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湖南工商大学 | 厦门理工学院 | 
|---|---|---|
| 软科(综合) | - | 277 | 
| 校友会(综合) | 306 | 323 | 
| 武书连 | 447 | 41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1 | 38818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4 | 43943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1 | 46235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6 | 50193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22 | 61849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92 | 89620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5 | 6869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1 | 7795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5 | 9441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 | 本科批 | 545 | 12652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4 | 26255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6 | 50193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22 | 61849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08 | 74598 | 43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2 | 13652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21 | 22757 | 46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0 | 33471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7 | 761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9 | 3882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4166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14 | 46167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2 | 47202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3 | 5173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2 | 5223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闽台合作,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496 | 55191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际课程项目 | 本科批 | 495 | 5569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6 | 11988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15 | 146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15 | 146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5 | 1745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国际课程项目 | 本科批 | 497 | 197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湖南商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近五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9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其他项目71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4项,国际招标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量在湖南省省属一般院校中名列前茅。目前是湖南省唯一一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的高校。
学院目前有食堂四个,主要分布在学生宿舍区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情况好。学校遵循"厚德、博学、精明、自强"的校训,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有300余人次的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大赛等全国性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获全国"世博"专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700余人次在湖南省大学生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适应行业广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来,毕业生年度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其中继续深造和到政府机关、司法机构、银行、海关、石油、烟草等行业单位就业比例达4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北京等大中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一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将愈益广阔。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骄人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围绕“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坚持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齐下功夫。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以务实、创新、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被誉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摇篮”。学校连续被评为2004-2006年度、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再获优秀。 
——就业沙龙:人力资源专家来支招。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什么选才?怎样考察人才?这是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在就业中要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学校举办 “把握职场、培育人才、服务海西”就业沙龙,聘请政府部门、知名企业、人才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专家为就业指导高级顾问,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问诊把脉”,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支招。 
就业训练营: 打造就业“梦工场” 
——把“就业训练营”打造成学生就业的“梦工场”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就业训练营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分别在校、系两级开展,就业指 导工作全面落实四个“到人”:即对毕业生的简历制作指导到人,模拟面试体验到人,就业心理辅导到人,对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情况跟踪到人。使毕业生在就业训练营中体验就业流程,提升求职技巧和就业自信心。 “就业训练营”克服了单纯课堂讲学的枯燥指导形式,使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其独特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就业大赛:从模拟、仿真到实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大赛”与其 背后的“就业训练营”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从2004年起开始联合中国移动公司举办大学生就业大赛,从模拟、仿真到实战,为学生就业提供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八届大赛,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参与其中,有上百人通过这个舞台找到中意的“婆家”,有上千人通过背后的“就业训练营”接受了“脱胎换骨式”的训练,更有“百里挑一”的人才通过“绝对挑战”获得心仪的就业岗位。就业大赛已经成为集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于一身,贯彻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品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