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大连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大连海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457(本科批) | -/465(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0 | 理科 | -/449(本科批) | -/469(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9 | 理科 | 545/501(本科批) | -/476(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8 | 理科 | 551/504(本科批) | -/485(本科批) |
专业介绍 / 本专业始建于1958年,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等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及相关领域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质量检验和工程设计等工作。
主干课程 / 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
高端师资 /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校重点学科领军人才海外引进计划1人、省级高校攀登学者支持计划1人、省级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比较优势 /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省级一流特色学科,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排名第一。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7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7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52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7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辽宁省大连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1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8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9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8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61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3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5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分析检验、食品工程等相关专业技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精加工、懂工程、会管理、重实践”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能胜任食品生产和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5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4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4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0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7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增设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顺利通过备案,获得批准,成为全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54个普通本科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其中学校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学校现有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辽宁省特色专业、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共53个。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3000余人,研究生3000余人,每年招收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46人,教授、副教授516人,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94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0人。
学校共拥有74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其中包括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开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生物催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辽宁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珍品精深加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贝类专业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7个相关部委研究平台,还拥有32个辽宁省研究平台及32个大连市研究平台。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近五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发表研究论文4886篇,其中高质量学术论文238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89件。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省(部)、市级科技奖182项,其中2003、2005年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2015、2018年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9年获得大连市科学技术功勋奖,2021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学校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辽宁“五大战略”发展为主线,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牵头组建辽宁省轻工纺织产业校企联盟,成立辽宁省高等学校轻工纺织技术研究院,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拥有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为基本定位,积极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主办的《大连工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辽宁省一级期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奖项。被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机构收录。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试点实施学校;2014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实施学校;2016年,获批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大学生工程训练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2017年获批辽宁省转型示范高校和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大连市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并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9年,学校入围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百强高校,辽宁省仅三所高校上榜。2021年,学校获批备案“大连市众创空间”。2022年,学校获批首轮辽宁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开放基地。学校是国家级艺术设计生态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0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3项,并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学校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辽宁省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大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共计47个。现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100余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6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共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奖9部,省级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8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8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9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规划教材10部,中国轻工业“十四五”数字化项目立项3项。2021年,朱蓓薇院士主编的《水产品加工工艺学》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高校创新团队4个,服装学院被评为中国十大时装名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学校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6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08年,有24名同学入选北京奥运会礼仪引导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2018年11月,学校完成本科审核评估工作。近年来,我校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大数据应用与分析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乡村生态宜居环境设计大赛、辽宁省大学生节能环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辽宁省大学生创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辽宁省研究生海洋食品创新大赛等国家、省级赛事。学生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辽宁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多项优异成绩。
学校不断推进教育国际化工程。打造“留学工大”品牌,先后获批辽宁省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商请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研究生项目”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培养院校资格,开设了3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吸引品学兼优的来华留学生到学校学习。“十三五”期间,招收长短期留学生达到2500人,生源国涵盖51个国家,来华留学学历生占比逐年提高,学生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形成了来华留学生本、硕、博培养体系。
经教育部批准,2011年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9年与英国格林多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服务行业和地方发展所需的国际化人才。
学校与美、英、法、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07所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北加莱公立高等美术学院、日本立命馆大学、日本北陆先端科技大学院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开展校际交流本科生“2+2”项目、本科生“3+1”项目、研究生“2+1”项目、研究生“1+1+1”项目、本硕连读项目、短期互换生项目、国家公派留学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参加各类交流项目的学生人数累计800余名。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高端引智项目7项、省市级引智项目20余项。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并开展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开辟了新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途径。
学校经过不断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博学精思,笃行致新”的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为国家和省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内涵建设,始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不断追求、止于至善,不断取得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各专业录取批次由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投档方式按照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规定执行。
录取办法说明
1.按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相关政策执行。
2.学校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
3.各专业录取批次由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公布,投档方式按照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规定执行。
4.学校在投档过程中承认各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关于高考加分、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但在安排专业时使用考生的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
5.学校对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中任何一科成绩为零的考生均不予录取。
