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成都文理学院和四川文理学院哪个法学专业好(法学专业四川文理和成都文理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10 12:16:34 解决时间:2022-12-16 12:12

满意答案

成都文理学院和四川文理学院哪个法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成都文理学院和四川文理学院各排行榜,法学专业的分数线,法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四川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法学2021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1146612
文科49946741
2020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2141188
文科48246791
2019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8138681
文科49647379
2018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4141002
文科51449072
2017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59135824
文科49348913
法学类 法学
四川文理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成都文理学院的法学专业是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的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原四川省知识产权局)授予的首个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法学专业的培养方向有法律实务和知识产权。学院重视学生的法学理论、逻辑思维和运用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法学人才。在已经毕业的2600多名学生中,在校通过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原司法考试)700余人、研究生考试260余人、还有部分学生考上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毕业生大多在公检法系统、政府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工作,毕业就业率达95%以上。
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基本的法律制度和相关政策,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法律修养,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能在国家与地方公检法机关、政府部门、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毕业去向:
1. 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为律师、公证员、法律类仲裁员等。
2. 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法官、检察官等。
3. 通过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公招,成为国家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4. 从事公司法务相关工作,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
5. 参加国内考研提升学历。
6. 通过“本硕直通”到海外继续深造。
法学类 法学
成都文理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经济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现代教育技术。

就业方向:可在中等以上学校、科研单位、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等单位工作。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法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1
文科499
四川文理学院
484
软科(综合)
482
校友会(综合)
642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天府之国四川东部达州市,办学历史可溯及清末龙山书院,1976年开始举办高等教育,时称达县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相继更名为达县师范专科学校、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高校,目前是川东地区唯一省管普通本科高校。201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单位”,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莲湖、南坝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10000余平方米(莲湖校区666000多平方米,南坝校区43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3000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5亿元。现有各类教职工1200余人,外籍教师5人,其中专任教师81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全日制在校普通学生15000多人,留学生65人,面向全国22个省市招生。

现设文学与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数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康养产业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本科专业、 12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经济学九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合作”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知识结构模块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服务信息化、考核评价常态化的“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努力构建学生通识核心知识、通识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复合素质培养七大知识体系,培养具有“三心四能五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300多名师生到海外高校学习交流。与国内100多家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居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注重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建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学艺术社科普及基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实验室,参建“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磷资源综合利用工 程技术中心,建有巴文化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巴山作家群研究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等近30 个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革命老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团队”和四川省教育厅“秦巴文化研究传播创新团队”等22个科研团队。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博文大理,厚德笃行”的校训,弘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吸取古今优秀教育理念和中外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川 东,服务四川,面向全国,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致力于“三心四能五复合”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让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伴随学生终身;让良好的表达能力、扎实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能力、基本的创业能力成为学生成功腾飞的坚强翅膀;让有社会担当与健全人格、有职 业操守与专业能力、有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有历史眼光与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与批判思维的人,成为每一个四川文理人的自觉追求。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升水平、错位发展”的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为目标,以规划和建设硕士点为重点,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打造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八大学科专业群建设。现有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数学与应用数学、文化产业管理、物业管理、行政管理、学前教育等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广播电视编导、机械工程、美术学、小学教育等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教学改革

作为四川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项目院校,学校建有基础外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化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建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354项,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理论物理、数学建模教研室等34个省级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数学分析、热学、中国古代史、规划论、中国新文学史、外国文学、高等代数、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版画、材料力学、非线性编辑等9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和88门校级精品(资源开放)课程。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

学术研究

学校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创新平台,奖励和资助重点科研项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开办“秦巴讲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聘请35位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增强科研团队实力。鼓励教职工申报 高级别科研课题和横向项目,鼓励团体攻关和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科技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教职工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41项,市厅级课题1580多项,获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60项,30多项科研成果被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批示或采纳,出版专著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500余篇文章被权威检索工具(期刊)转载或收录。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和秦巴文化研究。中心组建有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团队、川陕苏区历史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秦巴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先后完成国家和 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达州市政府课题1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老区建设研究论文200余篇,向省市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32期,有17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多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特色植物开发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承担达州及周边特色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产品研发、药物筛选与合成、环境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10篇,被SCI收录近40篇。

工业有机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要针对企业在水泥、电力、钢铁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有机固体废物,在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工业锅炉等生产设施,实现固废的无害化处置与部分资源化。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147万余册,电子图书80万余册,有中外文纸质报刊5万余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藏有《四库全书》《中国野史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古今丛书,有《大公报》《晨报》《民国日报》等大型报刊影印件和《大成故纸堆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人大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22个。建有《川陕苏区文献研究数据库》《四川文理学院数字图书馆》等特色文献资源,与国家图书馆、CALIS、 CASHL等信息机构建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关系,是川东地区文献资源与情报服务保障中心。

