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上报名
报考我院的普通招考考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均须在我校指定的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中提交报名信息,并网上支付报名费。报考条件、报考类别请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报名时间为2022年11月1日10:00-2022年12月10日17:00。
我院实施大类招生,考生在网上报名阶段无需在系统中填写报考导师,仅需填写报考专业(方向)。在申请材料递交、审核及复试阶段均不区分导师。
除经我校审核批准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外,本院各专业不招收以不脱产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的考生。
(二)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报名后须将申请材料于2022年12月10日17:00前(以当天邮戳为准,建议选择EMS、普通顺丰快递,不接受同城急送、闪送等方式)提交至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逾期将被视为考生放弃审核资格。收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307室,博士招生老师收,邮编:100872。请考生将申请材料按以下顺序排列:
1.基础材料类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内容在学信网报名网站上下载,封面封底在“必读材料”下载;报名登记表上请勿填写报考导师;报考非定向的考生,单位人事部门意见无需填写)。
(2)能够证明考生外语能力的外语成绩单复印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成绩:
英语:大学英语六级(CET6)、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PETS5)、托福(TOEFL)、GRE、GMAT、雅思(IELTS)。
其他语种:国家认可的相应语种权威考试,由考生提供考试权威性证明。
考生需在复试报到时提供以上材料的原件供审核。
(3)加盖教务部门或者档案馆红章的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
(4)本科和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境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往届硕士毕业生还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学历证书认证书;应届硕士生须提供每学期均有注册的学生证,并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相关材料。
(5)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专家所出具的推荐书。推荐书应使用我校研究生院提供的统一模板,内容应突出被推荐者与拟申请专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能力等。
(6)报考定向全日制的考生须提交定向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考生在我校基本学习年限(4年)内脱产学习的证明。
(7)同等学力人员报考的,还必须符合《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特殊条件,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学术材料类(需装订成册)
(1)个人陈述,内容包括个人教育及学术研究经历(从高中起不得中断;重点说明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经历及相关成果等)、所取得的成就、报考动机、未来发展构想等,总字数不超过3000字。
(2)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构想,内容包含拟研究的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点、主要参考文献等,总字数不超过5000字。
(3)科研情况一览表(见文末下载专区),及1-5篇/部个人学术成果代表作。
(4)已获得硕士学位的申请者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需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初稿或不少于8000字的论文介绍(应包括摘要、目录、导论、文献综述等)。
(5)其他能够证明考生综合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复印件。
考生提交的所有申请材料如为复印件形式的,须在复试时提交可供核实的原件,否则不被采信和认定。所有申请材料须保证完整、真实、有效,凡有弄虚作假或其它任何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一经查实,即取消考生复试或录取资格。
考生所提交的材料不再退还,如有需要请自行备份留存。
(三)资格审查
报考考生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学院成立专门的复试资格审查小组对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集体审核,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评分,并按照相关流程确定参加复试人员名单。
(四)复试考核
1.我院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复试名单将于12月中旬在我院网站上公布。
