全日制在校生600余人。 学院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拥有省级科研平台——山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协同发展软科学基地,校地共建科研平台——聊城发展研究院、聊城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获批校级“产业质量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设有产业经济研究所和劳动经济研究所2个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4人,硕士生导师17人,拥有博士(含在读)37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3人,校级教学新星6人。另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与北乔治亚州立大学、林肯纪念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逢甲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十余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和教师、学生访学交流机制。自2018年起,学院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联合培养留学生。目前,有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50余名留学生在读。
办学特色
学院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扎根鲁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质量+”引领学科和专业建设,培育学科和专业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商学院。
办学成果
1.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软科学项目2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20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主编、副主编高校教材20部,发表CSSCI、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获山东省政府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1项、省社科科研奖励二等奖8项、三等奖10余项。 2.在服务社会方面,依托聊城发展研究院、聊城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两个平台,承担横向课题20余项,到位资金350余万元,出版蓝皮书三部,撰写研究报告200万字,研究成果获省级领导批示多项。 3.近年来,商学院学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15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58篇。学生主持的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共11项,荣获实验教学竞赛奖7项。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
就业前景
经济学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金融系统、财政税务等各级各类公务员、大型国企和咨询机构等,就业质量高。
培养目标
本专业分为化学方向和化学教育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化学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人才。
主干课程
主要理论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教育学概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主要实践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实验、工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办学条件
1.发展历程 化学专业始建于1974年,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六个专业之一,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五个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和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分析化学学科是“九五”以来山东省强化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被省政府授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单位。“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实验室”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化学学科进入全球科研机构ESI排名前1%,2016年11月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学科。 2.教师队伍 化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5人,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6人,小于45岁43人;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术骨干3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2008年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可再生能源化学与技术创新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团队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3.教学设施 该专业现有9个专业实验室,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基础实验室、课程与教学论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和科研创新实验室,科研实验室面积达到1.32万平米,实验室装备条件良好,仪器设备总价值约8千万元,保障了实验、实习课程教学的需要,化学专业实验课的开出率达到100%,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拥有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21个,保证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均采用自制PPT多媒体课件授课,并建设开通了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另外专业图书资料也较为丰富,专业有关图书共13274册,专业有关期刊共605种,其中中文 396 种,外文209种,这些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4.实习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在聊城二中、聊城三中、聊城四中、莘县一中、茌平一中、茌平实验高中、阳谷一中、东阿一中,冠县一中等9所中学建立了教育实习基地,在鲁西集团、阳谷华泰化工、阿华制药以及山东昌裕集团建立了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化学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工作。
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 1.学科方向明确、研究特色鲜明。 5个二级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在DNA氧化损伤以及损伤标志物电化学检测、光电化学仪器研制、中药活性成分分离分析、化学与相变储能材料、新型电池材料与器件、新型药物制剂研发中的热力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特色,学科整体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本专业教师雄厚的科研实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均在这些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有力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以聊城大学为牵头单位,以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联合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正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联合成立了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该协同创新中心对管理体制和机制整体设计,打破协同单位之间的体制壁垒,形成责权利明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机制。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构建多层次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校研企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完善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化学储能与新能源技术创新人才。该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更加丰富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和资源。
办学成果
2007-2017年,共获得国家级课题90余项,省部级课题80余项;ESI数据显示,近十年化学学科发表SCI文章1663篇,平均每篇被引用6.26次;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6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校精品课程。“化学专业一级教学平台上分层次教学改革”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地方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我们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邵学广、逯乐慧、董焕丽、孙庆福等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逯乐慧还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马春林、窦建民、肖明胜为高校校长(书记)或副校长,任海涛为山东省团省委副书记,崔传鹏为江西省萍乡市政府副市长,李海平为中通集团董事长等;更多的毕业生走上了中学化学的教学岗位,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 本专业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很多学生家长都认为本专业实力强、学风正、培养学生质量高,值得学生和家长信赖。2018级化学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报到率为100%,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强烈。
就业前景
本专业分为化学方向和化学教育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化学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和应用研究型高素质人才。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踏实肯干,为人朴实,功底扎实,学以致用。大部分的用人单位都反映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将自己的所学用于工作中,指导工作;个人工作能力突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主动学习,自动自发地完成任务;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注重团队合作。就业单位满意率高。
建筑学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为聊城大学唯一的五年制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建筑学专业已成为拥有较强师资力量和较好教学条件、报考率和就业率双高的聊城大学热门专业。依托本专业,学院设有风景园林学(景观建筑设计方向)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各一个。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国家注册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兼职教师5人。以本专业获批聊城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基础,成立“运河沿线城镇规划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所”,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建有建筑模型、建筑物理、建筑CAD设计与建筑摄影等四个实验室,建筑面积500m2,设备总值100余万元。本专业具有专业图书2000余册,期刊20余种,对全体学生开放借阅。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居全校各专业前列。
