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7年制本硕连读)-北京大学医学部
1.专业介绍: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它是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培养目标:2.:
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的长学制培养。培养的学生要求具有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解决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实际问题,具有制定政策与规划,参与卫生事业管理的能力及从事科学研究、信息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3.:
预防医学专业学制七年:,前4.5年为一级学科(本科)培养阶段,后2.5年为二级学科培养阶段。在第二学年分为以下3个专业方向,分别设置学习课程。
(1)疾病预防与控制:主要研究常见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等)、中毒、伤害等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的预防与控制。
(2)环境与健康:主要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规律,探索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
(3)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应用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宏观与微观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
主要课程设置:
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化学神经科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口腔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及性病学眼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妇幼保健与儿少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
二级学科:4.:
培养阶段分为:6个二级学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学、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儿少与妇幼卫生学。
二级学科专业及其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科学研究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知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控制预防疾病,促进全民健康。儿少与妇幼卫生学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的机体及其与教育、生活环境的关系,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胎儿、新生儿直至青春期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营养等;研究妇女一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与保健对策等。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疾病的一门科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改善环境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毒理学研究药品和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人体的营养需求,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5.:
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本专业第五学年设分流出口,未达到进入二级学科要求或自愿放弃进入二级学科学习者,完成五年本科教学计划,符合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准予按本科毕业。
毕业前景:6.: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去向::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卫生检疫、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机构,医疗保险部门,预防医学教学、研究机构,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本博连读)-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
本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博融通”,培养理念强调“通识通科的医学基础,贯穿全程的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旨在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基础,有较为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基本的科研思维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本专业培养分公共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政治理论课、心理学、法学概论、医学史等)、生物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实验等)、临床医学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神经内科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基础等)、临床生产实习以及二级学科培养。
二级学科:3、:
学生完成本科阶段课程的学习,符合进入二级学科条件者可进入二级学科学习。
二级学科专业::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二级学科培养将在北京大学各临床学院完成。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八年:,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未达到进入二级学科要求或自愿放弃二级学科学习者,将在完成本科阶段培养后分流出口,符合条件者按本科毕业(具体参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专科生学籍管理细则》)。
毕业前景:5、:
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医疗相关公司等单位工作。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专业(8年制本博连读)-北京大学医学部
1.专业介绍:
基础医学是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在内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
培养目标:2.:
基础医学专业教育坚持“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在优化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生物医学技术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医学高级科研人才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
主要课程设置:3.:
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神经生物学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分子生物学进展分子免疫学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核医学细胞生物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二级学科:4.:学生完成本科阶段课程的学习,符合进入条件者,可以进入阶段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二级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生理学消化内分泌生理学神经免疫调节肿瘤相关基因克隆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病理学 病理生物学方向肿瘤病理学与癌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形态学肾脏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方向神经生物学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肿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内分泌学衰老分子机理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糖缀合物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衰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的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应用解剖学与实用形态学神经解剖学生殖工程血液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化学胸腺内环境免疫学T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自身免疫病医学遗传学遗传组学临床遗传学基因治疗遗传病分子机理病原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细菌学寄生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调节肽与神经免疫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心血管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物理学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学单分子与纳米生物医学生物流变学实验核医学生物数学
学制与学位授予:5.:
本专业学制八年:,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博士或理学博士学位。因任何原因分流的学生在完成前3.5学年的培养,按要求完成专业选修课及学士学位论文工作后,符合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准予本科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
毕业生前景:6.: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或医疗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8年制本博连读)-北京大学医学部
1.专业介绍:
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基础、基本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有一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2.:
口腔医学专业八年制教学计划总体培养目标是:实行“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强调“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口腔医学博士学位的口腔医学专科医师。
知识培养要求::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
能力培养要求::有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初级口腔专科医师的临床工作和科研能力,初级口腔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专业培养要求::掌握现代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诊治和处理口腔常见疾病,准确掌握口腔疑难病症诊断治疗原则。
素质培养要求::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师形象,卓越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主要课程设置:3.
学习阶段课程类别课程名称本科生阶段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和政治理论课等医学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口腔医学导论、口腔应用解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口腔医学课程口腔生物学、口腔药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种植学等二级学科培养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九个学科。
二级学科介绍:4.
