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旅游管理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0 | 50151 |
专科批A段 | 277 | 82869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20 | 14594 | |||
专科批A段 | 352 | 26262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8 | 51455 | |
专科批A段 | 327 | 82878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39 | 14564 | |||
专科批A段 | 352 | 31291 | ||||
2019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326 | 85100 | |
文科 | 342 | 34630 | ||||
2018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2 | 87046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06 | 19141 | |||
本科二批 | 19141 | |||||
专科批 | 294 | 40913 |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2 | 85863 |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483 | 6743 | |||
专科批 | 314 | 37211 |
专业简介
本专业创建于1994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国内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2003年获得旅游管理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予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90%教师拥有高级职称和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兼职教师7人,担任国内知名旅游企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和旅游行业专家。2015年新建成的智慧旅游实验室面积达240m2,包含旅游规划与商品设计区、旅游企业模拟实践区、智慧课堂教学区等,将现代旅游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集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科优势,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坚持“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实施“3+1”培养模式,前三年注重学生旅游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最后一年组织学生到旅游企业(含海外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专业现有实习基地15家,包括大连海昌集团、上海万豪集团、北京欢乐谷等国内多家知名企业,还包括美国奥兰多迪斯尼、日本东京冰雪景区等多个海外实习项目。
学生前景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在旅游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专业咨询研究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开发、策划、研究、咨询等工作,如携程旅游网、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众信国际旅行社、上海万豪酒店、北京西城区旅游委等。毕业后推免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知名大学研究生比例大约在25%;到国外大学比如瑞士洛商酒店管理学院、日本尚智大学等留学比例在15%。
专家谈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较早开办旅游专业的学校之一。该专业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在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该专业创办以来,累计培养毕业生达1200余名,很多东林旅游专业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高星级酒店、旅行社、会展公司以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中坚力量。在社会服务方面,为我国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地域旅游产业提供规划、咨询和人才培训,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专家简介:
武春友,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主要从事生态规划与发展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产业转型管理、旅游规划及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学生谈专业
我本人对旅游非常感兴趣,所以第一志愿就报考了本专业。本专业课程设施特色鲜明,包括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景观生态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旅游学、森林公园管理学、饭店管理、野外生存技术、旅游线路设计、观赏动物学、观赏植物学等,奠定了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专业实践实习包括旅游资源调研与评价实习,旅游线路设计实习、野外生存实习、旅游景区实习等。收获最大的是大四到旅游企业进行历时6个月的顶岗带薪实习,全面培养我们的业务操作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外语口语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扎实的学风、人文的关怀、深厚的理论、深入的实习实践,为我和我的同学们开启了广阔的人生格局和职业发展空间。我代表东林校友欢迎你的到来!
学生简介:
万强,旅游管理专业2011届毕业生,现任携程旅游网地面事业部华南大区项目经理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黑龙江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6 |
文科 | 541 |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文科 | 578 | ||||
海南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轻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8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3500元/年,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3 |
文科 | 574 |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1.工商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203.会计学+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401.公共事业管理+120901.旅游管理)(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6 |
历史类 | 574 |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文科 | 595 |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2 |
历史类 | 577 |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3500元/年;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文科 | 604 | ||||
吉林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6 |
文科 | 537 | ||||
辽宁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历史类 | 588 |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4 |
文科 | 575 | ||||
天津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1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旅游管理领域从事餐饮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业务,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 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外语、C程序设计、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地理学、餐饮管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商务英语、前台与客房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各级政府从事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在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旅游设计规划单位等从事酒店管理、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文化娱乐、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管理及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黑龙江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0 |
专科批A段 | 277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20 | |||
专科批A段 | 352 | ||||
四川 | 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秦皇岛校区就读)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22 |
文科 | 477 | ||||
重庆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42 |
历史类 | 483 | ||||
广西 | 旅游管理(6000元/年,在秦皇岛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0 |
旅游管理(3500元/年,在大庆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80 | ||
旅游管理(6000元/年,在秦皇岛校区办学) | 专科批 | 397 | |||
广东 | 旅游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秦皇岛校区)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60 |
安徽 | 旅游管理(6000元/年;秦皇岛校区)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507 |
河北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5 |
历史类 | 453 |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生概况。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433人、研究生7753人。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毕业生19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3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青年学者6人,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4个、黑龙江省“头雁”团队4个。近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1个团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8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3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8个本科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林业工程、林学2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农林经济管理4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草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学校现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1%。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教学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猫科动物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其中1个升级为“2.0”计划),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智库;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质量检测总站检测中心等;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310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和111个校外研究生实习基地。2020年,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和森林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森林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成立了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
对外交流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有近15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余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新西兰、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埃塞俄比亚、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境)外攻读学位。学校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阿斯顿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分别获批招生。近年来,学校举办了“林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国际研讨会”“2019年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80余个国家。
各类奖励荣誉。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学校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首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连续16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第七届和第十届“母亲河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20年,成功承办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捧得“优胜杯”,获得2金1银5铜的成绩。“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7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53项(其中一等奖24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89项(其中一等奖7项),获得授权专利4800余件。2018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以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术界和企业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批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青年团队、全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等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的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质量、绿色、创新、合作”理念,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不断强化办学优势,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力争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农林高校前列,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中国高水平大学,为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包括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学科自2016年以来始终进入世界ESI前1%。
学校占地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68亿元。建有万兆级校园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科研平台5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研究院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1个。
学校有教职工2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 595人、硕士学位 678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包括校内163人、兼职24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现在职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青年学者6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6人、后备带头人3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模范教师5人、优秀教师12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6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48人,其中本科生18950人、专科生3941人、硕士研究生3650人、博士研究生507人。
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7门、省级33门,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
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另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项;科研总经费18.9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3556件。“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总数为3597篇,其中,SCIE论文1275篇,EI论文14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7篇;学校教师出版专著65部,出版教材63部,出版译著1部。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欧洲、美洲、非洲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共同参与欧盟ERASMUS+项目,合作开展“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等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石油大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学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何树山、朱国文、方庆、刘合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家、院士专家、党政领导杰出校友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
办学60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
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
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60分(历史类)。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非定向)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
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07分(文科)。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文科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专科批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380分(理科)。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
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05分(物理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旅游管理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
专业介绍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东北林业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专业简介本专业创建于1994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国内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2003年获得旅游管理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TA)授予权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4。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学
一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旅行社景区与会展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专业服务与管理理论基础优良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主干课程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游社管理导游实务会展旅游旅游专业英语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实习就业基地拥有众信国际旅行社天佑国际旅行社华夏国际旅行社联峰山旅游风景区柳江盆地地质博物馆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秦皇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十几个实习基地就业方向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策划与管理岗位旅行社的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主干课程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培养目标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