本专业全部实行小班授课辅导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高年级可参加实际工程实践的锻炼。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勤奋、务实、博学、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竞赛,在校学生设计方案获得省级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毕业生能在建筑设计院所、房地产开发、城镇建设及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
目标1:法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际需要。 目标2: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目标3: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宽广的法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法律职业伦理、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
办学条件
1.专业教师30人,其中副高以上17人,博士16人,全部教师毕业于985、211高校。2.拥有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实验室、电子证据实验室,设备先进,拥有9间多媒体教室。3.办学经费充足。4.与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东昌府区人民法院、京师(聊城)律师事务所等15家公检法单位签有专业实习培养协议。5.聘有王人博、焦洪昌、董和平、郭明瑞等法学名家和法律实务精英担任兼职教授。
办学特色
1.大法学专业招生,一年后分流出法学专业和知识产权专业;同时在法学专业选拔出一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重点培养,实行拓宽加深培养。2.注重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同步培养,不仅设有8门实践教学课程,学分占15%;而且还有实践教学选修课“法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还有法律实践第二课堂,包括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法律援助、法律辩论、法律戏剧等。3.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包括经济学导论、政治学导论、社会学导论等,多数学生成长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自2004年,每年都有50名左右同学考入全国法学顶尖高校。
办学成果
1.自2004年,每年都有50名左右考入全国法学顶尖高校。除北大、清华、复旦等几所顶尖名校,其他学校都有录取: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华东政法、西北政法、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等。考研率维持在25%左右。2.每年有40-50名左右同学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3.一次就业率为88%左右,毕业当年年底就业率在94%。4.毕业率为98.8%。每年有较多同学(20名)考取公务员,每年有20名左右参与西部人才项目及选调生。5.每年有4-5名同学被境外名校研究生院录取。6.法学本科办学实力处于山东省属高校6-7名。7.曾获得山东省模拟法庭大赛特等奖、一等奖,全国“学宪法、讲宪法”山东赛区二等奖。
就业前景
立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律所、政府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银行、金融证券公司、学校、新闻单位、非政府组织和自行创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的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具备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事务管理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经济法、国家税收、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
办学条件
学院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拥有省级科研平台——山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协同发展软科学基地,校地共建科研平台——聊城发展研究院、聊城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获批校级“产业质量升级协同创新中心”,设有产业经济研究所和劳动经济研究所2个研究所。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教学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4人,硕士生导师17人,拥有博士(含在读)37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者3人,校级教学新星6人。另外,还聘请了多位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
办学特色
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扎根鲁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质量+”引领学科和专业建设,培育学科和专业发展新优势,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商学院。
办学成果
本专业自98年设立以来,已培养三千多名,在校生600多名。毕业生除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外,许多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内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工作。
就业前景
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工作,也可以在学校等教育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当前,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年份省份层次专业科类是否师范生计划数2017福建本科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秘书学)文史42017福建本科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文史4文史人数82017福建本科会计学理工22017福建本科化学类(含化学(师范类)、应用化学)理工22017福建本科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工22017福建本科安全工程理工22017福建
省市专业(类)科类师范类计划福建法学历史类3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是3福建历史学历史类是3福建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2福建工商管理物理类3福建化学物理类是2福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理类3福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类3福建建筑学物理类2福建经济学物理类3福建通信工程物理类3
年份省份层次批次专业科类高分低分专业分数线2020福建省本科单独招生运动训练体育类76.2868.777.62020福建省本科本科批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史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文史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经济学理工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通信工程理工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工类福建省本科本科批质量管理工程理工类
年份省份层次专业科类是否师范生计划数2020福建本科历史学类(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史22020福建本科汉语言文学文史是42020福建本科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文史4文史人数102020福建本科化学理工是22020福建本科地理科学理工是22020福建本科工商管理理工22020福建本科建筑学理工22020福建本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理工22020
年份省份层次专业科类是否师范生计划数2019福建本科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史22019福建本科汉语言文学文史是42019福建本科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文史4文史人数102019福建本科化学理工是22019福建本科地理科学理工是22019福建本科工商管理理工22019福建本科建筑学理工22019福建本科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理工22
年份省份层次批次专业科类高分低分专业分数线2019福建省本科单独招生运动训练体育类74.0667.8784.62019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文史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文史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工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电子信息类(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理工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经济学理工福建省本科本科二批
聊城大学2017年福建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3分,质量管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5分,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2022年聊城大学福建省各专业招生计划文史(历史)
2022年聊城大学福建省各专业招生计划理工(物理)
2021年聊城大学福建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文史(历史)
2021年聊城大学福建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理工(物理)
2020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73文科最低位次为25018。2019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75文科最低位次为26660。2018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文科最低分数线为449文科最低位次为28882。201
2020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22理科最低位次为78917。2019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18理科最低位次为72965。2018年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福建理科最低分数线为392理科最低位次为76563。201
2021年聊城大学福建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8文科最低位次为9353。2020年聊城大学福建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38文科最低位次为9034。2021年福建文科录取分数线及福建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福建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2021年聊城大学福建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07理科最低位次为49724。2020年聊城大学福建理科最低分数线为492理科最低位次为47230。2021年福建理科录取分数线及福建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福建录取分数线类型批次招生
聊城大学是本科二本(2A)聊城大学属于公办聊城大学全国排名:229当前学费:3400-22000元/年学校收费执行山东省物价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收费标准。学费为:普通文史类3400元/年,普通理工类3600元/年,热门专业上浮10%,体育及外语类专业4800元/年,运动训练专业7000元/年,艺术类专业6000元/年,编导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22000元/年,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15000元/年,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16000元/年,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15000元/年,影视动画专科专业(中外合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