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中国传媒大学
嵌入式软硬件技术以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芯片设计、嵌入式模块与系统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数字通信、数字广播、数字家庭、三网融合、智能机器人、汽车电子、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以及物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信息学科发展为迅速、应用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芯片功能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等内容,重点研究MCU、DSP、FPGA、ARM等常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应用开发技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指导下,应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新技术和先进开发工具,设计开发满足应用需求的嵌入式软硬件模块或系统产品。
通过本方向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学生将提升信号与信息处理基本理论,掌握一种或多种常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应用开发技术,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具备使用、维护电子信息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嵌入式软硬件模块与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技术研发或担负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嵌入式系统方向-中国传媒大学
本方向面向现代数字通信和数字多媒体广播领域,依托先进的设计平台,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包括高性能DSP芯片在内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及测试方法;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应用方法;使学生既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又有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计算、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应用、面向现代数字通信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基于CELL处理器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应用设计、高性能DSP芯片的应用设计以及FPGA/CPLD设计等。
嵌入式软硬件技术方向-中国传媒大学
嵌入式软硬件技术以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芯片设计、嵌入式模块与系统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数字通信、数字广播、数字家庭、三网融合、智能机器人、汽车电子、电子仪器仪表、工业控制以及物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电子信息学科发展为迅速、应用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芯片功能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等内容,重点研究MCU、DSP、FPGA、ARM等常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应用开发技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指导下,应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新技术和先进开发工具,设计开发满足应用需求的嵌入式软硬件模块或系统产品。
通过本方向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学生将提升信号与信息处理基本理论,掌握一种或多种常用嵌入式微处理/控制器的应用开发技术,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具备使用、维护电子信息设备与系统的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嵌入式软硬件模块与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电子技术研发或担负相关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
嵌入式系统硕士-北京交通大学
2、电气与铁路工程对应:
电气运输系统及基础设施建设硕士
铁路风险与安全管理硕士
3、机械工程对应: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三本)-北京城市学院
招生科类:理工
招生层次:本科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每届招生规模在100人左右,目前已有毕业生500余名。本专业是我校第一批特色本科专业,师资力量强,目前高级职称教师占50%,博士占62%,专业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较强的行业技能,56%的教师曾就职或挂职于软件公司,22%的教师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是一支实力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专业特色及优势
双证书::可考取“嵌入式软件开发工程师”、“嵌入式软件测试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双导师:每个学生都配备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从专业课程及岗位技能进行专门指导。
双渠道:学生大二起进入软件工作室或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参与科研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大三起进入华三等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三、培养目标
该方向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信息化城市建设、智能家居、移动电子商务等应用行业,培养专业知识实用、实践能力强、熟练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测试技能、物联网应用技能,具备较强物联网工程应用能力、营销推广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人才职业联盟,择优推荐到政府及相关物联网行业部门、嵌入式软件开发企业入职。可在交通、环境、食品安全等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监测、智能食品安全监测等工作,或者在现代物流、信息化城市建设、智能家居、移动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系统管理与分析等工作,也可进入物联网企业等部门从事物联网平台建设、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四、核心课程
