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厦门理工学院甘肃各专业排位:
1.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2546(需要考465分);
2.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2546(需要考465分);
3.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3963(需要考462分);
4.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4909(需要考460分);
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34909(需要考460分);
6.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35390(需要考459分);
7.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35874(需要考458分);
8.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6364(需要考457分);
9.土木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6364(需要考457分);
10.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36872(需要考456分);
11.汽车服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6872(需要考456分);
12.材料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6872(需要考456分);
13.测绘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383(需要考455分);
14.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383(需要考455分);
15.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383(需要考455分);
16.电子封装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37383(需要考455分);
17.水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37838(需要考454分);
18.文化产业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7072(需要考525分);
19.物流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7422(需要考523分);
20.英语(英语考生)文科普通类排位7422(需要考523分);
21.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8019(需要考520分);
22.日语(英语考生)文科普通类排位8208(需要考519分);
23.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9031(需要考515分)
2020年厦门理工学院各专业甘肃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甘肃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5 | 32546 |
软件工程(一、二学年5460元/生年,三、四学年16000元/生年) | 465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62 | 33963 |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 460 | 34909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60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59 | 35390 |
工程管理 | 458 | 35874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457 | 36364 |
土木工程 | 457 |
工程力学 | 456 | 36872 |
汽车服务工程 | 456 |
材料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56 |
测绘工程 | 455 | 37383 |
环境工程 | 455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455 |
电子封装技术 | 455 |
水务工程 | 454 | 37838 |
文化产业管理 | 文科 | 525 | 7072 |
物流管理 | 523 | 7422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523 |
汉语国际教育 | 520 | 8019 |
日语(招英语考生) | 519 | 8208 |
旅游管理类(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515 | 9031 |
土木类
土木工程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土木工程专业为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专业,福建省一流建设专业,2016年全校第一个通过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的专业,学分国际认可。学生到校一年后,本专业将设置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两个方向供学生进行选择。 【专业特色】 顺应海西区经济建设需要,坚持“亲产业”培养目标,利用厦门优质的工程文化艺术环境,立足厦门、服务福建、辐射全国,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获得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可以土木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建筑工程或道路桥梁工程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工作,具有终身学习并适应土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以下3点目标:①能独立从事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获得执业资质,达到注册工程师的能力水平;②能较好地胜任不同岗位工作,灵活运用土木工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土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和技术难题;③获得中级职称,成为企业的技术业务骨干,部分能力突出的毕业生能走上技术管理或领导岗位,部分毕业生能获得研究型大学的硕士及以上学位。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测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CAD、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桥梁施工、桥梁抗震设计、公路桥梁CAD等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房屋建筑或道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检测、维修加固、研发等工作。 【毕业生升学与就业优势】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毕业去向主要为业主单位、设计院、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部分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后劲足、实战能力强、迅速融入工作环境等特点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日语(本科四年) 日语专业创办于1981年。2006年起面向福建省及省外招收本科生,学制四年,本科文学学士学位专业开办以来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综合知识背景,突出综合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的培养,形成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为厦门经济特区输送了大批优秀日语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及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务、项目管理、语言培训、行政助理、贸易助理等工作,能逐步成长为本领域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语法、日语视听说、日语基础写作、日语语言学概论、日语翻译概论、日语口笔译实践、跨文化交际与商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旅游及企业等部门从事翻译、外贸制单、涉外咨询、导游、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 日语专业教师师资结构合理。70%教师拥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学位,具有较强的专业学习背景;87%教师有出国进修或留学经历,具有国际化视野。2007年设立“日本研究中心”。已建成国内少有的日本文化情境教室,可供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茶道花道、学做日本料理、体验和服和日本舞蹈之用。 日语专业与日本的樱美林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西九州大学、广岛女学院、福冈精华女子短期大学进行合作办学,每年均选派多名学生赴日交换留学(免学费);每年暑假都选派学生赴佐世保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学习;每年均组织学生到日本修学旅行。 日语专业学生人才辈出。历年来考研频获佳绩,考取院校多为国内外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厦门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学校、筑波大学、神户大学、樱美林大学、佐贺大学等。在各项赛事中成绩斐然。曾获笹川杯全国高校日本知识大赛团体三等奖(2019年)、中华杯日语演讲比赛华南赛区省部级二等奖(2016年)、中华福建省日语演讲比赛曾获省部级二等奖(2017年)、“新世界杯”全国大学生日语演讲及综合技能大赛(日语知识单项)省部级三等奖(2017年),第五届“中国大学(香港)莎士比亚戏剧大赛”最佳演员奖、毕业生获横滨观光亲善大使称号等众多奖项。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 四年)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物流产业政策法规,系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港口贸易实务、港口物流的组织、运作与管理,能对港口物流产业经济进行预测和分析,并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2.物流工程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管理学、工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系统掌握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物流系统规划与工程技术集成应用、物流解决方案的技术设计、实施与评价,物流节点设施的设计与仿真优化、物流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与能力,并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物流工程人才。 【主要课程】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实务、港口物流、报关实务、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2.物流工程方向: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工程、物流系统设计技术、物流运筹实务、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配送中心规划等。 【就业方向】 1.港口物流管理方向:本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港口物流企业、进出口贸易公司、口岸管理部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工商企业从事与物流有关的计划、组织、运作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物流产业经济分析与咨询、物流产业政策研究等理论研究工作,或者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 2.物流工程方向:本方向毕业生主要在物流企业、港口、码头、机场、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咨询公司,以及其他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进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专业教学及研究工作。 【专业特色】 基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集专业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岗位综合能力提升为一体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力学类
