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物理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应用化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机械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工业设计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材料物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材料化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程方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7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功能材料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通信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制药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轻化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环境工程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本专业以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培养特色,同时兼顾电子信息领域基本理论与通用技术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相关理论与技术,了解计算机、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相关原理与技术,能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及各类集成电路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化工行业发展,培养掌握化工过程、化工装备、精细化工产品及过程开发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具备新产品开发、工艺过程与设备设计、系统优化、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从事化工、精细化工、轻工、医药、生化、食品、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与现代化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前沿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材料科学与化学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具有开拓型、前瞻性、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 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 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传播设计、人机 交互设计、环境与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工业设计的原理、程 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适当处理工业设计与环境、用户、市场、功能、造 型、色彩、结构、材料、工艺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综合地表现在产品及服务设计上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业设计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创新与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 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艺术素养;
2.具有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相关的技术和社会发展 趋势;
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设计表现、设计历史及理论、人机交互、设计材料及加工、数字及实体模型制作、可持续设计、服务 模式及商业模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4.有较强的设计表现技能、动手能力、美学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互联网、多 媒体和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在了解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分析、提出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能够参与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的策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能力;
6.熟悉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
7.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理论前沿;
8.具有较好的设计管理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间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危机 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设计学、机械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由4个核心知识领域构成,即基础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的基本原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工业设计表达;理论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历史与理论、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心理学、知识产权保护、设计管理;技术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工程基础、工 业设计材料与成型工艺、工业设计的安全性;实践知识领域,包括工业设计实践。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48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 工业设计(64学时)、设计心理学(32学时)、设计程序与方法(48学时)、设计快速表现(48学 时)、材料成型与工艺(40学时)、产品形态设计(48学时)、结构设计(64学时)、系统设计(48 学时)、设计管理(32学时)、设计研究基础(32学时)、产品开发设计(48学时)、专题设计(48 学时)。
示例二:设计概论(32学时)、人机工程学(32学时)、工业设计史(32学时)、计算机辅助工 业设计(64学时)、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120学时)、综合设计表达(64学时)、材料与工艺(40 学时)、产品系统设计(120学时)、设计美学(32学时)、民族艺术考察与设计(64学时)、设计管 理(40学时)、产品开发设计(120学时)、专题设计(120学时)。
示例三:设计心理学(40学时)、人机工程学(60学时)、工业设计史(80学时)、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80学时)、材料与技术(240学时)、综合构造(80学时)、专业绘画(80学时)、专业 方向设计(80学时)、社会实践1(传统文化与设计)(60学时)、社会实践2(现代工业与设计) (60学时)、专题设计(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计基础实验、人机工程学实验、模型及样机制作、影像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与科学基本知识以及过程装备与控 制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工、石油化工、冶金、轻工、能源、制药、环保、建材等领域从事 过程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工程技术,以及教育、管理工作 或进入相关学科继续深造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科技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艺过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过程(化学)工程技术、监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 训练,掌握机械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过程原理、电工电子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过 程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设计方法和相关标准,能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过程装备的 设计、制造、监控、评估和管理;
3.熟悉机械加工过程及机械设计方法和相关设计标准;
4.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的现代设计方法、学科前沿、国内外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有对先 进过程装备及其成套技术进行开发的初步能力;
5.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保证过程装备安全可靠性的基本知识;
6.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7.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具有拓展知识面和跨专业、跨文化的学习交流能力,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将“过程”、“装备”与“控制”这3个相关知识领域有机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是以机械为主,工艺与控制为辅的“一机两翼”的复合型交叉专业。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 涉及机械工程、热能工程、工艺过程及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工程力学、工程图 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化工(或其他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过程装备技术等知识领域。 此外,本专业还涉及机械加工及机械设计、过程装备特别是压力容器设计等工程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图学(40学时)、工程训练(24学时)、工程化学(32学时)、机械制图及CAD基 础(24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材料力学实验(8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机械设计(72学 时)、过程工程原理(64学时)、过程工程原理实验(16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学时)、工程热力 学(32学时)、工程材料(32学时)、机械制造基础(32学时)、过程装备CAD(32学时)、过程装备 控制技术(48学时)、过程设备设计(48学时)、过程机械(48学时)。
示例二:现代工程图学(96学时)、理论力学(56学时)、工程材料(32学时)、材料力学(72 学时)、机械原理(56学时)、机械制造技术(40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机械设计(64学 时)、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4学时)、流体及粉体力学基础(40学时)、工程热力学(56学时)、工 业化学(32学时)、过程设备设计(72学时)、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20学时)、过程流体 机械(48学时)、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40学时)。
示例三:工程图学(9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化学工程基础(48 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40学时)、工程材料及热处理(32学时)、工程材料成型技术(32学 时)、机械设计基础(72学时)、流体力学(48学时)、工程热力学(6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 时)、过程流体机械(64学时)、过程装备设计基础(64学时)、过程装备制造工艺(40学时)、过程 控制及仪表(48学时)、化工过程(40学时)、过程装备成套技术(32学时)、真空技术基础(48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过程原理、机械 设计、过程装备设计等)、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过程原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机械基础实验、压力容器强度 实验、压力容器稳定性实验、过程流体机械性能测试与监控实验、过程设备性能测试与监控实 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 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 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 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 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 知识;
2.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机械工程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综 合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基本能力;
4.掌握在机械工程实践中基本工艺操作等各种技术、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 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机械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 计的初步能力;
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 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7.了解与机械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识,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正确认识机械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 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程与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工程测控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传 动与控制技术实验、机械制造基础实验、互换性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实验、制造 装备和过程自动化技术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省市广西★总计录取数91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低分位次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526.97524.97526.0229758应用物理学理工536.97522.96532.5430585应用化学理工532.97525.97530.0428915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546.97521.96534.3330586工业设计理工535.97527.97530.742814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
省市广西★总计录取数91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539.97538.97539.52应用物理学理工538.97531.97534.04应用化学理工538.97531.97534.54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555.98538.97546.03工业设计理工540.97532.97538.0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545.98534.97540.24测控技术与仪器理
省市广西★总计录取数90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02应用物理学理工.04应用化学理工.74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33工业设计理工.5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54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65材料物理理工.04材料化学理工.5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理工.03复合材料与工程理工.63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2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85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理工
省市广西★总计录取数90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02应用物理学理工.04应用化学理工.74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理工.33工业设计理工.5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54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65材料物理理工.04材料化学理工.54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理工.03复合材料与工程理工.63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24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85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理工
省市广西★总计录取数90专业名称科类高分低分平均分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工.0应用物理学理工.2应用化学理工.2机械工程(高分子加工机械方向)(卓越计划)理工.6工业设计理工.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5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8材料物理理工.6材料化学理工.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橡胶工程方向)(卓越计划)理工.3复合材料与工程理工.6能源与动力工程理工.0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工.8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理工.5通信工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物理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物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材料物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物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材料物理本科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物理学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物理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物理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物理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功能材料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功能材料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功能材料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功能材料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功能材料本科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轻化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轻化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轻化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轻化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轻化工程本科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为510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化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应用化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应用化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应用化学本科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制药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制药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制药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制药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制药工程本科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能源与动力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能源与动力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能源与动力工程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
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化学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理科)。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化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材料化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材料化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材料化学本科
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广西录取分数线:理科最低分为491,最低位次为38079;2022年青岛科技大学广西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材料物理、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化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