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北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东北林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 | 2021 | 综合 | -/641(本科批A段)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1 | 综合 | -/596(本科批A段)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0 | 综合 | -/647(本科批A段)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20 | 综合 | -/610(本科批A段)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620(本科批A段)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8 | 理科 | -/612(本科批)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7 | 理科 | -/604(本科一批)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且不接受专业调剂)(天津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617 |
河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65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天津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4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且不接受专业调剂)(天津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1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招生专业,培养模式为:1+3(一年国内加三年芬兰);国内阶段学费5800人民币/年,芬兰阶段学费为9000欧元/年)(天津校区) | 普通类 | 596 | |||
四川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重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4 |
广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非定向)(办学地点:天津市)(含卓越工程师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湖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9 |
596 | |||||
河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较高收费专业。单列专业。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招生专业,培养模式为“1+3(一年国内加三年芬兰)”。学费:国内阶段5800人民币/年;芬兰阶段为9000欧元/年。) | 576 | ||||
山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9 |
江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6 |
福建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9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且不接受专业调剂。)(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74 | |||
浙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30 |
江苏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吉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辽宁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1 |
山西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含卓越工程师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芬兰校区招生专业,培养模式为“1+3”(一年国内加三年芬兰),学费国内阶段5800元/年,芬兰阶段为9000欧元/年) | 535 | ||||
河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方专项计划) | 59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65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芬兰校区) | 普通类 | 519 | |||
北京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800元,含卓越工程师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4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天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只招收有专业志愿的考生,且不接受专业调剂)(天津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617 |
河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65 |
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遵循“面向需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自动控制、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信息处理、科学试验、研制开发、经济或科技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特色一:校级重点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列入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计划;拥有完善的实验教学条件,校企共建实习基地8个。
特色二:师资力量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在20%以上,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科研实力强,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丰富;校级重点课程5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特色三:与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国家电网、国电集团、中铁、中建、美的集团、泰开电气、比亚迪汽车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特色四:选择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3+1”创新教育班;选拔优秀学生免试推荐攻读“985”或“211”院校的硕士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人才,每年选派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到国外留学;每年专业20%以上学生考取国家电网。
学生前景:
学科竞赛获奖 ◆近三年参与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8人次,省级地区级奖励46人次。◆主要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
升学率 ◆2016年升学率18.27%,其中进入"985"和"211"院校的学生为100%。 ◆主要院校: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就业率 ◆2016年就业率96.15%,就业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沪、粤及省会、沿海发达城市。 ◆主要就业单位:国家电网、中国国电集团、中石油集团、中铁集团、中建集团、上海宝冶集团、美的集团、TCL电器、比亚迪集团、长城汽车等。
专家谈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典型的如:电力系统设计、优化与维护,电气设备的开发与测试,工控系统的应用与研发等。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国家电网、电力设备制造行业、电力科研院所、电力规划设计院、自动化高新技术公司、各发电厂及非电力企业动力部门及相关行业服务,也可选择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发输电与供配电结合,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专业前两年以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侧重于夯实学生电气通用平台知识的培养,高年级则以变电运行类课程、应用技术类课程、电气传动类课程为主要学习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获得变电运行、系统控制、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装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基本技能。
专家简介:
白雪冰,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带头人。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东北地区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专家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3部、专著1部。获“黑龙江省电子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生谈专业:
我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相结合、强电和弱电相结合,含括变电运行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方面。专业课程除设置有专业必修课外,还可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来选择专业选修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层面。通过四年的专业积累与实践,我们既收获了作为一名电气学生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利用学院提供给我们的实验和竞赛平台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参加就业,都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简介:
刘潮,男,2011级学生,2015年毕业后保送天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曾获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黑龙江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2 |
四川 | 电气类(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海南 | 电气类(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0 |
广西 | 电气类(4000元/年,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0 |
广东 | 电气类(非定向)(0806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801.自动化)(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7 |
江西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福建 | 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安徽 | 电气类(4000元/年;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吉林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6 |
辽宁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9 |
山西 | 电气类(包含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2 |