2.复试将在12月中下旬进行。复试时考生需携带身份证、本科与硕士学习阶段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以及提交审核材料为复印件部分的所有原件,提交学院审核。
3.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为外语水平、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各100分,考核权重分别为20%、40%、40%。复试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生总成绩为笔试与面试成绩加总。
(1)笔试:专业外语,满分50分、及格分为30分;专业核心科目,满分100分、及格分为60分。
(2)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满分50分、及格分为30分;专业及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00分、及格分为60分。
复试时间及形式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而调整,如有变化将及时告知考生。
4.导师填报与师生双向选择
学院按专业(方向)招生,考生在被录取入学之后的一个学期之内,与本专业(方向)的导师双向沟通,确立师生指导关系。
(五)录取
学院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管理办法》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开展录取工作。
复试各科目均须及格,否则不能录取。如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政治思想道德状况不符合录取要求,或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情况,在任何时候,一经发现,均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经复查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录取。
学院复试后确定拟录取名单,提交学校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审议。审议通过的名单,将在学校研招网予以公示。
(一)考生准备(笔试、面试均须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准备)
1.采集音频、视频的设备(电脑、手机等)和配件(电源、支架)若干,并按照要求在设备中安装好必要软件。我院对具体软件的要求如下:
(1)第一机位、第二机位原则上均采用“腾讯会议”系统作为复试软件(笔试、面试)。请各位考生提前在电脑上和手机上下载安装该软件,并熟悉软件使用。
[提示:腾讯会议系统,同一手机号无法同时进入同一个会议室,因此,请考生提前注册好两个腾讯会议账号,以便在第一机位和第二机位同时登录使用腾讯会议且可进入同一个会议室。]
(2)第一机位、第二机位备用软件系统为“钉钉”,请各位考生提前在电脑上和手机上下载安装该软件,并熟悉软件使用。如考试当天腾讯会议软件出现问题,我院将启用备用系统钉钉。钉钉会议系统,同一手机号无法同时进入同一个会议室,因此,请考生提前注册好两个账号,以便在第一机位和第二机位同时登录使用钉钉且可以进入同一个会议室。
2.“双机位”要求
(1)“第一机位”采集考生音、视频源(考生正前方,须使用电脑登录腾讯会议);“第二机位”采集考生“第一机位”显示器及考生所处环境的整体情况(远端)。“第二机位”须可自由移动,考试过程中考生须根据考官指令随时变换机位位置。其中,第一机位像素低要求为:标清720P(720*1280)。
(2)“双机位”摆放要求及效果图详见学校研招网《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方案及考生应试指南》。
(3)“双机位”涉及的硬件设备的电脑桌面以及手机不得存放考试相关的电子资料。
3.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议考生第第二机位分别采用不同网络(网线、WIFI、4G移动网络等)。
4.独立应试空间。选择独立、可封闭的空间,确保安静整洁,复试期间严禁他人进入考试独立空间,否则复试无效。除复试要求的设备和物品外,复试场所考生座位1.5米范围内不得存放任何书刊、报纸、资料、电子设备等。
考试进行中须关闭移动设备录屏、音乐、闹钟等可能影响正常复试的应用程序。
5.两个机位设备内严禁在考试期间打开任何考试相关电子资料,否则按违纪处理。
6.身份认证及资格审核材料:身份证、本人签订好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应届生承诺书》(应届生填写)。
7.必要文具:准备A4答题纸(模板见附件4)、黑色签字笔。
8.所有考生不允许用耳机收音,不允许佩戴任何电子设备、耳饰等,长发需扎起,所有视频过程均需露出眼睛和耳朵。
(二)提交材料(仅进入复试的考生需要提交)
1.添加官方企业微信
我院本次复试相关通知将通过官方企业微信发布。考生须于复试名单公布当天24:00前使用个人微信扫描如下二维码添加官方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名称为“2020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招生”。添加时请注明“报考专业+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并在复试期间在个人信息处将姓名改为:“报考专业+考生编号后五位+姓名”。为保证及时获取信息,请在复试期间将该官方企业微信置顶,并密切关注相关通知。
[2020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招生官方微信二维码]
2.发送报考资格审查材料
考生线上提交报考资格审查材料,须于6月3日上午10:00前,将下述电子材料发送至shyrkxy@***,提交材料包括:
(1)有效期内的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或照片。
(2)应届生须提交有效期内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和每学期均已注册的学生证扫描件或照片(学生证扫描需含封面、个人信息页和注册页。如本学期未注册请另附“在读证明”或“在学证明”)。