软件开发的编程基础、物联网工程导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物联网平台设计、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
五、教育教学成果
表1参加学科竞赛获奖一览表
序号竞赛名称竞赛级别获得奖项获奖时间学生名单1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北京市级一等奖2013年尹勤勤孙永松2一等奖2012年谭建建李茂林裴铭溪3二等奖2012年张静姚霏刘佳伟4一等奖2011年刘培根陈晓彤赵晓鸥杜文5二等奖2011年韩天驭周亚鹏郑雪文尹艺6三等奖2010年程多唐岳峰7Google手机创意大赛北京市级三等奖2011年郭玉沛张洋高丹8全国软件专业人才程序设计大赛北京市级一等奖2013年郭恩鹏薛芃易辉9二等奖2013年李茂林10三等奖2013年冯帅尹勤勤谭建建11二等奖2012年刘佳伟李茂林12三等奖2012年谭建建孙永松13二等奖2011年杜标14三等奖2011年谭建建15数学建模北京市级二等奖2012年黄瑞平刘佳伟张威16二等奖2010年肖丰赵鋆王琳17“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北京市级二等奖2013年裴铭溪谭建建18银奖2012年马江虹19三等奖2011年付旭俊等17人20全国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北京市级一等奖2012年陈云领杨朋霖沈雅楠21三等奖2011年任孝民等3人22教育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13年陈云领等4人23二等奖2012年陈银良等4人24二等奖2011年陈萌等4人25计算机网络技术大赛国家级三等奖2013年汤莹莹孙永松26创造未来奖学金2012年李新宇汤荻王勐宗琪
序号学生姓名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形成时间成果发表机构名称1杨朋霖段楠高祥Google创新项目校园导航及互动系统2011Google2姚霏张静Google创新项目Android平台数字猜猜看游戏设计与实现2012Google3杨婷婷作品著作权等级证书动画美术作品《口口木(KOUKOUMU)系列》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4裴铭溪谭建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有求”基于移动与LBS的反向O2O需求服务平台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局
表2学生学术成果信息一览表
表3学生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
序号学生姓名项目名称服务对象应用效果1裴铭溪谭建建北京教育评估院北京教育评估院该软件应用于北京教育评估院,使其能更好的服务政府、服务学校、服务社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胡殿荣网络数据库实训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北京城市学院全体学生该网站主要应用于教师及学生进行网络课程交互,教学,讨论,自学于一体的软件,从2010年交付使用至今,辅助教师和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并通过该网站实现虚拟实验在线的效果,经教师和学生使用后反馈,该系统运行一直比较稳定,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实训的目的。3胡殿荣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城市学院科研处/财务处该软件应用于财务处及科研处,从2010年交付使用至今,辅助科研处管理学校教师的纵向、横向科研课题,同时辅助财务处管理每项科研课题的研究经费,经两个部门使用后反馈,该系统运行一直比较稳定,大大提高了部门的工作效率。4张洋督导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城市学院教务处督导室该软件应用于北京城市学院督导处,从2011年交付使用至今,辅助督导处管理人员对督导专家、授课教师、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辅助督导专家进行听课、评价、反馈等一系列的应用,该系统一直稳定,对于督导工作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5郭璟班级空间管理系统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该系统应用于北京城市学院航天城校区,从运行使用至今一直都很稳定,而且一直在航天城校区首页上显眼的位置上有登陆链接;该系统主要针对城北校区各个学部和班级进行学生信息、班级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班级为单元进行相关的信息发布、咨询、处理等一系列的功能,该系统为航天城校区的学生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6李加强优秀教师评选系统信息学部该系统应用与信息学部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对于学部每年的优秀教师评选中的学生心目中的受欢迎的教师投票,该系统具备了常见的投票功能、学生信息修改功能等,为信息学部的优秀教师评选工作提升了效率、节约了时间7张健巴润矿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课题该系统隶属与巴刚集团巴润矿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请假管理、培训管理等功能模块,系统自交付上线以后运行良好,给企业的人事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8宫赫全球尺度PM10查询系统软件工作室该课题主要研究全球PM10浓度演变规律,通过手机全球1973年到2008年的PM10浓度日平均数据,通过相关的模型算法分析其总体演变规律,同时通过一定的接口对外部开发查询,该系统一直运行在校内服务器,为PM10研究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平台9宋富豪智能皮套外星科技www.***该项目主要为外星科技公司设计智能皮套系统的驱动程序,目前软件正在运行测试中。
表4基地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信息一览
序号职业资格证书名称颁发机构名称近三年获取证书的学生数备注1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工程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582ITAT教育工程职业技能证书(AutoCAD)教育部733网页设计师工业和信息化部134RedhatcertifiedengineerRedhat公司25OracleCertifiedProfessionalOracle公司16网络应用工程师信息产业部37CCIE思科310移动通讯机务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5113G专项技术证书工信部11512微软数据库认证微软公司12013Java程序员认证Sun公司7514计算机硬件工程师工信部37
表5学生参加北京市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览表
序号负责人团队人数参加时间项目名称备注1宋富豪52013基于LBS协作型社交平台的研究与实现2薛芃52013微世界3汤莹莹52013感知北城传感网平台构建
表6学生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览表
序号负责人团队人数参加时间项目名称备注1宋富豪52013基于LBS协作型社交平台的研究与实现2裴铭溪32012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六、实习实践