(1)牙体牙髓病学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牙体牙髓科承担龋病、其他牙体病损、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2010年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国内主要的国家级专科中心。现有在职员工29人,正高级职称(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其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
(2)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同时也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牙周科承担牙周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自1984年起即为牙周病学博士点单位,是国家级基地单位。牙周科是全国统编教材《牙周病学》主编单位,还承担国家药监局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保健用品检测中心、亚太地区牙周协会中国理事等任务。2010年牙周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在职员工32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
(3)儿童口腔医学
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人的牙颌面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学科。
儿童口腔科承担儿童口腔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是国家级基地单位。儿童口腔科自1950年就开展了本科生的儿童口腔医学教育,1982年起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儿童口腔医学师资培训单位,为全国各省市儿童口腔医师提供培训,还是全国口腔院校第一个儿童口腔医学博士点。儿童口腔科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2010年《儿童口腔医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项目。儿童口腔科现有在职员工30人,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
(4)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主要介绍了口腔黏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病因较复杂,发病往往与全身关系密切,某些为癌前病变,某些则为全身系统疾病在口腔黏膜上的表征。
中医黏膜科成立于1960年,承担口腔黏膜疾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任务,是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点。目前在职员工7人,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
(5)预防口腔医学
预防口腔医学是研究社区人群中常见口腔疾病的流行状况并提供预防与控制策略,维护与保持社区人群口腔健康的科学。预防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预防口腔医学)。
198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了我国口腔院校里第一个也是大的口腔预防科。WHO口腔预防科研合作中心挂靠在这里。现有在职员工16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5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本科二批)-北京大学医学部
1.专业介绍: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它运用细胞学、临床化学、免疫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实验技术和现代化仪器,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为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诊断、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是医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培养目标:2.:
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有初步临床医学检验实际工作能力,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实用型检验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3.
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要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血液学及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输血检验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四年:,完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前景:5.:
(1)考研、出国深造;
(2)国家医疗机构从事各种相关工作;
(3)各级中、高等学校相关实验室;
(4)医疗设备及试剂相关公司等单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北京大学医学部
培养目的:1、: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基础、基本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口腔临床医学人才。
五年制培养目标:2、: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总体培养目标是:强调“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人文素养,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完成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师。
知识培养要求::有一定的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一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
能力培养要求::有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的初级口腔专科医师的临床工作;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专业培养要求::掌握现代口腔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诊治和处理口腔常见病、多发病。
素质培养要求::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医师形象,卓越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主要课程设置:3、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和政治理论课等医学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生物化学、口腔医学导论、口腔应用解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临床医学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口腔医学课程口腔生物学、口腔药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种植学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五年:,学生完成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北京大学医学部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的,有初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初级医师,确保他们做实习医生时有能力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生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较强的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较高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2.
培养具有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的临床医师。
思想品德与职业态度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崇高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优良的医德医风,融洽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医师形象;强烈的团队精神,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基本的法律意识。
知识目标:较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特别是行为学科)理论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系统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学及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知识。
能力目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的临床专科医师的工作能力,基本的临床科研能力,初级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信息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能力,较强的预防及健康生活方式宣教能力。
主要课程设置:3.:
在校期间学习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以及临床实践。
普通基础课包括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和政治理论课等;
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临床医学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五年:,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核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要求,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技术(4年制,本科二批)-北京大学医学部
总体培养目标:1、:
口腔修复工艺学四年制本科教育培养适应口腔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宽厚理论知识基础的,有熟练的和独立的修复技术工作能力、有较高发展潜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为口腔医学服务的修复技术人员。
专业培养目标:2、:
口腔修复工艺学培养高层次的口腔修复技术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材料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口腔医学基础理论,掌握工艺美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完成各类口腔修复体的制作,学习一门外语,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巧,是掌握多种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主干学科:(1):材料科学、口腔医学、工艺美学
主要课程:(2):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口腔医学、工艺美学
开设主要课程:①:英语、物理、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应用、材料学概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学、材料加工工程学、材料的腐蚀与防护学、美学概论、雕刻艺术学、口腔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颌面影像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设备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工艺学等。
②设置口腔基础实习课:牙体解剖学实习、口腔生理学实习、口腔材料学实习等。
③设置前期实习课:口腔修复工艺学。
④设置口腔修复工艺学毕业实习课
3、考试、毕业
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成绩考核严格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或考查,每科实习结束时要进行实践考核,后进行毕业考试。
学生完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各门课程考试和考查及毕业考试全部合格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4、
从事与口腔医学技术相关的等工作,主要去向: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口腔专业医疗器械公司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预防医学(七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独立学科群。它是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从而制定疾病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北京大学预防医学长学制教育遵循“七年一贯,本硕融通”的原则,实行“加强通识通科的基础教学,注重贯穿全程的综合素质教育,强化公共卫生社会实践的训练”的培养模式。2017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预防医学专业七年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和具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和教学科研潜能的高素质的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职业和人文素养课程:(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自然辩证法概论、大学英语、体育、军事理论等;
自然科学素养课程:(2):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计算机概论等;
基础医学课程:(3):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临床医学课程:(4):诊断学类、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5):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毒理学基础、卫生化学、妇幼保健学、儿少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健康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等;
二级学科课程及课题研究:(6)。
二级学科:3.
