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思路
以课程思政全覆盖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国育人、为党育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万物互联、感知世界”的专业发展方向;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提升教学理念,完善达成度评价机制,推动专业持续改进。
(二)主要举措
(1)构建校企“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需求。本专业先后与青软创新集团、上海导宜、东软睿道等多家公司实施“3+1”联合人才培养,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初与青软创新集团成立桂航-青软大数据产业学院,形成了校企共管、共建、共育、共创的“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图2校企“四共同”协同育人模式
(2)贯彻OBE工程教育理念,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建设“5+3”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建设融合“思政元素+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从教学平台、案例库、微课视频等方面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借助智慧树、U+新工科智慧云等平台,构建“双向三环节六层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图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模式
(3)构建“学用结合、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将专业实践能力分为“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三个递进层次,构建了基于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4“学用结合、三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4)构建“竞训结合,项目驱动”的第二课堂,促进创新意识培养。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物联网创新实践中心+信息技术创新工坊群”,基于“训练+竞赛+项目”构建分级式、系统化的第二课堂,形成学生主导、教师指导、企业参与、以老带新的竞赛团队,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图5“训练+竞赛+项目”第二课堂
(三)建设成效
(1)专业建设成效。教育部第二批“1+X”传感网应用开发试点专业(2019);学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2019);校级人才培养方案评比二等奖(2019);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教学改革成效。获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区级教改项目5项,本科优秀教学质量奖4项,校级重点课程4门,出版国家级教材2部,公开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
(3)人才培养成效。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90余项,孵化软件企业1个,教师指导学生完成10余项横向项目的研发,获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5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毕业生月收入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排名均在学校前两名(麦可思2019和2020统计数据)。
答案来源于: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主要举措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主要举措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成一系列教学改革的精品课程资源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举措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改革思路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流工程专业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22年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深化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