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 | 院系 | 学习形式 | 人数 |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 | 9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 | 15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 | 17 |
03050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 | 5 |
040101 | 教育学原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7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7 |
0401Z1 | 教育测量、评价与统计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5 |
040301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9 |
040302 | 运动人体科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5 |
040303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19 |
040304 | 民族传统体育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7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 | 14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23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全日制 | 14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14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数学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14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化学化工学院 | 全日制 | 14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西方语言学院 | 全日制 | 23 |
045101 | 教育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12 |
045115 | 小学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23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19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历史与文化学院 | 全日制 | 23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23 |
050101 | 文艺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5 |
050102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5 |
050103 | 汉语言文字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5 |
050104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5 |
050105 | 中国古代文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9 |
050106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9 |
050108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文学院 | 全日制 | 5 |
050201 | 英语语言文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9 |
05021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英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8 |
05021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俄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8 |
05021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日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8 |
0502Z2 | 翻译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7 |
0502Z3 | 涉外法商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5 |
0502Z4 | 国别与区域研究 | 英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6 |
0502Z4 | 国别与区域研究 | 韩语方向 |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 | 全日制 | 6 |
055101 | 英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应用英语学院 | 全日制 | 23 |
055103 | 俄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东方语言学院 | 全日制 | 15 |
055105 | 日语笔译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东方语言学院 | 全日制 | 15 |
070101 | 基础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数学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7 |
070104 | 应用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数学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7 |
0701Z1 | 数学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数学科学学院 | 全日制 | 5 |
070205 | 凝聚态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全日制 | 11 |
070207 | 光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全日制 | 5 |
070208 | 无线电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全日制 | 5 |
070301 | 无机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化学化工学院 | 全日制 | 7 |
070302 | 分析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化学化工学院 | 全日制 | 7 |
070304 | 物理化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化学化工学院 | 全日制 | 5 |
071001 | 植物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9 |
071002 | 动物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9 |
071005 | 微生物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9 |
071007 | 遗传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9 |
0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 | 7 |
125400 | 旅游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全日制 | 16 |
135101 | 音乐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全日制 | 7 |
135108 | 艺术设计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全日制 | 7 |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中有关考试科目的设置。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行。我校自命题初试科目的参考大纲可通过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查阅。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进行。初试成绩预计于2022年3月初通过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公布。
(二)复试。复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初试成绩满足复试资格线的考生可参加复试。复试资格线执行国家资格线,预计于2022年3月上中旬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复试时间预计为2022年3月中旬开始。复试具体要求以学校公布的复试方案为准。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学科相关的两门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具体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三)资格审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复试时将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复试和录取。不具有报考资格和提供虚假材料的考生一经发现将随时取消其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资格审查除审查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外,非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应届本科生需提交学生证和《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其毕业证书将在入学时提交审查。考生可登陆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n),提前按要求进行学历或学籍认证,具体认证办法可在该网站查询。
我校本着全面衡量、确保质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拟录取名单。在通过主管部门的录取检查后,拟录取考生将被正式录取。录取通知书在录取检查结束后发放,预计发放时间为6月中旬。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报考旅游管理及教育硕士中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除符合以上(一)、(二)、(三)各项要求外,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一)报名时间与方式。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时间、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二)报考点选择。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三)报名注意事项。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根据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相关要求,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我校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学费8000元/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两年,学费9000元/年。
牡丹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学科教学(化学)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化学化工学院专业:14(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
牡丹江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数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等专业。学科教学(数学)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数学科学学院专业:14(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生物)、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学科教学(生物)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14(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
牡丹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无线电物理等专业。学科教学(物理)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14(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语文)、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文学院专业:23(不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专业:9(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评价与统计、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教育学原理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教育科学学院专业:7(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
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教学(思政)等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区分研究方向牡丹江师范学院全日制统考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9(不含推免)考
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专业有: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重症医学、全科医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专业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量、评价与统计、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教学(思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