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曾隶属于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68人,其中本科生13972人。
办学思路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增强办学实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服务与贡献拓展办学资源,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99人,外聘教师165人,折合教师数881.50人,生师比17.75:1。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71人,副高职称219人,高级职称占比36.30%;博士学位63人,硕士学位64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8.23%;双师双能型教师203人,占比25.41%。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教学名师等各类称号人才32人;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
教学条件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8.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0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6.2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等210个,含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实验室85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图书馆面积4.2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84.26万册,电子图书207.52万册,电子期刊83.01万册,数据库32个。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5GB,覆盖校园的信息点14845个,建有统一身份认证的教务、学生、科研、图书等功能完善的管理系统。
人才培养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专业布局高度契合广西“14+10”现代产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航天品质培育,确立了以“123456”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学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2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点7个、广西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4个、广西一流本科课程13门。在2020年艾瑞深发布的一流专业排行榜中,学校拥有四星级专业2个、三星级专业7个,在广西高校中排第13位。
应用研究学校立项建设10个重点学科,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获批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现有院士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和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获批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近三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131项,横向项目13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33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375篇;获知识产权授权733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金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文化育人学校以“航天精神铸魂,航天文化育人”为大学文化建设理念,2015年创设国内高校第一个“航天日”,实施航天文化进校园“六个一”工程,促进桂航学子在精神上,探索出了一条利用行业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航天路”。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和多名航天系统两院院士认为,桂航学子具有鲜明的“航天品质”。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广西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和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国际交流学校借助广西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2019年,留学生比例达到2.67%,学生国际化全国排名102位,创立了留学生教育“桂航品牌”。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乌克兰、尼日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20个国家和地区开办校际交流、专业共建、学分互认等国际教育合作项目44项,每年选派百余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学校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级学科竞赛类奖励15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7项;获体育竞赛类国家级第一名4项次、第二名6项次、第三名2项次。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31%、92.80%、94.25%。2019年11月,学校在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升本以来,223名应届毕业生被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日新”桂航精神,秉承“尚德、博学、慎思、笃行”桂航校训,致力于建设“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是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会员单位、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航天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单位,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治区级国防教育基地、中国宇航协会理事单位、广西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单位,多次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曾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航天报》《广西日报》及人民网、新华网、广西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深度报道。(数据截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

4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5人才培养定位面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技术具备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维护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学位证书6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采用25051的校政企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与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前25年主要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校内老师为授课主体企业师资和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在线平台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参与教学紧接着05年由企业教学团队入驻学校配合学校完成

2专业名称软件工程3学制全日制四年4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5人才培养定位面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技术具备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维护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学位证书6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采用25051的校政企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与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前25年主要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校内老师为授课主体企业师资和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在线平台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参与教学紧接着05年

五收费标准1学费标准按本科专业学费标准10000元人学年2学习期间根据在两所学校分配的不同宿舍类型住宿费标准为7001350元人学年以上各项收费终以广西区发改委终批复的标准为准答案来源于2021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软件工程校企合作试点专业招生简章

3学制全日制四年4授予学位门类工学学士5人才培养定位面向计算机软件行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软件项目开发与管理技术具备应用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维护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本科毕业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颁发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工学学士学位证书6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采用25051的校政企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与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前25年主要在校内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校内老师为授课主体企业师资和研发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在线平台教学产品和教学服务参与教学紧接着05年由企业教学团队入驻

1学费标准按本科专业学费标准10000元人学年2学习期间根据在两所学校分配的不同宿舍类型住宿费标准为7001350元人学年以上各项收费终以广西区发改委终批复的标准为准答案来源于2021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软件工程校企合作试点专业招生简章

四招生计划计划招生人数240人答案来源于2021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软件工程校企合作试点专业招生简章

202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软件工程”(校企合作试点专业)招生简章协作企业介绍

2020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软件工程”(校企合作试点专业)招生简章介绍

一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介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创办于1979年曾隶属于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4月学校划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201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568人其中本科生13972人办学思路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区域有鲜明特色行业有重要影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以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增强办学实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办学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以

二协作企业介绍青软创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集团面向及新兴产业服务于产教融合下的芯片设计软件产品研发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专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企业人力资源服务等解决方案助力高等教育改革教育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的集团化高科技领军企业青软集团以产教融合和科技创新为核心打造涵盖教育端和产业端的多元化品牌布局在教育端通过数字化平台赋能高校专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等解决方案助力高校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产业端提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等服务同时提供成本可控的定时定量定质的人力资源服务中日人力资源服务等为企业提供到岗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