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东北石油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旅游管理 | 2021 | 理科 | 396/393(本科二批A段) | 302/277(专科批A段) |
旅游管理 | 2020 | 理科 | 444/427(本科二批A段) | 330/327(专科批A段) |
旅游管理 | 2018 | 理科 | -/449(本科二批A段) | -/292(专科批) |
旅游管理 | 2017 | 理科 | -/431(本科二批A段) | -/282(专科批) |
(本科,四年,理工类)
专业简介:本专业是以管理学、旅游管理为基础理论的应用学科,培养学生具备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会展管理、景区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礼仪、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组织与演讲等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知识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资源规划、旅游产品推广以及大型活动的组织及策划等能力。同时,本专业与美国西俄勒冈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实行3+2直攻硕士,韩国国立济州大学联合培养,提升外企及海外就业能力。
主干学科:旅游管理、经济学
专业方向:基于电子商务的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英语、旅行社管理、旅游信息管理、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国际连锁型酒店、餐饮企业、旅游信息服务企业、旅游地产企业、国际旅行社、景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经营、产品设计、信息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旅游管理领域从事餐饮饭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业务,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 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外语、C程序设计、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地理学、餐饮管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商务英语、前台与客房管理等。
就业方向:在各级政府从事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在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旅游设计规划单位等从事酒店管理、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文化娱乐、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管理及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黑龙江 | 旅游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0 |
专科批A段 | 277 |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420 | |||
专科批A段 | 352 | ||||
四川 | 旅游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秦皇岛校区就读)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22 |
文科 | 477 | ||||
重庆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42 |
历史类 | 483 | ||||
广西 | 旅游管理(6000元/年,在秦皇岛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0 |
旅游管理(3500元/年,在大庆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480 | ||
旅游管理(6000元/年,在秦皇岛校区办学) | 专科批 | 397 | |||
广东 | 旅游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秦皇岛校区)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60 |
安徽 | 旅游管理(6000元/年;秦皇岛校区)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507 |
河北 | 旅游管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5 |
历史类 | 453 |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63.2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8.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1万册,电子图书243.3万册,电子期刊59823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专任教师1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15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
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前20%~30%);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
学校现有2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黑龙江省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复杂智能系统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石墨-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0个。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26项。累计科研到款4.44亿元;获科研奖励102项;授权发明专利1063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408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2091篇。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拓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渠道,现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70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了以院士、将军、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多万优秀校友,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聚力内涵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向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东北石油大学(原名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1978年被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是黑龙江省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20个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13个。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别(包括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工商管理、社会工作、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工程学科自2016年以来始终进入世界ESI前1%。
学校占地169.12万平方米,其中秦皇岛校区占地33.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6.68亿元。建有万兆级校园网。图书馆藏图书264万册,有数据资源16种,建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科研平台5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联合研究院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5个,其中,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1个。
学校有教职工217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78人,博士学位 595人、硕士学位 678人;博士生导师187人(包括校内163人、兼职24人);双聘院士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人(现在职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龙江科技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青年学者6人、讲座教授5人;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6人、后备带头人3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青年教学名师2人、模范教师5人、优秀教师12人、教学新秀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1个。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6个、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学校还在石油石化等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导师。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48人,其中本科生18950人、专科生3941人、硕士研究生3650人、博士研究生507人。
学校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建成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7门、省级33门,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门。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等多种奖项。
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另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国专利金奖各1项。“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863计划课题4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项(其中,主持重点项目5项,参与重大项目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教育部科技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7项;科研总经费18.94亿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2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6项,其中一等奖5项;获专利授权3556件。“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总数为3597篇,其中,SCIE论文1275篇,EI论文14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07篇;学校教师出版专著65部,出版教材63部,出版译著1部。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现已与欧洲、美洲、非洲10余个国家的3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包括国家公派、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等学生海外交流项目。鼓励教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大学共建石油工程、非常规油气研究等联合实验室,共同参与欧盟ERASMUS+项目,合作开展“能源与水纽带关系及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等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学校积极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学校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东北石油大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与全国300多所高校进行交流。
学校秉承“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办学”两个鲜明特色。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学校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办学育人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内高校前列。涌现出了以傅成玉、王玉普、胡文瑞、何树山、朱国文、方庆、刘合等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家、院士专家、党政领导杰出校友和一大批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
办学60年来,学校秉承“躬耕黑土、加油中国”的深厚情怀,始终弘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坚持扎根高寒地区非中心城市,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攻坚克难,已经成为国内唯一坚持在油田上办学、东北地区唯一拥有石油石化学科上中下游一体化的高校。
今天,东北石油大学正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新办学理念,深化“厚植龙江沃土、深度回归油田”思想,按照“强陆——拓海——壮新”的发展思路,全力实施“陆上石油学科一流的石油大学——陆海并举的石油大学——高水平的能源大学”“三步走”战略,为建设高水平百年大学而努力奋斗!
办学近55年来,大庆精神已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和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激励石油大学人艰苦创业、严谨治学、投身基层、建功立业,形成了“坚持用大庆精神办学育人,培养严谨务实、投身基层、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优秀人才”和“植根大庆,发挥优势,全方位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提升办学水平” 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始终保持在90%左右。
东北石油大学广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80分(文科)。东北石油大学广西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广西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本科
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60分(历史类)。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非定向)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广东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
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507分(文科)。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文科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安徽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旅游管理专科批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380分(理科)。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旅游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
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为405分(物理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旅游管理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东北石油大学河北旅游管理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
一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旅行社景区与会展企业一线服务与管理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专业服务与管理理论基础优良的职业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主干课程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游社管理导游实务会展旅游旅游专业英语旅游政策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等实习就业基地拥有众信国际旅行社天佑国际旅行社华夏国际旅行社联峰山旅游风景区柳江盆地地质博物馆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秦皇岛香格里拉大酒店等十几个实习基地就业方向各级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策划与管理岗位旅行社的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主干课程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培养目标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科就业方向
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是公办本科专业。东北石油大学旅游管理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4。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旅游管理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牡丹江师范学院、哈尔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