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会计学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4 | 41189 | 1001(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历史类 | 522 | 12893 | 1001(L99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36946 | |||
文科 | 537 | 9205 |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0 | 36522 | |||
文科 | 538 | 9615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3 | 37291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2 | 33560 | |||
文科 | 480 | 882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 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 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 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 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 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含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属于学校新工科延伸专业立项建设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建设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掌握较为深厚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律、计算机应用和建筑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
本专业以工商管理和土木建筑学科为背景,设置建筑财务会计方向,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建筑行业会计师岗位所需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和解决建筑会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积极学习和借鉴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学科交叉,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增强了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商企业(特别是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等建筑类企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 司、咨询公司及其他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财务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概预算等实务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学生将来可以通过报名参加考试获得的职业资格有:①初、中级会计师;②注册会计师;③注册税务师等。
主要理论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公司战略与风 险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内部控制学、高级财务会计、建筑工程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和施工企业会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会计课程实践、ERP沙盘模拟训练、中级财务会 计模拟实训、企业税务技能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财务报告案例 分析、会计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施工企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福建 | 会计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4 |
历史类 | 522 | ||||
四川 | 会计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5 |
广西 | 会计学(504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4 |
山西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24 |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
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6%、博士学位者占67%、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6%。有双聘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连续四年进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国百强。2位教授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130个办事或招生机构。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一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6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男篮总冠军。
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食堂方面】学校目前共有15个食堂,菜系多,品种丰富,价格适中,可以较好满足学生不同的就餐需求,华侨大学的食堂一直是全国高校中办得较好的食堂之一。我校厦门校区紫荆二餐厅获“2016年度中国百家好食堂”称号,紫荆一餐厅也获“2017年度中国百家好食堂”称号。
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
现有旗山、鳝溪、浦东、铜盘等校区,占地2074.8亩,校舍建筑面积70.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6327.6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26.51万册,电子图书198.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1336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475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260人,其中高级职称625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9个。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2022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01~400,位列2021中国学科排名73名。
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8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现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32个。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省部级项目57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3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5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44项(含一等奖10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5项,多个项目入选省、市“揭榜挂帅”项目。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262项、国家级2110项、省级1937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8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5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福建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入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原创艺术精品《光》《海那边的爱》《文脉》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中斩获殊荣;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2.25%。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希腊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来自“一带一路”有关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程。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捷克奥斯特拉发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选派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当前,学校进入全面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阶段,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攻坚“三大目标”,实施追求高质量、深化优服务、增强新动能“三大方略”,推进增强二级单位活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三大改革”,夯实思想基础、教学基础、服务基础、数字基础、治理基础“五大基础”,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早日建设成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十二条 学校录取新生的原则: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德智体美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十三条 学校调档比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调档比例为1:1。
第十四条 文史、理工类专业调配原则(生源所在省份有特殊规定的,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1.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即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到低,对每位考生的专业志愿实行专业志愿平行且有顺序的原则进行调配;
2.经过以上调配,仍有专业未录取满额的,再从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的考生中,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综合考虑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类型、高中阶段综合素质、单科成绩、体检、特长等情况调配至录取未满专业;
