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录取(一)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保证质量、宁缺勿滥。(二)不接受未报考本计划的调剂考生,本计划考生不得调剂到本计划以外录取。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录取类别均为定向就业。被录取考生需签订三方(或四方)定向培养协议书。协议由考生与招生单位、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单位签订。(招生单位拟录取后,由招生单位牵头并先行签订定向就业协议书,再与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在单位签订协议书,考生签订协议书后,招生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被录取的考生入学报到时均不迁转户口。

五、报名与考试考生必须参加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2018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报名网址:http://yz..cn或http://yz.。考生需认真阅读本招生简章和网报公告,并填报真实无误的考生信息进行报名。报名时专项计划一栏需选择“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考类别必须为“定向就业”。网报前应下载《报考2019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见附件),并到生源所辖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教处或民教处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盖章,考生持盖章确认的登记表到

九、登记表回寄事宜请在网报完成后速将“报考2019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寄至我校研招办,截止时间:2018年11月14日。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对外经贸大学诚信楼801研招办。收件人:曲老师电话:010-64492151

七、学制及学费被录取的硕士研究生,直接进入我校进行基础强化学习,不再单独安排强化基础培训,修业年限和学习年限与其他普通类招生计划一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含基础培训)的学费、住宿费等按国家及招生单位相关规定缴纳,奖助政策根据我校的相关规定执行。考生在报考前务必先查看各专业学费标准,合理选择学校及报考专业,学术型专业收费标准不高于8000元/年,专业型专业的收费标准请查看各专业学位的招生简章。

四、报考条件参加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全国统一招收硕士研究生考试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承诺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单位;毕业离校时仍未就业的非在职考生派遣回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学生档案转回原工作单位、就业单位或定向省份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我校不接受

四、招生生源范围、名额和招生学科专业在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北三省以及河北、海南省、湖南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招生学科专业请参看博士14年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一、招生政策招生工作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骨干计划学生毕业后,必须履行协议回定向地区和单位就业,不得违约。

二、招生计划1.骨干计划为国家定向培养的专项招生计划(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我校招收研究生专业均接受报考(报考类别选择定向就业、定向委培单位须与《报考2019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一致)。根据教育部文件,我校硕士拟招生人数为40人(分省计划详见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文件)。2.录取的汉族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3.骨干计划招生专业和学位类型重点向应用型专业倾斜,招生比例不低于招生总数的50%。

三、招生生源1.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7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上述地区汉族考生应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分省计划详见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文件)2.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招生计划单列为“其他”类。(分省计划详见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文件)

三、招生生源1.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兵团)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2.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6个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且报名时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考生。分省计划详见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