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 | - | 1 | |||
| 数学类 | - | 2 |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 - | 2 | |||
| 化学类(基地班) | - | 3 | |||
| 化学类(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 | 3 | |||
| 机械类 | - | 3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 | - | 3 | |||
| 电气类 | - | 2 | |||
| 电气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2 | |||
| 电子信息类 | - | 2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 | 2 | |||
| 计算机类 | - | 2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 | - | 2 | |||
| 电子商务类 | - | 2 | |||
|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 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 3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 | 3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7 | 10803 |
| 化学类(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办学地点:下沙校区)(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67 | 10803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67 | 10803 | |||
| 电气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68 | 10641 | |||
|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68 | 10641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日语)(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69 | 10478 | |||
| 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72 | 10000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75 | 9547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下沙校区) | 575 | 9547 |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 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 业、国防、民用等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 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 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 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 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 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 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热工、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 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 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 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 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 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 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 (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流体力学(56学时)、传热学(56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燃烧基本原理 与建模(24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础(24学时)、电工电子学(72学 时)、自动控制理论(32学时)、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64学时)。
示例二:工程流体力学(A)(72学时)、传热学(72学时)、工程热力学(72学时)、燃烧理论 基础(1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自动控制理论(72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 学(48学时)。
示例三:流体力学(80学时)、传热学(60学时)、工程热力学(75学时)、燃烧学(30学时)、 机械原理及设计(90学时)、工程图学(90学时)、电工电子(90学时)、自动控制原理(30学时)、 工程力学(12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训练(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课程 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工程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 实验)、能源与动力相关方向的专业实验(如燃烧学实验、热工控制与测试类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9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认证专业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2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9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28人,副高职称679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专家4人,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含重点资助)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金沙学者。
学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2016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奖励194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毛里求斯大学、苏里南大学共建2所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
有着125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是笃实”的校风,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机械类、电子信息类、化学类(基地班)、电子商务类、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学类、公共管理类、法学类等8个专业。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内蒙古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浙江理工大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法学类(含法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类(含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与贸易类(含经济学、金融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类(含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双外语)(包含俄语、西班牙语、法语、日译、朝鲜语专业)、工商管理类、生物科学类(含国家理科基地班)(包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工商管理(英文授课班)、自动化类(理工实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电气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工程)、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新闻传播学类、经济与贸易类、新闻传播学类(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经济与贸易类、新闻传播学类、电子信息类、新闻传播学类(含传播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土木类、电子信

2018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导游、商务英语、导游、酒店管理、西餐工艺、酒店管理、商务英语、西餐工艺、导游(国际导游方向)、导游(国际导游方向)等10个专业。2018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吉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

2018年浙江传媒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办学地点:桐乡乌镇校区)、广告学(办学地点:桐乡乌镇校区)、中国语言文学类、网络工程、编辑出版学、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办学地点:杭州下沙校区)、传播学(办学地点:杭州下沙校区)、经

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办学地点:东湖校区)、日语、地理信息科学(办学地点:东湖校区)、旅游管理(办学地点:东湖校区)、植物保护(办学地点:东湖校区)、工商管理(办学地点:衣锦校区)、地理信息科学、英语、日语、食品

2018年浙江科技学院吉林省招生专业:应用物理学、轻工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业工程)、经济与贸易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化学类(基地班)、化学类(基地班)(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办学地点:下沙校区)、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