(3)在境外获得的学历、学位证书的考生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书扫描件或照片。
3.考生本人亲笔签名的《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1,自行下载)扫描件。
4.考生本人亲笔签名的《复试考场规则》(附件2,自行下载)扫描件。
5.应届考生本人亲笔签名的《应届生承诺书》(附件5,自行下载)扫描件。
请注意:
1.以上所有材料须压缩为一个文件包,将压缩文件包作为附件发送。邮件主题和附件压缩文件包的命名方式均为:“报名号后五位+姓名+报考导师”。
2.请在邮件正文中写明考生本人现用手机号码、紧急联系人姓名及手机号码。
3.请在邮件正文中确认报考导师姓名、报考类别(报考类别详见附件3)。报考类别经本邮件确认后,不得进行更改。
考生须在笔试开始前30分钟进入笔试视频考场,并出示身份证、《诚信复试承诺书》,考生须提前自行准备打印好我院答题纸(模板见附件4)、黑色签字笔考试必备文具。
(1)考试形式与时长:
专业核心科目及专业外语笔试试正式开始起,共60分钟(不含身份核验与试卷回传时间)。其中,专业核心科目笔试形式为:限时在线小论文撰写,闭卷,考试时长40分钟;专业外语笔试形式为:限时在线闭卷考试,考试时长20分钟。
(2)考试时间与考场号:
正式考试时间:6月12日9:30-10:30
(8:50-9:00考生登录入场、9:00-9:30考生身份核验、9:20以后未进入考场的学生不再允许入场)
考场号(视频会议号):另行通知。
交卷方式另行通知。
6.说明
(1)考生所提交的材料(包括前期寄送的材料)将作为新生入学资格审查的复审依据,请考生务必完整、准确、清晰提供,考生如提供任何虚假、错误材料和信息,无论何时一经发现将根据相关规定取消考生录取资格。
(2)学院审核材料时以考生截止时间前发送的后一次邮件为准。
(3)未提交材料者不得参加线上报到和复试,规定时间前不发送材料者将视为自动放弃复试资格。
(三)网络环境测试、线上报到、抽签分组
复试考生应当按照我院联网调试安排提前配置网络复试环境(双机位),并于2020年6月10日进入指定的视频会议室进行线上报到,报到的时间、会议号和密码另行通过企业微信或邮件通知。
考生应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本人签订好的《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应届生承诺书》(应届生填写)。
线上报到时,考生应按照我院考务人员的指导,完成身份认证、网络环境测试、设备调试及线上抽签,确定网络复试分组和复试顺序。在此环节,考生须当场宣读《诚信复试承诺书》,我院将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四)复试过程安排
考生应按照我院通知的复试时间准时参加远程在线复试,无特殊原因未按照考务人员通知时间到场候考的,候考迟到20分钟以上或复试过程中未经考务工作人员同意,擅自操作复试终端设备退出复试考场的视为放弃复试资格。复试当天,我院安排值班电话(电话号码:010-62513354),考生遇到紧急情况,应提前与我院联系。
1.候考
(1)笔试:
无候考室。考生应不迟于笔试正式开始前30分钟进入笔试视频考场进行候考。
(2)面试:
考生应当不迟于面试正式开始前30分钟进入我院面试候考视频会议室(候考视频会议室号另行通知),候考场考务人员向考生宣读《复试考场规则》,考生应认真阅读网络复试考场规则,并在考试过程中遵守考场纪律。在候考室中,考生不得私自与其他考生交谈,一经发现,立刻取消复试资格。进入远程复试考场前,学院考务人员对考生进行身份视频在线核验。
2.身份核验
考生根据线上报到时的抽签顺序,按照学院安排进入远程复试考场。进入考场时,考生应将身份证拿在手中,配合复试老师和视频监考员,进行身份视频在线核验,核验过程由学院全程录音录像备查。
笔试身份核验在笔试视频考场内进行,面试身份核验在候考时和进入远程复试考场时分别进行两次核验。
3.笔试
4.面试(外语口试、专业知识、综合素质)
时间:6月13日-14日,具体时段另行通知。
考场号(视频会议号):另行通知。
候考时间段与候考会议室号:另行通知。
5.考试结束后,考生应按复试组老师要求退出网络复试考场。退出考场后,考生不得再进入候考室或复试考场。不得在全部考生考试结束前与其他考生讨论考试内容,否则按违纪处理。
1.复试结束后,成绩合格但未能被原报考导师录取的考生可申请调剂,按照导师和考生双方意愿进行调剂,调剂成功者需签订三方协议;
2.原则上调入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者属于同一一级学科;
3.不同专业之间或同一专业的不同导师之间,均属于调剂;
4.在同一调出导师名下,按加权成绩排序,从高到底依次选择。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将合格考生按报考同一导师的考生排序择优录取。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资格审查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其他能够证明考生综合能力的学习证书或获奖证书复印件。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学术材料类(需装订成册)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基础材料类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提交申请材料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网上报名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工作程序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组织管理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选拔模式
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工作方案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