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学 | 四年 | 2 | |||
| 社会工作 | 四年 | 4 | |||
| 西班牙语 | 四年 | 2 | |||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材料化学 | 四年 | 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2 |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5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3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2 | |||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6 | |||
| 石油工程 | 四年 | 4 | |||
| 油气储运工程 | 四年 | 2 | |||
| 消防工程 | 四年 | 2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2 |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7 | |||
| 会计学 | 四年 | 1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掌握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合作、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
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政府机构及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与教学科研等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工程基本训练,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能从事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运行、管理、营销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原理、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
就业方向:
在热工设备、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程、新能源工程等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和外语能力,掌握较宽厚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形等技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工程设计与技术改造、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和材料质量检测与分析、零件失效的综合分析、表面工程与防护技术的高级工程应用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 电工与电子技术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机械设计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力学性能 金属固态相变 热处理工艺 材料测试技术 材料工程基础 金属材料学(双语)表面工程导论 金属腐蚀与防护。
就业方向:
1、在钢铁、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成型工厂及粉末冶金厂等企业,从事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控制,以及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2、在交通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车辆、船舶等制造厂或修理厂,以及轴承、阀门、弹簧等零部件、标准件制造厂,从事金属零件的铸造、锻造、压力加工、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工序的工艺编制、工装设计,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零件内在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及车间、工段的现场技术服务工作。
3、在建筑、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从事该行业生产用金属材料(如罗纹钢筋、盘条、钢板等)的选用和材料质量的检验;从事相应机械设备的维修件、备用件材质的选用、改进及其质量检验;从事各相应机械设备修理的热加工工序(焊接、热处理)的工艺编制及现场技术服务。
4、在有关材料研究院、所,如冶金研究院,钢铁研究院、有色金属研究院、铸造研究所、焊接研究所等,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材料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5、在有关院校的金属材料系、机械系从事金属材料的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 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 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 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 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 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 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 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 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 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 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 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 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 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 创新系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符合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 社会科学基础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社会交往能 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或企业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性 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 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从而具有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 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 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程度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常规的材料制备、材料性能与结 构分析检测方法和技术;
3.具有选用适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和实验方法分析并解决材料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 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4.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材料制备与加工生产方法,以及本专业的发展现状 和趋势;
5.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熟悉所属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承担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子电工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 工程基础、材料制备技术、材料生产装备与生产工艺、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性能与应 用等。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工程制图基础(56学时)、物理化学(80学时)、物理化学实验(50学时)、仪器分 析(32学时)、仪器分析实验(24学时)、有机化学(56学时)、有机化学实验(48学时)、工程力学 (48学时)、电气工程学概论(96学时)、电工学实验(32学时)、机械设计基础(48学时)、材料研 究与计算机应用(32学时)、材料科学基础(56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材料物理性能 (40学时)、材料现代研究方法(56学时)、材料概论(32学时)。
(1)专业方向一:高分子物理(48学时)、高分子化学(56学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 (40学时);
(2)专业方向二:金属学(40学时)、固态相变(40学时)、工程材料学(40学时);
(3)专业方向三:无机材料相图与应用(40学时)、无机材料高温动力学(40学时)、先进陶 瓷制备与加工(32学时)。
2.示例二:机械设计制图B(48学时)、电工技术(48学时)、物理化学D(64学时)、电工技 术实验(16学时)、材料科学基础实验(4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电子技术(48学 时)、材料科学基础(128学时)、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统计物理B(32学时)、冶金工程概述 (32学时)、材料物理性能A(48学时)、材料制备与加工(48学时)、材料分析方法(64学时)、金 属材料学(48学时)、材料力学性能(48学时)。
3.示例三:工程制图与AutoCAD( B)(64学时)、工程力学A(64学时)、材料物理化学(64 学时)、材料科学基础A(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A(64学时)、材料性能学A(80学时)、材料现 代测试技术(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I(48学时)、材料中的固态相变(48学时)、材料结构与性 能(48学时)、冶金原理(48学时)、材料合成与制备(32学时)。
(1)金属材料方向:金属材料学(56学时)、表面工程学(48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 时);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陶瓷材料(56学时)、材料综合实验Ⅱ(48学时)、粉体工程学(56 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机械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或 专业综合试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制备方法实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材料物理性能实验、材料结构分析方 法与测试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以机械工程技术和化学工程技术为基础、以控制技术为支撑,掌握过程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及控制技术,具有从事现代过程装备设计、制造、检验、管理的能力,并初步具备研发高效、节能、环保型过程装备的能力,熟悉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以及能够从事企业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就业方向:
在机械、石油、石化、化工、制药、冶金、轻工、能源、制药、环保、食品和建材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监测检测、过程控制、安全保障、运行维护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石油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石油钻井与完井、采油和油气田开发工程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对外合作、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田化学基础、流体力学、地质学基础、测井方法及综合解释、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
就业方向:
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三大石油公司,地方油气钻采开发企业和附属企业,从事工程设计、运行施工、生产管理、对外合作、科技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培养目标: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知识、能力、素养”协调一致为原则,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全面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通晓国内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能熟练操作和维护会计软件;能科学开展与组织会计工作,合理设计会计制度;具有经济、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复合知识,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财务会计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审计学、Financial Accounting、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
就业方向:
在企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工作。

2022年常州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物流管理、石油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商务英语、电子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消防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2022年常州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科教城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科教城校区)、油气储运工程(科教城校区)、社会工作(西太湖校区)、金融学(西太湖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科教城校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西太湖校区)、西班牙语(

2022年常州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药学(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学习)(联合培养项目)、油气

2022年常州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社会工作(学费待定)、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日语(学费待定)、油气储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学费待定)、环境工

2022年常州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能源化学工程、消防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应急技术与管理、物流管理、油气储运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安全工程等12个专业。2022年常州大

2022年常州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油气储运工程、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消防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等8个专业。2022年常州大学山西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常州大学

2022年常州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制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科教城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科教城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西太湖校区)、人力资源管理(西太湖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教城校区)、金融工程(西太湖校区)、

2022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4293

2022年常州工学院山东省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2个专业。2022年常州工学院山东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常州工学院山东省录取分数线(2022)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

2022年常州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西班牙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消防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石油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法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