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6余项,省级教改课题15项,完成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编写及出版特色教材15部,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取专利50余项。
本专业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竞赛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省级一等奖30项,二等奖45余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二特色优势本专业拥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江西省教学团队和核资源勘查与方法研究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东华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学课程群教学团队本专业瞄准国家核军工与核电发展战略需求聚焦铀资源勘查与开发在铀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铀资源勘查开发等领域特色鲜明取得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近5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出版的铀资源地质学铀资源勘查学铀资源技术经济学等成为领域内经典教材形成了完备的铀资源勘查教学与科研体系已培养了核地矿系统60以上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并为成员国培训铀矿地质高级人才800余名被誉为中国核地

三专业优势专业所在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江西省示范性硕士点和高水平学科十三五期间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所属的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放射化学方向获批国防特色学科核化工与核燃料是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专业共享放射性地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与省部级实验室中心建有核工程技术江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核燃料与核化工研究所下辖10余个功能实验室拥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等功能完善的产学研基地8个专业紧盯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中的前端和后端两个环节就铀及伴生资源综合开发放射性环境治理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

三专业优势近年来结合网络工程专业学科现状采取学校与名企深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建设专业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等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应用创新能力强的办学优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

三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国家管理专业国防军工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和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8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2292019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19年获批江西省一流特色专业专业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10人次在放射性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

五就业前景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专业为工科通用专业就业领域很广就业形势很好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不少同学考取上海交大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华南理工南京理工上海大学等重点高校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30在国家对制造行业的高度重视背景下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更有提升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二师资情况本专业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与学位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教师16人本专业有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具有国外学习或研究经历者7名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一办学历史机械工程专业拥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机械人才六千余名本专业2013年获批与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机械工程专业31项目2016获批机械工程专业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首批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三专业特色本专业根据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需求依托江西省新能源工艺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适应国家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中紧密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结合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工程背景形成了新能源机械的专业特色并且每年有12名教师在阿斯隆理工学院学习和交流增强了教师的对外交流能力提高了国际化教学水平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专业优势

四专业优势本专业建设以行业发展为导向通过专业培养毕业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工程素养以及开阔的国际视野已在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家电核电风能等行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6余项省级教改课题15项完成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编写及出版特色教材15部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取专利50余项本专业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竞赛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省级一等奖30项二等奖45余项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答案来源于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