二级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科学研究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运用社会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社会卫生策略提供依据。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知识。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控制预防疾病,促进全民健康。儿少与妇幼卫生学研究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的机体及其与教育、生活环境的关系,制定和采取相应的卫生措施。研究胎儿、新生儿直至青春期各阶段的生长发育、营养等;研究妇女一生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因素对妇女健康的影响与保健对策等。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疾病的一门科学。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从而为改善环境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措施。毒理学研究药品和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人体的营养需求,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七年:,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硕士学位。本专业第五学年设分流出口,未达到进入二级学科要求或自愿放弃进入二级学科学习者,完成五年本科教学计划,符合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准予按本科毕业。
就业方向:5.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去向主要有: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卫生检疫、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机构,医疗保险部门,预防医学教学、研究机构,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人才培养特色:6.
本专业的培养理念是通过加强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使本专业毕业学生能够在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相关工作领域成为领军人才。
本专业课程分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通识课程:训练学生基本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第二模块基础医学课程:奠定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第三模块临床医学课程:培养学生对于疾病的基本认识,掌握主要疾病的诊断和基本治疗原则;第四模块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课程:学习和掌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课程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涵盖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放射医学和系统生物医学13个二级学科。
基础医学专业以培养引领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秉承“八年一贯,融通培养”的原则,在优化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现代医学科研和教育的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平台类课程:(1):大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概论和军事理论。
自然科学类课程:(2):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普通生物学、分析化学。
职业与人文素养类课程:(3):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导论、医学史、医学心理学、早期接触临床。
(4)生态环境与群体保健类课程: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
科研与思维训练类课程:(5):医学统计学、创新性综合实验、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科研思维训练课程。
(6)基础医学类与临床医学类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专业课程:(7):分子生物学进展、分子免疫学、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核医学、细胞生物研究方法与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二级学科:3.
学生完成本科阶段课程的学习,符合进入二级学科条件者,可以进入二级学科阶段进行博士学位论文工作。
二级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研究方向生理学消化内分泌生理学神经免疫调节肿瘤相关基因克隆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细胞生物学心血管生理学心血管疾病基因治疗病理学病理生物学方向肿瘤病理学与癌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形态学肾脏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方向神经生物学疼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药物依赖与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肿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内分泌学衰老分子机理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肿瘤的分子细胞生物学糖缀合物的分子细胞生物学衰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的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应用解剖学与实用形态学神经解剖学生殖工程血液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化学胸腺内环境免疫学T细胞免疫学分子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自身免疫病医学遗传学遗传组学临床遗传学基因治疗遗传病分子机理病原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分子细菌学寄生虫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调节肽与神经免疫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心血管分子药理学生化药理学免疫药理学遗传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物理学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学单分子与纳米生物医学生物流变学实验核医学生物数学放射医学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肿瘤精准诊疗肿瘤放射性生物学系统生物学肿瘤系统生物学系统免疫学生命组学与计算生物学复杂疾病系统生物学系统药学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八年:,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博士或理学博士学位。本专业培养设有淘汰机制,因成绩等原因达不到进入二级学科标准者,将进行本科分流。因任何原因分流的学生在完成本科教学计划的培养,按要求完成专业选修课及学士学位论文工作后,符合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准予本科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
毕业生前景:5.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高等医学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也可以在科研院所及临床医院研究室从事医学科研工作,成为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教学和科研专业人才。
近五年毕业生去向::10.87%国内博后;12.8%高校;26.22%医院及科研机构;25%医药公司;17.68%出国;7.93%其他。
人才培养特色:6.
