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四川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旅游管理 | 2021 | 理科 | 564/560(本科一批) | /() |
旅游管理 | 2021 | 文科 | 576/565(本科一批) | 553/546(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20 | 理科 | 577/567(本科一批) | 564/555(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20 | 文科 | 573/551(本科一批) | 539/534(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9 | 理科 | -/576(本科一批) | -/567(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9 | 文科 | -/562(本科一批) | -/547(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8 | 理科 | -/575(本科一批) | -/565(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8 | 文科 | -/569(本科一批) | -/559(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7 | 理科 | -/535(本科一批) | -/525(本科一批) |
旅游管理 | 2017 | 文科 | -/559(本科一批) | -/543(本科一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文科 | 565 | ||||
重庆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历史类 | 555 | ||||
广西 | 旅游管理(3700元/年,在狮子山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6 |
广东 | 旅游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狮子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历史类 | 558 | ||||
湖南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历史类 | 573 | ||||
河南 | 旅游管理(狮子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文科 | 595 | ||||
山东 | 旅游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7 |
江西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文科 | 593 | ||||
安徽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文科 | 598 | ||||
山西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3 |
文科 | 560 | ||||
河北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历史类 | 57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重庆 | 旅游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广西 | 旅游管理(4400元/年,在龙泉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河南 | 旅游管理(龙泉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安徽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内蒙古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1 |
山西 | 旅游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50 |
河北 | 旅游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10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5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7.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
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和在读期间须交纳学杂费和住宿费。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学校严格执行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优先培育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构建起“三段培养、两次分流,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有20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有近26000名全日制在校生。有3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学校以信息学科、大气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现有2个省级“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信息、经济管理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服务气象、统计、国防等事业发展,全面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学校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2个、省市级科普和培训基地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600余人,高级职称近600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贡专家等120余人次;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10余人,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塞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建立4个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院),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理科45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47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4二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4二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47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4三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6一批文科54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518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理科46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理科46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理科464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理科45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4三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477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6二批文科48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5二批文科47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旅游管理2014三批文科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