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滁州学院 | 鞍山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95 | 495 |
| 校友会(综合) | 357 | 452 |
| 武书连 | 504 | 6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4 | 112565 | 41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15 | 157042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3 | 26422 | 51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57 | 118607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30 | 223275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43 | 33364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49 | 97522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16715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48 | 64092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6 | 102497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5 | 17412 | 456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21 | 39027 | 150 |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与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相连,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朱元璋从这里开始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创作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2019年获批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学校。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确立建设“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一系列奖助政策。
1.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
2.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
3.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约为20%,每人每年平均3300元,具体资助标准根据上级最新规定执行。
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户籍所在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或农商行申请办理,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5.新生“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开辟“绿色通道”,一律实行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6.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评选比例为23%,每人每年400-1000元。
7.师范专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毕业后在安徽省从事教育行业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四年制本科毕业生每人2000元;通过“专升本”考入我校就读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每人1000元。
8.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奖:奖励对象是以滁州学院为单位参加学科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奖的个人或集体。
9.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适当报酬。
10.考研奖励:当年被国(境)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正式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应届毕业生,每人奖励1000元。
鞍山师范学院座落在辽宁省鞍山市内。她东倚风景秀丽、文化底蕴独特的千山风景区,北望气势宏伟全国著名的四十里钢城——鞍钢。
鞍山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2年院校调整后停办。1978年恢复建立鞍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12月11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鞍山师范学院。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鞍山,面向辽宁,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进步,主动配合并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办学方向,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发展的多科性、开放性、地方性新型师范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