工程力学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 四年) 【专业特色】 工程力学专业是响应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建设、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厦门市创新性城市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特色专业,在福建省高校中尚属唯一设置的工程力学专业,学院基础力学实验示范中心为省级平台,与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等知名大学合作,使本专业学生获得优先到国外知名大学读研的机会。对该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和丰富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急需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工程实验检测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培养能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水利工程、交通船舶、港口码头、航空航天等各行业从事工程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科学研究、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检测技术的创新性、亲产业、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 通过系列课程的培养,学生将具有如下特点:力学和数学基础知识扎实,英语水平高,专业应用能力强(将侧重培养结构分析能力、结构设计能力和实验检测能力),应用型,亲产业,能吃苦,求务实,敢创新,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振动力学、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力学、实验力学、工程软件及应用、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钢结构原理与设计、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航空航天等各行业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工程实验检测、结构分析计算等力学相关工作。 【毕业生升学与就业优势】 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坚实的力学知识,通过大量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设计、CAE分析和实验检测技术技能训练,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实际工程应用能力。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模式正处在由对国外现有技术的直接引进和模仿向自主研发并形成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阶段,这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强劲的刚性需求。由于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学生在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检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各类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上均占有很大的优势。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四年)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适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满足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对新能源相关产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国家战略新兴专业,适应高科技快速发展,体现实践型、创新性、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的设置着力彰显新能源、新材料的特色,以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新能源技术为课程学习的主线,坚持以生为本,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主,以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为辅,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伏产业(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硅太阳能电池)、新能源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钒液流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和储能材料(储氢材料和储电材料)的制备和器件设计的能力,具有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生产、设计、开发、应用与生产经营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接受良好的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既有人文情怀又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创新性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固体电子学基础、电化学原理及应用、电化学研究方法、光电化学与光伏技术、锂电池原理与器件、太阳能电池与器件、储能材料与器件。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电力电子电器、新材料、冶金和化工等行业,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材料设计、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钨业海沧分公司、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的龙头企业;成绩优秀者还可进一步攻读材料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计算机类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研究描述地球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理论与技术,属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人机数据采集、北斗导航应用、通信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强调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校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全国第二批第三个开办的专业,也是首家同科研机构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办学的专业,已经有十余年历史。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2010年)、校级特色专业(2009年)、全国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建设联盟秘书长单位(2015年),专业曾获厦门理工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专业办学十年来,影响持续扩大。专业与国内各院校联系密切,2015年,全国首届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毕业生先后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攻读研究生。考研升学率常年稳居学校前列。就业主要面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服务商,如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地数码集团、超图软件、高德等大型上市公司,毕业生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毕业生可从事国民经济各行业(城市信息管理、航空航天、交通、铁道、国防、公安、旅游、国土资源、海洋、建筑、金融、电力、石油、煤炭、农业、测绘等)、政府机关和各类高新技术公司。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全职在岗教师13人,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1人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7人;台湾籍知名教授1人;福建省教育厅新世纪人才1人;教师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二等奖1项。专业教师每年指导本专业学生赴全国各地参加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ESRI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MAPGIS大赛等全国性比赛,并获得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多项奖项。 专业主要支撑的科研平台包括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中心厦门分中心、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先后建有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数字工程实验室、北斗导航与系统集成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现有无人机系统、三维激光测量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近景摄影测量软件、PIE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等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应用等一系列工程训练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1000多万。同北京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地数码、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图软件、ESRI中国等建有实习基地。 通过四年的系统培养,学生可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通信及计算机技术、空间决策方法、人工智能等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信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字行业/区域/城市、空间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软件工程基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信息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服务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 【专业特色】 空间信息产业以时空大数据为基础,以卫星定位导航、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是全球新兴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由厦门理工学院同全国著名空间信息科研机构——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本专业是福建省第一、全国第三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并与中地数码集团、北京超图软件有限公司、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普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测绘院、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专业是福建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校特色专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具有“企业经历”、“出国经历”、“科研经历”等“三种经历”的师资队伍,以“课堂教学”“课外科研”“企业课堂”为主的“三个课堂”的育人体系。培养方案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地理空间信息为核心,注重空间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注重空间信息研究载体与数字技术、软件工程手段的交叉融合。 本专业开设以来,已有包括上海、广东、河北、四川等省外高校同行前来参观学习访问,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主要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空间分析、遥感导论、遥感影像处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移动服务、空间信息软件工程、时空大数据技术、3S野外综合实习、数字工程实践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主要面向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行业。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国家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卫星系统开发利用和相应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本专业人才兼具信息化和空间信息的特殊优势,在各级政府、空间信息技术或计算机软件企业供不应求。主要在各级政府的信息化主管部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等(如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及各地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从事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在空间信息技术或计算机软件企业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数字媒体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在提供面向公众的互联网地图、手机地图、手机导航等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中从事移动应用开发、导航数据处理、地图服务开发等工作;在时空大数据相关公司从事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研究工作等。工作单位覆盖了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华为、阿里巴巴等一系列国内企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