医学部从1977年开始招收基础医学专业,于1996年成为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学校经过充分的论证,开始招收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本博连读学生,在“八年一贯、本博融通”原则的指导下,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层次基础医学专业人才。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院强大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一流生源的优势,努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在一流的教学环境中,在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系统的科研理念及方法的训练,逐渐形成了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口腔医学(五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强调“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人文素养,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完成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师。
主要课程设置:2.
(1)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和政治理论课等;
(2)医学基础课: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口腔医学导论、口腔应用解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
临床医学课程:(3):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口腔医学课程:(4):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物学、口腔药物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黏膜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正畸学、预防口腔医学、口腔种植学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3.
本专业学制五年:,学生完成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特色:4.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五年制学生的人才培养形成了以下特色:所有高层次专家均参与教学工作,包括理论基础课授课、高职带教及督导;明确“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专设“早期接触科研项目”并给与经费支持;在国内口腔专科医院首批成立“口腔医学人文执业技能教学组”并已开始授课;注重学生的对外交流,学院专门设立了交流项目,并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医学检验技术(四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医学检验技术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交叉学科,它运用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实验技术和现代化仪器,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获得反映病原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为疾病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以及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医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有较强的临床医学检验实际工作能力,有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临床检验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综合素质课程:(1):大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大学计算机、军事理论、生物学、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导论、医学史等;
医学基础课程:(2):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仪器分析、医学心理学等;
专业课程:(3):临床医学概要、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
学制与学位授予:3.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生完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前景:4.
(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从事医学检验工作;
(2)各级中、高等学校相关实验室从事实验技术工作;
(3)医疗器械及试剂相关公司从事技术支持等工作;
(4)考研、出国深造。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约:96%,其中30%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20%出国深造、50%国内读研。
人才培养特色:5.
检验医学的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并依托北京大学本部、医学部以及各附属、教学医院的强大基础及医疗相关资源,由医学部检验学系统筹安排,整和北医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雄厚,成就了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雄厚的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检验医学知识。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必将成为临床检验医学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优秀技术人才、中坚力量。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临床医学(五年制)-北京大学
依据《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贯彻全人教育思想,遵循“仁智兼养、德理双修、为人为学之统一”的理念。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较熟练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1)英语、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体育、军事理论、普通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
(2)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神经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程、创新性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3)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外科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及性病学、中医及针灸学、口腔科学、临床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内科实习、外科实习、妇产科实习、儿科实习。
学制与学位授予:3.
本专业学制五年:,学生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及阶段综合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学分要求,符合学校毕业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并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人才培养特色:4.
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重视医学生思维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在授课中开展问题导向、案例导向的小班讨论式教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开展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利用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临床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英语(医学英语)(五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英语(医学英语)专业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毕业学生12届,在校生180余人,已毕业学生396人。
该专业旨在培养全球卫生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及一定的临床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和所学医学专业知识在医药、公共卫生、医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教育等领域从事国际交流、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1)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文科计算机基础、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理论课;
(2)医学基础必修课:生物统计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学、全球卫生史、卫生法、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放射诊断学、外科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院管理;
(3)专业必修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写作、英语泛读、口译基础、翻译理论与实践、医学英语词汇、生物医学英语编辑与写作、医学文献阅读、文献回顾与写作、英美概况、英国文学与选读、美国文学与选读、医学方向口译、英汉翻译技能与实践、汉英翻译技能与实践、第二外语;
(4)专业选修课:文学与医学导论、医学人文研究实践、文化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健康与经济、希罗神话、跨文化交际、疾病叙事、医学与视觉文化、新闻英语、公众演讲、《圣经》概述与导读、西方宗教与哲学等;
综合实践类课程:(5):毕业实习、医学文献翻译实践、国外交流、科研助理、经典书目阅读、毕业论文设计
学制与学位授予:3.