天津 | 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15 |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8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不断向前进位。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现有6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2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领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元光学者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汇聚了一批学科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员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4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学校“十三五”期间,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0余项,授权专利2700余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第70位。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学校年科技经费3亿元,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也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校在芬兰拉彭兰塔市与拉彭兰塔理工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芬兰校区”,与世界知名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学校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近千人,留学生290余人。
当前,省市部共建为学校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国家“双一流”建设让学校的发展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天的河北工业大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河北工业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严格加分调档政策。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加分项目如果省级招生委员会给予加分,河北工业大学在提档时均予以承认,分值最高20分,不累计。在教育部规定的项目之外的加分项目不予承认。(少数民族、三好学生的加分可承认)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生概况。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433人、研究生7753人。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毕业生19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青年学者6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1个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8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3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8个本科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学校现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教学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检测总站检测中心等;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3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111个校外研究生实习基地。2020年,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森林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森林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成立了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埃塞俄比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境)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分别获批招生。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2019年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80余个国家。
各类奖励荣誉。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学校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承办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捧得“优胜杯”,获得2金1银5铜的成绩。“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3项(其中一等奖24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授权专利4800余件。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以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和企业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批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全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理念,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不断强化办学优势,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力争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中国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助学扶志 资助育人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不断完善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坚持“助学扶志、资助育人”为根本,全方位开展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建立了以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支撑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样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能筹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可以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一种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可以在学校所在地通过学校与助学贷款经办银行(中国银行)统一办理;另一种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可以在家当地通过教育或资助部门与指定银行办理助学贷款。两种方式申请助学贷款,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学生在读期间利息均由财政补贴,毕业后开始偿还贷款利息,贷款还款期限均为最长22年。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基层就业
我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国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对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
应征入伍
我校学生(包括在校生及2013届以后的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国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退役后自主就业,通过全国统一高考或高职分类招考方式考入我校并到校报到的入学新生,实行学费减免。
学费补偿、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为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6000元,代偿年限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制计算。
绿色通道
对被我校录取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暂时不缴纳学费,入学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等不同办法予以资助。2021年共有508名本科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学校为部分困难新生提供生活补助和爱心购物卡,解除其后顾之忧,确保所有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安心就读。
勤工助学
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提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勤工助学岗位,实现勤工助学 “私人订制”。面向低年级,设有校内固定勤工助学岗位800余个;针对高年级学生则设有校外勤工助学岗位60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平均薪酬标准为14元/小时。学校不断丰富勤工助学内容,切实为有意愿参加勤工助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提供了锻炼自己,获得成长的平台。
助学金
国家、学校和社会都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门设立助学金。2021年本科生国家助学金发放5235人(全年十个月按月发放),资助标准分别为每人2000元/年、3000元/年、4000元/年;学校助学金发放5231人(每学年分上下两学期发放),分别为每人每年400元、500元、600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捐助设立的助学金发放28.1万元,受益学生436人次。
困难补助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临时困难补助,包括新生入学“新苗”爱心资助、返乡车票补助、饭卡补贴、爱心棉服、生活补贴等。学生个人或所在家庭出现变故或遭遇临时困难时,可一次性申请临时困难补助,根据不同情况给予200-1000元不等的补助金额。2021年共计发放各类临时补助1937人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设立的补助受益学生164人次。目前,我校各类奖助学金已实现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充分保证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需求。
资助专线:0451-82191913
东北林业大学广东电气类(非定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87分(物理类)。东北林业大学广东电气类(非定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非定向)(电气工
东北林业大学湖北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91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湖北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科一
东北林业大学江西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江西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科一
东北林业大学福建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85分(物理类)。东北林业大学福建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物理类本
东北林业大学安徽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安徽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科一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32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
东北林业大学吉林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26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吉林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科一
东北林业大学辽宁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79分(物理类)。东北林业大学辽宁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物理类本
东北林业大学山西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552分(理科)。东北林业大学山西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理科本科一
东北林业大学天津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为615分(综合)。东北林业大学天津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综合本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