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百色学院 |
---|---|---|
软科(综合) | 374 | 555 |
校友会(综合) | 293 | 377 |
武书连 | 522 | 65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17 | 38017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15 | 38639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368 | 54082 | 280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A段 | 350 | 60095 | 280 | |
2021 | 企业委托培养 | 本科二批A段 | 333 | 65779 | 280 | |
2021 | 企业委托培养(招男生) | 本科二批A段 | 318 | 70650 | 28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73 | 7874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72 | 8007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34 | 12561 | 354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348 | 60797 | 28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14 | 15469 | 354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19 | 84034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9 | 23886 | 413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4 | 94218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35 | 143826 | 180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396 | 99704 | 348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396 | 99704 | 348 | |
2021 | 面试合格 | 专科批 | 191 | 206636 | 18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4 | 29303 | 413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5 | 54744 | 180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63 | 29669 | 413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456 | 32292 | 413 | |
2021 | 面试合格 | 专科批 | 204 | 131010 | 180 |
黑龙江科技大学始建于1947年,地处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冰城哈尔滨市,位于风景秀美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高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院校。拥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600余人,在75载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为各行业培养了10余万名优秀人才。
名称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机械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电气类 |
采矿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矿业类 |
矿物加工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矿业类 |
我校执行各地市招办的加分政策投档,按实考成绩分配专业
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实行“区市共建、以市为主”办学体制的普通本科高校。其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专等阶段。77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办学,凝练了“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的“石磨精神”,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为社会输送了近10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四得”专门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按各省(区)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