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解决问题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观(30%)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观(30%)
中专网 更新时间:2022-04-24 18:12:43 提问时间:2019-03-07 08:50

网友推荐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5%)

    1楼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5%)1、思考和归纳中西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异同及其影响。2、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若干特征,如无神论、元气论、机发论、神生论、同异论和变易论等。3、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宋元科学发展的高潮以及发生在明清的两次西学东渐。4、系统掌握中国古代主要的科学发明、技术创造,并思考它们对世界的影响。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史西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5%)

    2楼

    五、西方中世纪的科学技术(5%)1、思考:“黑暗”的中世纪,到底“黑”在哪里?2、了解中世纪给近代科学革命留下的思想遗产。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史考试形式及时间

    3楼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概论(10%)

    4楼

    一、科学技术史概论(10%)1、掌握科技史的内史、外史及其关系。2、了解科技史研究的辉格法与反辉格法3、对“李约瑟难题”有所思考。4、理解科学技术史的价值意义。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观(30%)

    5楼

    3.科学技术观(30%)(1)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2)社会组织:科学共同体的基本含义,科学社会组织的具体形态。(3)自然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发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形式,科学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包括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库恩的范式理论,历史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4)科学技术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运行,熊彼特假设与科技创新。(5)科技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科学理性与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技术功利主义与人类终极价值。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考试总体要求

    6楼

    一、考试总体要求科学技术哲学原理是科学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界发展的一些规律和哲学解释,科学技术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形式及时间

    7楼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试卷类型及比例

    8楼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1.名词解释15%2.选择题20%2.辨析题25%3.论述题:40%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

    9楼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1)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形态: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各自的基本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2)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系统的概念,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3)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自然界的基本层次,层次间的结构与关系。(4)人与自然界: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自然界的平衡,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条件、途径。(5)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的概念,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本原则与必然途径。

  • 中专学校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内容及比例

    10楼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0%)(1)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形态: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各自的基本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2)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系统的概念,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3)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的基本特点,自然界的基本层次,层次间的结构与关系。(4)人与自然界: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自然界的平衡,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条件、途径。(5)生态自然观:“生态危机”的概念,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本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