主要包括::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
校内实训指专业构建的工程三级实训体系:一级为计算机基本素养,基本软件开发技能;二级为网络程序开发应用、各类嵌入式软件开发技能的熟练操作;三级为物联网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该环节贯穿大学四年。校外顶岗实习主要组织学生进入移动互联网公司、IT企业、嵌入式软件开发公司、物联网应用系统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该环节为期至少一年。
校内实训主要包括::
工程三级实训:(1):一级为计算机基本素养,二级为个人软件编码的技巧,三级为团队软件项目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化的移动商务应用平台的开发、测试与管理。
实验与课程设计类:(2):根据课程安排在IT实训中心进行相关的实验环节,加强学生物联网应用平台开发处理与分析的基本功训练。
小学期实习实训:(3):主要安排社会认知与方向行业调研;专项技能、项目开发的实习实训;或者为物联网行业、嵌入式软件开发的国家认证与社会认证进行培训辅导;又或为参加各种物联网平台开发技术的国家比赛与社会比赛进行培训辅导。
毕业设计:(4):是对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和考核的环节,学生一般在毕业实习单位进行,结合实习单位真实项目,完成一次真实的综合训练,为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
七、培养平台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课岗沟通: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了课程体系
²技能训练校企结合--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模式构建了实训实习体系
考核模式课证通融:²--以职业认证为目标构造能力考核体系
²顶岗实习校企共管--以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为目标完善了顶岗实习机制
实践平台
²校内基础性实验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通识能力教育。
²校内技能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专业技能教育。
²校内应用性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应用技术教育。
²校内外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实施创新能力教育。
实训形式:
课内实训:²,夯实基本实践能力
²“软件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工作
²校内见习,完成上岗前的真实环境训练
²顶岗实习,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八、校企合作情况
建立了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创新教育基地、TEST8848科技公司、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华莱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奇虎360科技公司、达内科技有限公司、金橡树科技有限公司7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大概能接收约70名学生。从2009年开始累计接收300余名学生。
除安排顶岗实习外,主要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合作:
(1)聘请企业讲师进校授课。在合作过程中,聘请实习基地企业讲师累计6人,讲授了5门课程,如:《软件测试实战》、《手机平台测试实战》、《手机平台游戏设计》、《AS3脚本开发》、《虚拟空间技术》。
(2)合作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从2011年开始,与工信部、安卓易合作,聘请工信部移动互联网专家,安卓易技术总监联合制定软件工程师(二本)、软件工程师(三本)的教学计划。
(3)联合编写教材。与工信部移动认证办公室合作,编写《移动开发技术案例教程》。
联合指导就业:(4)。迄今为止,与7家实习基地合作,累计推荐百余名学生进入百度、中国银行、神州数码、桂林银行、腾讯等公司工作,从事软件开发、测试。
专业教学充分依托IT行业,密切与企业合作。与华三公司合作建立的物联网创新工程实验室,可进行物联网络各种工程实验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高效、务实,突出物联网技术应用,实验课程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新的商用设备进行,强化与工程环境零距离接触,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
九、职业前景
1.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行业特点方面
物联网是为了方便识别和管理而让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现在物联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温总理多次强调要大力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强调运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管得理水平,并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在未来二三十年,社会将对物联网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
(2)应用领域方面
目前,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测试与物联网应用领域密切相关,物联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方向,物联网蕴含巨大的增长潜能,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将智能赋予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主体,使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使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物联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基础。物联网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水平、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绿色化,推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物联网可以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发和带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
工业领域,可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工业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智能制造、精益生产。
农业领域,可用于农业生产规划阶段的农业资源信息实时感知获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知识化与智能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
