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昆明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河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1 | 理科 | 593/588(本科一批)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0 | 理科 | -/612(本科一批) | -/576(本科一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9 | 理科 | -/574(本科一批) | -/576(本科一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8 | 理科 | -/577(本科一批) | -/576(本科一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17 | 理科 | -/538(本科一批) | -/576(本科一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呈贡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重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0 |
海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5 |
广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500元/年,在呈贡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湖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河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呈贡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江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7 |
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9 |
黑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吉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4 |
辽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内蒙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6 |
山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26 |
河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青海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00 |
陕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2 |
云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贵州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8 |
四川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重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广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4 |
湖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湖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山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1 |
江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8 |
福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安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1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1 |
黑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5 |
吉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辽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内蒙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8 |
山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河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天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5 |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亩,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了一大批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重要科技成果,其中屈维德教授首创“冲击消震原理”,应用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刘北辰教授发明了世界首座倒张拱钢索桥;李梦庚教授发明的“粗锡电热连续结晶机除铅铋工艺及设备”,被西方冶金界誉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与戴永年教授发明的“焊锡真空分离铅锡技术”联合构成了现代火法锡精炼技术,推广至全球炼锡厂。同时,学校发明的“内热式多级连续真空蒸馏金属分离技术”世界领先,“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微波冶金反应装置”实现万吨级成套装备自主创新,“顶吹熔炼-闪速熔炼-自热熔炼三炉系联动的镍冶炼创新技术体系”属世界首创,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和新装备将世界锡精炼水平发展到新高度,贵金属合金真空气化分离关键技术构建了新一代绿色高效提炼贵金属技术,灵长类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被评价为人类疾病模型研究的里程碑性工作……,为国家乃至世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云南科教资源比较丰富,既有像昆明理工大学这样的全国著名高校,也有像中科院昆明分院这样的高水平研究机构,省属科研院所也不少。要把这些条件利用好,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要集聚创新人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补上云南创新人才缺乏的短板。” 这既是总书记给全体“昆工人”的崇高荣誉,更是总书记为学校指明的发展方向。遵循总书记的嘱托,昆明理工大学立足云南、融入云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辐射南亚东南亚,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开放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做强优势学科,做特支撑学科,做优新兴学科,做精人文学科,以积极有为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成效,为全国及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7个学院、7个研究院、14个临床教学基地(含10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设有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861人。现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2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3522(不含城市学院)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2489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种;有107个本科专业、35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在全国设有37个函授站(点),43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全省设有16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中心,22个本、专科自学考试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个省级培训基地。
2000年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牵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72项;出版论著2206本、专利授权13832件;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35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省创新团队等56个,甲级资质的设计研究院1所。
昆明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入选学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8项、铜奖22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70项;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学校。目前学校有28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已建成国家级课程32门、教材10部、教学团队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育中心)17个、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项。
昆明理工大学立足学科、地缘优势,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校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丹麦NEXT教育集团共建孔子课堂,是云南-泰国大学联盟的中方牵头高校,在泰国设置了三个境外办学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地方高校新建基地,学校外籍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和中国政府友谊奖。2020年,我校各类来华留学生1013人。在面向周边国家的工程及管理人才培养、国际技术转让,面向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合作研究与师生交流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影响力。
新的历史时期,昆明理工大学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秉承“根植红土、情系有色、坚韧不拔、赤诚报国”的精神和“明德任责、 致知力行”的校训,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以团结之心、实干之力、拼搏之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双一流”创建和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为谱写昆明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砥砺奋进。
对各类加分考生,我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及各省招办的有关规定。
1、校招办地址: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2、邮政编码:650093
3、校招办电话:0871-65194108、0871-65192860(莲华校区)
0871-65915566(呈贡校区)
(高职本科):0871-63346080、63325053
4、联系人:王老师、郑老师
5、E-mail:zsbb@kmust.edu.cn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
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
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4万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我国轴承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的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以基础好、专业宽、能力强和素质高赢得了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在京、津、沪、苏、浙、粤、鲁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受欢迎。学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位居河南高校前列,在河南省教育评估中心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的升学率、就业满意度、工作职位匹配度、对学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均逐年提升。
学校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邮政编码:471023
电子邮箱:zhsb@haust.edu.cn
招生部门:河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
咨询电话:0379-65627125、65627168
0398-5108602(应用工程学院)
0377-63210238(与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
河南科技大学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计算机科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
河南科技大学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