本专业学制五年:,完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前景:4.
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读研深造,或就职于大型外资企业或国家事业单位,也有为数不多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每年大约有20%的同学会出国攻读硕博士学位,50%的同学在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30%的同学在企事业单位择业。所从事的学业和工作业务大多与医药健康相关,并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崭露头角,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人才培养特色:5.
依托北京大学和医学部雄厚的师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本专业的“跨学科发展”特色,学生可在各自发展诉求中实现“卓越”和“特色发展”,成为国际卫生背景下的创新型、领军型人才。
本专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4+1”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4年国内培养后,到国外知名大学利用1年完成国外硕士学位课程和论文,取得国外硕士学位的同时获得北京大学本科学位。该模式旨在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成为高层次、国际化的学术人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口腔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口腔医学(八年制)贯彻“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强调“通识通科的医学基础,贯穿全程的医学素质和面向未来的医学潜能”的培养模式。
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基础、基本临床工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较强创新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有一定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平台类课程:(1):大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计算概论、军事理论等;
职业与人文素养类课程:(2):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史、自然辩证法、医患沟通技巧、早期接触临床实践等;
自然科学类课程:(3):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普通生物学等。
(4)生态环境与群体保健类课程:预防医学、流行病学;
科研与思维训练类课程:(5):生物统计、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等;
生物医学类课程:(6):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临床医学类课程:(7):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病及性病学、中医科学等;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8):牙体解剖学、口腔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口腔生物学、口腔临床药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牙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种植学等。
二级学科:3.
(1)牙体牙髓病学
牙体牙髓病学是研究牙体硬组织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2)牙周病学
牙周病学是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病理变化及其牙周病病因、发病机制,同时开展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及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等临床研究。
(3)儿童口腔医学
儿童口腔医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人的牙颌面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医学学科。
(4)口腔黏膜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是研究口腔黏膜病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与预防的口腔医学重要分支学科,亦是连接口腔与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口腔粘膜病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及非感染性疾病,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以及系统性疾病的口腔表征等。
(5)预防口腔医学
预防口腔医学是研究社区人群常见口腔疾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和实施预防与控制口腔疾病的策略与措施,促进与维护社区人群口腔健康的科学。预防口腔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预防口腔医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介绍-临床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
专业介绍及培养目标:1.
临床医学(八年制)以“八年一贯,融通培养”为原则,贯彻全人教育思想,遵循“仁智兼养、德理双修、为人为学之统一”的理念,注重通专并举,德才兼备,培养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人文素养、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潜能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主要课程设置:2.
(1)英语、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概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体育、军事理论、普通生物学、生物统计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
(2)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神经生物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程、创新性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
(3)体检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外科总论、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及性病学、中医及针灸学、口腔科学、临床沟通技巧、临床药理、康复医学、全科医学、内科实习、外科实习、妇产科实习、儿科实习;
(4)基层卫生实践、自选学习项目;
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培养:(5)、科研训练。
二级学科:3.
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经审核符合进入二级学科条件者,可进入二级学科学习。
二级学科专业::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
学生可在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选择二级学科,完成博士阶段培养。
本专业培养实行严格淘汰机制,因成绩等原因达不到进入二级学科标准者,将进行本科分流。
学制与学位授予:4.
本专业学制八年:,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颁发本科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未达到进入二级学科要求或自愿放弃二级学科学习者,将在完成本科阶段培养后分流出口,符合条件者按本科毕业。
完成本科阶段学业,一定比例的学生可选择“双博士学位”(MD+PhD)项目,在国外/境外知名大学基础医学方向学习研究3-5年,符合条件者,授予科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学生继续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阶段的学习,合格者颁发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博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前景:5.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到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医疗相关公司等单位工作。
人才培养特色:6.
以核心课程为基础:,重视医学生临床思维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开展问题导向、案例导向的小班讨论式教学;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开展综合性和自主设计性实验。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开展创新人才计划,鼓励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训练;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利用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强化临床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自选学习项目课程,学生可在固定时间内选择短期境外交流、科研训练和选科实习等,现与医学部签订公派短期境外交流项目的海外(境外)著名院校20余所,八年制学生境外交流人数比例达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