公开出版物

学校公开出版《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四川文理学院报》。《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7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和社科优秀期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扩展版,刊发学术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或摘录。

《四川文理学院报》创刊于1984年,对开4版,多次荣获全国、全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

国际教育

1980年代初,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欧阳德女士首次来访,开启学校国际交流。此后,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国外大学校长和师生来校访问交流,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乌兹别克斯坦等66名外籍教师相继在校任教,连续任教时间最长的达6年,常年有10名左右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优质外智的引进为拓展国际教育视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增进教育国际化和跨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积极开拓教育国际视野,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国家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常年选派学生和骨干教师赴草堂大学、帕拉茨基大学、北方大学、博特拉大学、斯旺西大学、高地与群岛大学等交流和访学, 推荐品学兼优的学生赴美国带薪实习和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累计招收老挝、加纳、尼日利亚、喀麦隆等11个国家留学生105人,目前在校国际学生65人。

校园文化

学校注重环境与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潜移默化影响,充分发挥校园自然和人文景观及文化艺术科技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生态、科技、文化校园。近五年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艺术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啦啦操、曲棍球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励近百项、省级奖励 400多项。舞蹈《致青春》《魂铸巴山》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舞蹈《雨润巴山》《背山背水背太阳》《赤雪同行》、绘画《秋水游》等数十件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一等奖;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军事训练营,囊括理论知识竞赛、无线电测向 、识图用图训练、实弹射击四个训练科目一等奖;2017年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获“全国优秀理论社团”,蒹葭汉服社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电脑学会获“全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科技社团”,学生社团联合会获“全 国学生最具影响力社团联合会”,37名学生登上2017年央视春晚舞台,3名学生代表中国高校参加第七届亚洲杯室内女子曲棍球赛荣获亚洲第6名,参加2018年美国旧金山世界排舞冠军赛荣获4项第1名。微电影《知返》获教育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展示活动二等奖;我校学生参加2020“金蝶杯”智能财务云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加分政策

第十七条 学校严格执行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加分投档”政策,并以投档成绩作为预录的主要依据。投档时,学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政策性加分和降分投档政策。(具体加分政策请咨询生源地省级招办)


周边环境

       达州,地处四川东部,辖4县2区1市,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90万,是人口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革命老区,享有“巴人故里、中国气都”之称。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建城史。达州曾是4000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生息的沃土,媲美三星堆的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见证了远古巴人文明的辉煌历史。达州汉阙存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汉阙群。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当年8万多人参加红军,2万多人为国捐躯,孕育了张爱萍、陈伯钧、向守志、魏传统等50多位共和国将军。

       达州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达州地处中国版图中心,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圆心城,是成渝、关中-天水、大武汉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连接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历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达州是全国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城市和四川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国家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十字”铁路公路交通网的节点城市,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达州机场直航北上广深等6大城市,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构建。

       达州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达州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境内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8种,其中,天然气资源总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000亿立方米,年外输天然气100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净化附产硫磺4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达州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生猪调出大市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是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乌梅之乡、中国糯米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醪糟之都。

       达州产业完备,发展迅速。达州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机电、食品、医药、纺织、商贸、物流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全市 “1+7”产业园区加速发展,达州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达州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基地称号,宣汉、大竹被列为全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

       达州山川秀美,生态宜人。达州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境内森林覆盖率41.5%,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00天以上。达州自然、人文景观异彩纷呈,被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近年来,达州大力实施城市拓展、交通畅通和环境治理三大工程,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达州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达州先后被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受惠于秦巴山片区连片扶贫攻坚规划和川陕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达州市委、市政府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面践行“通达开放、诚义创新”的城市精神,扎实推进“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着力开展“五个年”活动,朝着建设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目标奋力迈进。

       让达州走向世界,让世界拥抱达州!中国达州,一座更加文明开放、繁荣幸福、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欢迎您的到来!

历史沿革

       达州市古属巴国,东汉置巴西郡,梁置万州东关郡,西魏改万州为通州,北宋改通州为达州,清嘉庆时改达州为绥定府。1950年,设达县专区,辖达县、宣汉、开江、平昌、巴中、南江、通江、万源等8县,属川北行署区;设大竹专区,辖大竹、梁平、垫江、邻水、广安、渠县等6县,属川东行署区。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将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垫江、广安、梁平分别划归涪陵、南充、万县专区。达县专区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县。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1976年由达县析置达县市,1979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达县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1993年,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将巴中、通江、南江、平昌划给新设立的巴中地区管辖。1999年,撤达川地区设立地级达州市,原县级达川市改设通川区。2013年撤达县改设达川区。