3.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史类按照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按照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4.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为体检结论受限的,我校可以结合其填报的专业志愿情况调配或调剂至体检结论不受限的专业;若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为体检结论受限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我校不予录取;
5.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录取,且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6.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上海市和浙江省,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录取规则按照相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7.江苏省按照“先分数后等级”规则录取,等级要求不低于BB级;分数相同时按照AA、AB、BB等级顺序录取(相同等级有+优先)。
8.内蒙古自治区按照该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录取规则方案执行。招生实行“动态排名、精确定位”的录取模式。
第十五条 艺术学类专业调配原则:
1.专业成绩采用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
2.考生的文考成绩(高考成绩+政策性加分)与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分别达到所在省份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文考分数线和专业统考本科资格线(合格线)的基础上,按照分数(即综合成绩)优先、遵循专业志愿原则录取;
3.经过以上调配,仍有专业未录取满额的,再从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的考生中,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调配至录取未满专业;
4.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录取,且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5.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科艺术类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艺术类按照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福建省考生:根据一档多投的规定,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预录取排序,综合成绩=高考文考总分×40%+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2.5×60%。
其他省份考生: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明确规定综合成绩(投档成绩)计算办法的,按照各省文件执行;各省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的,综合成绩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高考文考总分×40%+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60%。
第十六条 根据福建省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学校旗山校区、鳝溪校区在福建省本科二批文史类录取的专业,使用同一个招生代码。根据学校专业录取调配原则:
1.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录取;
2.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没有被录取,并愿意服从专业调剂,按照投档分数从高到低进行调剂录取,优先调剂到旗山校区录取未满专业、再调剂到鳝溪校区录取未满专业。
第十七条 我校旗山校区、鳝溪校区录取的学生,根据学校转专业相关规定只能在专业所在的校区内申请转专业学习。闽台合作项目专业招收的学生,入学后只能在闽台合作项目同科类同批次的招生专业中申请转专业。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预科期满转正时,按照学校关于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专业分流的有关规定,转入入学当年同批次同科类招生的专业。
第十八条 为确保我校本科批招生计划全额、有效完成,确保新生报到率,我校不录取院校调剂志愿(即未填报我校志愿)的考生,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调整到生源充足省份。
招生计划调整的原则是:学校按规定将未完成招生计划省份的指标调至生源充足的省份;生源不足专业的计划数调至生源充足的专业,由我校提出计划调整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十九条 学校严格执行福建省有关加分或降分照顾政策的文件规定。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文件明确规定我校必须执行全国性加分项目和地方性加分项目的,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文件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我校仅承认全国性加分项目,并适用于投档及专业调配。
《福建工程学院2017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
第十五条 艺术学类专业调配原则:(1)专业成绩采用各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2)考生的文考成绩(高考成绩+政策性加分)与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分别达到所在省份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文考分数线和专业统考本科资格线(合格线)的基础上,按照分数(即综合成绩)优先、遵循专业志愿原则录取。(3)经过以上调配,仍有专业未录取满额的,再从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志愿的考生中,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调配至录取未满专业;(4)所填报的专业都不能录取,且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5)综合成绩相同时,按照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进行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科艺术类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艺术类按照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1.福建省考生:根据一档多投的规定,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预录取排序,综合成绩=高考文考总分×40%+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2.5×60%。
2.其他省份考生:各省艺术类招生文件有明确规定综合成绩(投档成绩)计算办法的,按照各省文件执行;各省文件没有明确规定的,综合成绩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综合成绩=高考文考总分×40%+省美术类专业统考成绩×60%。
学校坚持经济援助、感恩励志、心理疏导和素质提升并重的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奖、助、贷、勤、减、补”一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内容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综合奖学金、单项奖学金、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临时特殊困难应急救助、实验班专项奖学金、学生大病医疗补助等。另外,学校还设有方庆明、鹏晖、薪火工程、晨曦、海天、元一、熹龙、建达等多项社会奖助学金,对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奖励和资助。
1新生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到校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学校请假并获得批准在规定时间内未报到又未请假者取消其入学资格2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对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核及身体检查身体健康要求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弄虚作假的将取消入学资格对身体条件不符合入学要求者取消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申请商转其他专业3新生入学报到时所持出入境证件的有效期应与学习期限相适应至少有效期一年答案来源于2022年福建工程学院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二招生专业与计划招生专业详见福建工程学院2022年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本科招生专业一览表附件1学校将根据报考生源情况拟定招生计划答案来源于2022年福建工程学院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现实表现情况表》原件1份。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份。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1份(应届生提供,校级部门用章)。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报考登记表》1份(双面打印,考生签名、人事<主管>部门签章,填写注意事项及用章说明详见:研究生院→招生管理→文档下载→博士研究生报考填写注意事项)。
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实施细则在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及以
②《专家推荐书》2份(两位专家各1份)、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专家的《同等学力论文评审意见书》2份(两位专家各1份);③6门以上(含6门)《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的复印件1份;1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报考学科相关、且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或1部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复印件1份;
第1页,共2页其中学院拟招生学院代码、名称专业代码、名称招生类型接收推免生备注数005中西医结合学院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学位型本专业限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五年)本科毕业生报考,获医学学士学位。005中西医结合学院100201内科学学术学位型本专业限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五年)本科毕业生报考,获医学学士学位。005中西医结合学院1002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学位
软件工程(1、2年级5040元/年,3、4年级13000元/年)(学费待定)/专业代码:080902福建工程学院2022年在福建、山东、河南等3个省市开设软件工程(1、2年级5040元/年,3、4年级13000元/年)(学费待定)专业。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