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姚小红0532-66782565联系方式:xhyao@.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海洋和海岸大气中N循环过程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转化和气候效应近三年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2015Haagen-SmitPrizewinner。发现低温下,城市大气中存在不能解释的高浓度氨。首次发现硝酸铵是驱动大气新颗粒增长为云凝结核的关键化合物;同时发现,有机物和硫酸盐仅可以将大气新颗粒增长至20-50纳米。过去3年发表SCI一区和二区文章30余篇,SCI论文被引用1000多次。在研项目:近岸、边缘海污染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过程研究(2012-20
8.刘光兴联系方式:0532-66782672gxli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海洋浮游生物学,生物海洋学及海洋分子生态学长期从事海洋浮游生物学、生物海洋学、海洋环境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近三年主要开展了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浮游生物多样性与时空分布特征、海洋桡足类摄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研发及其在现场食物分析中的应用、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理毒理及分子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近3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参加国家级项目数项,课题总经费200余万元。招
7.张龙军联系方式:0532-66782967longjunz@.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方向:河口及近海环境化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LimnologyandOceanography》、《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Biogeosciences》、《Biogeosciences》、《JournalofMarineSystems》、《MarinePollutionBulletin》等国际主流期刊的论文,对长江、黄河的碳输运规律,黄海碳循环的生物地球化
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有机碳的保存机制研究(2017-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总经费260万元,主持人)
5.谢立安联系方式:xie@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主要从事区域海洋与大气环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山东省“万人计划”。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第一个区域三维海洋环流和海浪耦合的动力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美国东南近海海洋实时环境预报系统;开创了应用路径密度函数研究台风活动的先例,建立了风暴潮、海浪、定量降水和水文预报为一体的台风风险预测模型,为防台抗灾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大气环境预报系统的计算机模拟和可视化;沿岸海洋环流和风暴潮模拟;区域气候和台风预报模型;海洋生态模型建模和应用;海洋与大气
3.江文胜联系方式:0532-66782977wsjang@.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浅海动力学,主要从事浅海环流,沉积物输运和风暴潮预报及灾害评估研究。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狭长海湾中获得了深度平均的潮致拉格朗日余流解析解,阐明了拉格朗日余流与欧拉余流及欧拉余输运的不同,对于潮占优海域物质的潮际输运指出了正确的动力学表示方法;并开发出在实验室中使用PIV技术直接测量拉格朗日余流的方法,实验结果与解析解相符。使用数值模式在东中国海对沉积物输运进行了10年的模拟,解释了东中国海主要泥质区形成的动力学。在东中国海建立了精细化风暴潮预报模
6.郭新宇联系方式:guoxy@.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近海环流和物质输运过程,海洋生态系统及污染物长距离输运的数值研究,主要从事黑潮,边缘海,内湾和河口区的环流及物质输运过程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合作开发黑潮数值预报系统(JCOPE);发现东海黑潮流路与斜压效应的关系;揭示黑潮进入东海陆架流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东海环流和对马暖流的影响;阐明黑潮营养盐通量的空间变化及年际变化;阐明东海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与PDO指数和中尺度涡的关系;近三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项目和方向:东海陆架与黑潮之间的双向物质输运及其对日本海和西北太
15.王辉联系方式:010-62105605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海洋生态动力学、海洋预报理论与方法、业务化海洋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主要从事海洋动力学与物质输运过程、海洋环流数值模拟、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气候变化、业务化海洋学理论与应用、海洋预报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研究工作。开展我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系统构建南海气候、水文、生态要素的历史观测资料集,建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海洋动力、热力过程变化特征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研究成果应用于海洋污染物漂移扩散预报预测、赤潮与浒苔灾害跟踪预报
19.高孟春联系方式:0532-66781061mengchun@.cn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给水与废水处理技术、环境影响评价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及在研项目:主要从事饮用水中阴离子微污染物净化技术(如NO3-、ClO4-)、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禽畜粪便和污泥堆肥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结构解析的研究。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和EI收录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生素对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及其降解机制研究》(5117
12.于志刚联系方式:0532-66781940E-mail:zhigangyu@.cn招生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生态学主要从事海洋化学和海洋环境科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侧重于河口和近海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生生态系统中化学生物标志物分析与应用、大河及其河口的放射性同位素行为及示踪、海洋有害藻和水母分子鉴定和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863(目标导向)、973(课题)、NSFC重大项目(课题)、NSFC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NSFC面上项目等课题30余项;培养研究生56名,其中毕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