6.普通类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专业志愿的优先级高于服从调剂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择优录取,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照该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规定进行专业录取。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进档考生采取“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安排专业。
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相同的情况下,文史类考生依次按照“语文”、“数学”、“文综合”成绩排序;理工类考生依次按照“数学”、“语文”、“理综合”成绩排序;不分文理科类考生依次按照“数学语文总分”、“数学”、“语文”、“选考科目总分”成绩排序。通过以上方式排序后仍同分时,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专业录取。
7.艺术类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1)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专业志愿的优先级高于服从调剂志愿)、各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择优录取。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如考生只填报任意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志愿并填报服从调剂志愿,则认为允许被调剂至另外一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如考生未填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志愿,即使填报服从调剂志愿,也不会被调剂至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2)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省级统考)和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两种形式。
美术类专业只录取省级统考合格的考生。
表演专业只录取参加省级统考(不组织此类专业省级统考的省份除外)和我校校考均合格的考生。有特殊要求的省份按照生源地省级招生考试部门的相关政策执行。
(3)考生须达到其所在省级招生考试部门制定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达到学校制定的外语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90分;其他普通美术类专业为60分;表演专业为50分),在此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和专业课成绩折算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专业录取。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依次按照“专业课”、“语文”、“数学”、“文(理)综合(或选考科目总分)”成绩排序。
(4)折算综合成绩时,文化课成绩非750分满分的省份,按照750分进行折合;外语成绩非150分满分的省份,按照150分进行折合;美术类专业课成绩非300分满分的省份,按照300分进行折合。
各专业综合成绩折算方法如下:
①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设计学类(包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综合成绩 = 文化课成绩(不含政策加分)/2 +专业课成绩。
②表演专业:
综合成绩 = 校考专业课成绩。
(5)表演专业校考专业课成绩名次在本省中位于招生计划数之内的考生,外语成绩最低控制分数线可降低10分。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东北水产技术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大连水产学院。2000年由农业部划转辽宁省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海洋大学。
学校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黄海校区、渤海校区和瓦房店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使用海域面积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教职工近1200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2个,分布在农业、法律、翻译、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信息等6个类别,有46个本科专业。2017年,学校入选“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学科体系完善,优势特色学科明显。水产一级学科为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第四。拥有国家级多学科协同创新平台——大连海洋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承担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淡水渔业教学体系”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培训基地。获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4个省级本科特色(示范)专业,3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9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1个省级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1个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教育部新农科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
学校有较为完备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农业农村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海洋法律与政策东北亚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中国渔政执法研究咨询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重点基地1个。
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35余项,其中国家级225项,省部级915项。有68项科研成果获市级及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6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分别于2012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刺参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3年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北方典型河口滩涂生物资源恢复与生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年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沙蚕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应用”获2015年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生态系统的北方海域全产业链现代海洋牧场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基于多生物功能群资源恢复的北方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应用与示范”获2017年辽宁省技术发明三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营养与免疫集成调控技术在刺参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及推广”获201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红鳍东方鲀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9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公安机关治安管理执法规范指南”获2011-2012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学校主持完成的“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获2017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另外,学校获批4个水产新品种:中间球海胆“大金”、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菲律宾蛤仔“白斑马蛤”和虾夷扇贝“明月贝”。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相对合理,学科领域覆盖较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86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414人。目前,有“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86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2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17人,“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兴辽英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02人,其中百人层次17人、千人层次31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1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7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8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36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个。
学校拥有浓厚的蓝色育人氛围,形成了以“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海大精神为核心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学校积极倡导”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教风,不断培育“明德尚学、志存高远”的学风,精心打造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拥有“海洋之声合唱团”等各类文体、科技学生社团,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不断丰富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先后与世界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签订了友好协议,涉及亚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学校的对外影响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学校大力开展国际教育,拥有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1”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多所高校举办校际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并于2020年成功加入“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任中方常务理事。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学生生源涉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孟加拉、赤道几内亚等国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建设“蓝色大学”为发展理念,朝着“特色鲜明、国家一流研究应用型海洋大学”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
学校地址: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黄海校区)
邮编: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平路288号(渤海校区)
邮编:116036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东长春路二段12号(瓦房店校区)
邮编:116300
联系电话:0411—84762652 84763008 84762612
传 真:0411—84763306
网 址: http://www.dlou.edu.cn
电话咨询:0411-84763156 84763157 84763158
现场咨询:大连水产学院行政办公楼101室
招生咨询QQ群:84614930
E-mail:xsc@dlfu.edu.cn
留言地址一:http://ask.eol.cn/HomePage/room_264.shtml
留言地址二:http://gaokao.chsi.com.cn/zxdy/forum--method-listDefault,type-sch,start-0,forumid-9337.dhtml
校本部地址:
黄海校区: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 邮编:116023
渤海校区:大连市甘井子区营萍路288号 邮编:116036
传真:0411-84666705
电话:0411-84763156、84763157 84763158
网址:http://zsjy.dlfu.edu.cn E-mail: xsc@dlfu.edu.cn
瓦房店校区地址:大连市瓦房店市东长春路二段12号 邮编:116300
传真:0411-39104199
电话:0411-39104018、39104000、39104199
网址:http://zsjy.dlfu.edu
大连海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能源与动力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能源与动力工
大连海洋大学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汽车服务工程和食品科
大连海洋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食品科
大连海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
大连海洋大学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大连海洋大学生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船舶与海洋工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海洋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海洋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海洋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海洋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海洋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大连工业大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