电网领域,可用于电网的智能运行、智能控制和智能调度,从而实现分布式清洁能源利用和用电、配电、输电、发电等各环节的智能适配,实现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
交通运输领域,可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无缝衔接和整体智能调度,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改造,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动态采集和共享应用,从而实现安全便捷以及人、车、环境和谐的智能交通。
物流领域,可用于物流管理调度和物流活动的网络化智能化,通过全球范围内全环节可视化的智能物流,实现分散物流资源的高度集约化和智能优化配置,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医疗卫生领域,可用于社区医疗资源共享、医疗用品管理、医疗和医保信息共享、医疗环境安全、医疗模式创新、远程医疗服务等各个方面,从而推动公共医疗服务的均等化。
节能环保领域,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控、危险废弃物管理等方面。
公共安全领域,可用于煤矿等安全生产、药品和食品安全监控、城市和社区安全、重要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
如图1所示。
图1物联网应用领域
(3)国家政策方面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其中,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目前,中国针对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国家大力支持该行业发展,工信部也因此公布过去一年里政府层面的物联网热点新闻事件。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缓解了部分企业资金链难题,给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共同制定了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对于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2013年7月,国家标准委下达了物联网等47项国家标准计划。10月,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了首个RFID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MHz/900MHz空中接口协议》,标志着我国物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2013年5月,农业部印发《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3年9月,山西环保物联网建设项目被列入世界银行2014-2016财年规划新增贷款项目名单,标志着国际组织开始关注物联网在环保领域的应用。2013年8月,我国首个智慧综保区公共服务平台落地苏州,对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行业产值方面
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两年都处于高速发展状况,一批细分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千亿。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2012年已经超过了3600亿以上,年增速接近40%。业内人士估计,2017
年国物联网产业将超过万亿元。
物联网近几年来不光在我国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物联网产业都在逐步兴起。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公司日前表示,未来10年内物联网技术将创造出14.4万亿美元的商机。到2022年,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全球企业的利润总和增长21%。
2.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
第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物联网技术已在城市建设、农业、工业、航空、军事、医疗、交通运输等领域广泛应用。据《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2011年版分析,2010
年中国物联网应用主要行业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3大行业位居前列。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占据了接近一半的市场份额(43%),规模接近900亿元。智能家居占26%,规模超过500亿元;网络视频监控市场占到15%的市场份额;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
9%左右,市场规模分别为大约300亿元和190亿元。
第二,人才需求量大。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以智慧城市中涉及到的智能家居、智能楼宇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目前全国从业人员约70万人,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庞大基础支撑的物联网将面临大规模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第三,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短缺。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尤为短缺。本科学生除了研发、设计等岗位外,可以成为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
就业前景及能力要求分析:3.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网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据思科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图2物联网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
图3未来三年企业的人才需求数量
图42010-2015年平均需求人数
图5物联网企业需求人才专业基础知识结构比重
图6物联网企业需求人才专业知识结构比重
图7物联网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比重
图8物联网企业需求的人才关键素质
您通过以下网站可以了解更多本行业和方向的发展前景:
物联中国:www.***(中国网联网第一门户)
物联网技术官方网站:www.***
国脉物联网:www.***.cn(中国物联网第一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天下:www.***
物联网门户:www.***
物联网世界:www.***;www.***.cn
千家物联网:www.***
中国物联网:www.wlw.gov.cn
中国移动物联网:iot.***
国家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物联天下物联网:www.***
传感物联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