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简介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学校简介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0-15 11:34:45 解决时间:2022-10-11 18:24

满意答案

一、学校简介

中山大学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参与筹建的大学,是中国开始传播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于1926年更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5年中大成立研究院,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研究院的三所高等学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融入中山大学血脉。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成为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的重点高校。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中山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原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高校之一,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曾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锚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著名学者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执教于中山医科大学。2015年以来,通过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建设“人才蓄水池”,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精英,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2015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获教育部批准建设。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的基本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医科和新型工科,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永续发展。近年来,中山大学形成了文理医工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格局,推动学科发展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中山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居国内高校第八位。

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山大学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亦是科研创新的指导思想。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26个'省部级平台167个。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着力推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三大建设”,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成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全面委托中山大学运营管理,成为我国首个管理权归属高校的国家超算中心;南海研究院、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是未来中大经略南海、抢占海洋研究制高点的重大创新平台;“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探索基础科学最前沿,致力打开人类认知宇宙新窗口,已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等多方支持。

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实力,我国最早的西医教育诞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日新月异,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是中山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山大学现有63个院系,本科专业办学权130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中山大学努力打造学科与专业、德育与智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科研与教学“五个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宽厚口径、贯通融合、交叉创新、灵活多元的专业培养机制,鼓励中大学子践行“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中山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即将迎来新的百年。“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确立了"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坚定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努力建设一所社会首先想到、国家首先想到、学界首先想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立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中大贡献!

(一)优生优培,因材施教,为优秀本科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为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我校全面推进各学科的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已列入教育部改革计划的包括面向理科基础学科领域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面向医学专业的"卓越医学人才教育计划”、面向法学专业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面向法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专业的"卓越法政人才培养教育计划”、面向应用性文科专业的"博雅教育计划”、面向能源、信息、材料等领域工程类学科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等。2019年,学校将全面启动面向学科更广、受益学生更多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更多本科生提供追求卓越的机会和平台。为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育人平台,设立了相关学科领域创新实验学院:主要包括:

1.逸仙学院:着重以理科基础学科和社会科学专业领域卓越人才培养为试点,深化课程内容与结构的改革,推进全程导师制、国际化、个性化和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开展交叉培养、动态管理的尝试,充分发挥学术大师、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及“专家型”教师的示范作用,努力将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全方位保障体系建设培养基础宽厚、创新实践能力强、人文底蕴深厚、学术视野开阔的拔尖创新人才。据不完全统计,2012-2018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学生已有331人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91人次在期刊上发表论文,314人次参加境内外学习交流项目。

2.博雅学院:每年从入校新生中以二次遴选方式择优录取30名学生,实行书院制的精英教学方式,着重培养文化底蕴深厚、知识广博,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为贯彻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本科培养目标,博雅学院的毕业学位和专业方向包括: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法学。学院2009年成立至今,17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43名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深造率超80%o

3.学生整伸素质和竞争力增强。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竞技中表现突出;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获两项特等奖并获优胜杯、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两项金奖和集体奖;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四项金奖、两项银奖,总分全国第三并夺得“优胜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总决赛中,连续四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创下了“四连冠”的优异成绩。

(二)实践教学优秀传统百年积淀,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黄埔军校。

深化应用类学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我校坚持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办学优势,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着力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创业人才,荣获了“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团中央“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国家的“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称号,形成了人才培养体系、科研成果转化到项目孵化和产业化的全链条覆盖,构建全环节渗透、全资源聚集、全体系服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中山大学已顺利入选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广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夯实各领域四模块四层次实践教学1?系:为使学生尽早接触产业和行业实际,学校以"面向实际、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由社会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野外实习教学、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四个模块,以及由通识基础训练、学科基础训练、综合实践训练和创新实践训练四个层次构成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

医科坚持“三基三严三早”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中山大学150多年医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历史积淀,我校医学教育实施“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医学教育的新模式,秉承"三基三严”(在教学上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方法”)的优良医学教学传统开展全人教育。

(三)增强交流与合作水平,提升专业办学国际竞争力。

植根中国本土,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我校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的目标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实质性合作,将国际化培养要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已与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253所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本科生交换或交流学习平台。结合国家和区域对新能源建设、高新技术发展的战略需求,我校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合作建立了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开展整建制的合作办学,借鉴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模式,培养我国核能开发利用领域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教育辐射作用:我校启动了"一带一路”本科留学生奖励项目,在进一步扩大港澳台生和留学生招生规模、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生源的基础上,将在深圳校区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内地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推进内地学生、夕卜国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同质化融合培养机制。

(四)建立全过程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升级。

教学状态数据和质量常态监测,促进办学水平提升。建立教学过程巡查、学生网上评教、随堂评估、学生信息员和督导评估"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覆盖;结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常态监测数据中心的质量分析及时了解、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教学预警和质量信息反馈,推动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引入本科教育国际认证和评估,促进专业内溷建设。我校已有城乡规划、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等12个专业(教育项目)通过国际或国家认证。岭南学院、管理学院先后通过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和国际商学院协会的相关认证。

(五)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结合各学科前沿,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术视野。同时,本科生还可以跨校区、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达到一定学分要求,可获得双学位或辅修证书。

倡导研究性的教学模式: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衔接贯通,为精英人才培养预留空间;加强教学与科研双向促进与渗透,鼓励教师变由知识传授为主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构建由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环境与平台,由学术研究而达至学识和人格修养,在系统、全面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梅建多学科创新育人平台:积极推动建设一个国家高端智库(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两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实施引力波探测的"天琴计划”大科学工程、国家南海大科学工程)、三个大科学平台(精准医学平台、超算与大数据平台、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高校最大的6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大国际创新谷。依托多个高水平创新育人平台,大力推动本科生早期参与科研,鼓励本科生依托导师科研项目开展毕业论文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引导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从打造专业领域未来的领军人物和各行业精英人才着眼,我校设置了多项政策鼓励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充分衔接,打通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研究生课程面向学有余力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开放选修;以项目制资助优秀本科生到一流大学和一流研究所深造,师从一流学者等。

答案来源于: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

  中专 2022-10-11 18:24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奖助政策

    1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奖助政策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

    2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建立全过程评价反馈机制

    3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建立全过程评价反馈机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升级。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增强交流与合作水平

    4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增强交流与合作水平,提升专业办学国际竞争力。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博雅学院

    5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博雅学院:每年从入校新生中以二次遴选方式择优录取30名学生,实行书院制的精英教学方式,着重培养文化底蕴深厚、知识广博,今后有能力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精英人才。为贯彻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本科培养目标,博雅学院的毕业学位和专业方向包括:哲学、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法学。学院2009年成立-今,17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143名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深造率超80%o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优生优培

    6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优生优培,因材施教,为优秀本科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 中专学校

    2021年中山大学本科面试台湾高中简介

    7楼

    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澳门保送生学校简介

    8楼

    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综合实力位于国内

  • 我要读技校

    2022年中山大学本科面试台湾高中简介

    9楼

    一学校简介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

  • 中专学校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简介

    10楼

    2019年中山大学本科招生指南学校简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