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本科)-河北农业大学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国家各级植物保护、农业环境保护、生物科学高新企业、高新技术农业园区、大中专院校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农药生产与经营、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技术与设计、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化学、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研究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理工、对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植物保护(理工、对口) 本专业具有植物保护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技术推广潜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学习化学、植物学、农业经济管理、田间试验与统计、普通遗传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测报基本生产技能和教学技能,能在中高等职业学校、环保、商贸、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农药企业以及各级植物保护站等部门,开展与植保科学相关的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毕业生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河北北方学院
2、专业等级: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开始招收农业硕士研究生。
3、专业简介:
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具备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发生规律及安全防控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在农业、林业、园艺、园林、环保、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从事有害生物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开发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4、: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等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灾害检验检疫、诊断、预测和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专业课程:5、: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药营销学、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等。
6、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硕士生导师5人。
就业升学:7、:
在农药公司、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及各级植保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从事营销、技术开发与推广、企业经营管理及科研、教学、检疫和测报等工作。已与10多个科研单位、80多家农资营销公司和10多个种植基地签订了实习就业协议。主要科研单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主要农资营销企业有: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河北荣威制药有限公司、北京平谷大华山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互联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美国陶氏益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天津华宇农药有限公司、河北家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亿万家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科胜帮集团等;主要种植基地有:内蒙古正蓝旗百根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扎鲁特旗涉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王木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北京金六环农业生态园等。实习、工作区域辐射华北大部。另外,每年约有30%的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
2018年河北北方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河北北方学院
1、专业名称:
2012年沧州工贸学校植物保护专业介绍-沧州工贸学校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现代农艺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人才规格
1.具有热爱祖国、建设农村、创业奉献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程序及关键生产技术。
4.熟悉农村创业、经营及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与推销技巧。
5.能独立完成主要作物周年生产管理及良种繁育技术。
6.掌握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高效综合农业生产技术。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二)学制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三、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大类,即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各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应根据具体教学班(点)的产业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教学班学生的生产经营特色提出个性化要求。
1.公共基础课:德育、语文(实用写作)、数学(实用数学)、体育与健康、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电器常识、实用化学、新农村文化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技能课:
(1)必修课:植物生产基础、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
(2)选修课:农村实用技术类课、农村经济管理类课、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3)生产实践课
(二)时间安排
本专业总计3060学时,合170个学分(讲授与实验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生产实践课,每周30学时计1.5学分)。其中:
1.公共基础课共计612学时,34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
2.专业技能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生产实践课三个部分。其中,必修课1080学时,6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5%;选修课360学时,2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2%;生产实践课1008学时,5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3%。
全学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1:2,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生产实践课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及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四、教学安排
1.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实习实训:2.: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
3.生产实践: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或农户生产结构,按实际生产季节,采用集中或分段多轮回的方式,安排生产实践,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4.辅导:在进行集中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根据农户生产实际进行入户指导、现场诊断及通过通讯网络等手段解决问题。
五、教学要求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学生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农闲时间重点进行理论讲授,农忙时间进行技术指导、安排实习实训。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
1.主干专业课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统一教学与因产(业)施教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公共基础课要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服务“三农”需要的原则,因材施教,保证质量。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主要课程内容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介绍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的能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主要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实用写作)
主要介绍和练习条据合同类、计划总结类、传播告启类、法律诉状类及其他专用书信类的撰写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