行政区划

       达州市辖4县2区1市,即: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全市共有8个街道办事处、106个镇、201个乡、2760个行政村、458个社区,2014年全市总人口688.13万人,农业人口543.92万人。其中,通川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9镇10乡,总人口59.78万人;达川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18镇36乡,总人口121.21万人。宣汉县辖21镇33乡,总人口132.26万人;万源市辖12镇40乡,总人口60.08万人;开江县辖10镇10乡,总人口60.56万人;大竹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21镇27乡,总人口112.29万人;渠县辖15镇45乡,总人口141.95万人。

地理气候

       达州市地处大巴山南麓,跨东经106°39′45″—108°32′11″,北纬30°19′40″—32°20′15″,东西绵延177.5公里,南北长223.8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大,最高处宣汉县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米,最低处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横亘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蓥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山地占70.7%,丘陵占28.1%,平坝占1.2%。境内主要河流4条(州河、巴河、渠江、任河),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入嘉陵江于重庆汇入长江;任河自东向西流入汉江,为汉江源头,于武汉汇入长江。

       达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地形复杂,区域性气候差异大。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河谷地区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海拔800至1000米低中山气候温凉、阴湿,回春迟,夏日酷热,秋凉早,冬寒长;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光热资源不足,寒冷期较长,春寒和秋霜十分突出。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4.7度至17.6度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市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在1076至1270毫米。春季多寒潮低温天气,夏季多伏旱和洪涝、大风、冰雹,秋季多连绵阴雨。


成都文理学院
79
软科(民办)
66
校友会(民办二类)
学校简介

成都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99年,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独立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都文理学院。

学校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现有2个园林式校区,拥有功能较为完善、配套齐全的教学、实验实训、运动和生活设施,校区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面向全国招生,学校普通招生类的录取分数线位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在校生近3万人。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已建设成为人文学科特色鲜明,文、教、艺、经、管、法、理、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各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均配备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每个专业均配备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

办学以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文科学素养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15个国家的1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新趋势、新变化,逐渐形成8+5+N(学科门类+专业群+本科专业)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学校以产业引导专业,以专业对接行业,打破校际院系学科专业界限,连接海内海外资源,努力建设以新文科、新理科理念为指导,重点打造培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文化发展的教师教育、数智商科、文化创意、文旅康养、智能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推动学校持久深入转型发展。

学校党委对标对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创建标准,实施党建工作“六七五”方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建先进已成为学校的亮丽底色和“金字招牌”,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目前,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缔造常青学府,化育幸福人生”为愿景,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牵手世界名校,努力培养阳光自信、具有家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坚持立足成都,面向川渝,辐射全国,走向世界,重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企业、行业、产业重大需求。学校着力建成一批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实现建成全国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的办学目标,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普通本科批、普通专科批、艺体本科批、艺体专科批、对口招生专科批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在文化和专业高考成绩均上线的基础上,对进档考生按以下原则录取:

(一)参加我校校考的进档考生在文化和专业高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市、区)最低控制线的基础上,按以下原则录取:

所有校考专业在文化成绩达到各省相应批次最低录取控制线且我校校考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在计划满额时,若专业成绩相同,文化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文化成绩相同的考生,按语文、外语、数学的单科成绩顺序排序确定名次录取。

在计划有缺额且校考生源不足时,校考专业可优先使用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省级统考或联考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如果计划仍未完成,我校有权进行计划调整。

(二)参加所在省(市、区)联考或统考的,且我校承认所在省(市、区)联考或统考投档录取原则的,即对进档考生按照其所报志愿顺序,以投档分数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如第一专业志愿所报专业录取满额,则将剩余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其符合的对应专业志愿顺序进行专业调配。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配,则根据考生投档分数从高到低的原则调配到其他符合的对应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我校有权作退档处理。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学府大道278号(金堂校区)
  中专 2022-12-16 12:1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和学前教育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和学前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学前教育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学前教育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学前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学前教育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学前教育录取分数线(四

  • 广州技校

    成都文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成都文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法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法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广州技校

    成都文理学院经济学和法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成都文理学院经济学和法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法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法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法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法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法学录取分数线(四川)文科年份

  • 职中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录取分数线?

    4楼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录取分数线为461分(理科)。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法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法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法学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本科四年法学学士法学类主干课程:法

  • 中专学校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2015年在四川理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5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 职中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2016年在四川理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6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4三批理科466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 职中

    2015年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在四川录取分数线

    7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文科49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 中专学校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2015年在四川文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8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文科49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文科49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4三批文科49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3三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 中专学校

    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2016年在四川文科高考录取低分数线

    9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文科49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4三批文科49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3三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 职中

    2016年成都文理学院法学专业在四川录取分数线

    10楼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文科500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6二批理科477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5二批理科465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法学201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