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河池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化学 | 2021 | 理科 | 452/407(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民族班) | 2020 | 理科 | -/424(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423(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 | 2019 | 理科 | -/410(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民族班) | 2019 | 理科 | -/406(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 | 2018 | 理科 | -/415(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民族班) | 2018 | 理科 | -/413(本科二批) | /() |
化学(师范) | 2017 | 理科 | -/390(本科二批)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河池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化学(师范) | 2021 | 理科 | 429/429(本科二批) | 501/428(本科二批) |
化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433(本科二批) | -/423(本科二批) |
化学 | 2019 | 理科 | -/435(本科二批) | -/435(本科二批) |
化学(师范) | 2018 | 理科 | -/417(本科二批) | -/397(本科二批) |
化学 | 2017 | 理科 | -/380(本科二批) | -/387(本科二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贵州 | 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7 |
应用化学 | 403 | ||||
陕西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7 |
化学 | 406 | ||||
云南 | 化学(师范类)(中心校区) | 理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486 |
应用化学(中心校区) | 470 | ||||
重庆 | 化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应用化学 | 516 | ||||
广西 | 化学(师范,4200元/年,在中心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9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西 | 化学(师范,46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8 |
应用化学(4600元/年) | 411 | ||||
四川 | 应用化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4 |
山东 | 应用化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1 |
福建 | 化学(师范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8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4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理位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12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0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7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89万平方米;图书馆2.7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2万册,电子图书80.1万册,数字资源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获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8个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10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和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个省级挂名学科;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
教职工队伍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21人,其中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48 人,引进和培养博士111 人、硕士39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和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
人才培养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5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31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本专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2.65%,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1.82%。
科研成果升本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项目99项、地厅级科研项目50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2奖、三等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黔西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共552篇,SCI、EI、ISSHP等收录论文59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48部;建有贵州省黔西南特色产业扶贫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地旅游教育与推广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个。
合作交流学校先后与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与交流,先后组团赴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及澳门、中国台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教育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积极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贞丰县、晴隆县人民政府等5个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通过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等平台,向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派出师生300余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成功举办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论坛”“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体育学术研讨会”“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讨会”及“‘疫情时代下的云上教育’学术研讨会举办新时代笔山论坛”,承办“精准扶贫:理论、政策与黔西南州乡村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对外合作交流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等办学阶段,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宜山师范学校为基础上建立河池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5月经中共河池地委批准复办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宜州民族师范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2003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实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河池市人民政府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6年1月,学校获批成为自治区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由龙江校区(老校区)和金山湖校区(新校区)组成,校园占地面积3600亩(含规划用地15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为36.78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614.03万元,生均超过1.51万元。校外实践基地236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313个。馆藏图书149.67万册(含电子图书47万册)。
学校具有70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辅单位,50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化学等9个专业是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等专业是2018年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专业,小学教育、制药工程等专业是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特色专业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网络工程、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是2015年广西优势特色专业,英语、软件工程、汉语国际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是2014年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势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671人,高级职称228人,硕士以上学位570人。外聘教师15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60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海南等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与国外、境外15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已在1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约29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体育、旅游管理、艺术专业硕士学位为2017—2020年重点建设点,学校正力争“十四五”末至少有3个学科达到硕士学位点授予的基本条件,2026年具备申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创建了现代蚕桑丝绸产业学院、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学校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校政合作,创建了广西现代蚕桑丝绸产业学院、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平台;通过校行、校企合作,创建了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共建广西河池国情调研基地。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0项(国家级项目32项),市厅级项目600多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达2653多万元,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76项(发明28项、实用新型228项、外观设计22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着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根据少数民族文化自编自导自演的《唱山歌》《甜蜜蜜》《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民族舞蹈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青春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多次巡演区内各地,获得社会好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弘扬写作人才培养传统,先后培养出一大批活跃在广西各地的高素质应用型写作人才,涌现出了东西、凡一平等知名作家和一批文学新秀,被誉为“河池学院文学现象”,成为区内高校独具特色的亮丽名片。学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异军突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板鞋等多次荣获全国全区赛事一等奖,截止2019年,独竹漂共获34项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国内多家大型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独竹漂运动队被外界誉为“梦之队”。学校共有南楼丹霞等46个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异彩纷呈,引起多家重要媒体的关注。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学校秉持“修德、弘毅、勤业、致远”的校训,弘扬“忠诚执著 求真朴实”的学校精神,7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在地方教育、党政、文化等部门和行业的骨干和精英,为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有力促进了桂西北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桂西北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及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展望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努力在2021—2025年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凸显的区域知名地方应用型大学,2026—2035年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基础扎实、优势显著的国内知名区域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河池学院学前教育和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化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化学录取分数线(广西)
河池学院学前教育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应用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应
河池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化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思想政治教育
河池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河池学院社会工作和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化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化学录取分数线(广西)
河池学院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应
河池学院贸易经济和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化学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经济和化学录取分数线(广西)
河池学院贸易经济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应用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经济和应
河池学院经济统计学和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化学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统计学和化学录取分
河池学院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在广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化学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化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应用化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