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1 | 17467 |
通信工程(面向泉州) | 520 | 23927 | ||||
通信工程(面向厦门) | 516 | 25259 |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5 | 16810 |
通信工程(面向泉州) | 面向泉州 | 16810 | ||||
通信工程(面向厦门) | 面向厦门 | 481 | 20634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1 |
青海 | 电子信息类(年收费4600元.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59 |
甘肃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云南 | 电子信息类(海甸校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贵州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6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海甸校区)(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4600元/年,在海甸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湖南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海甸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湖北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地点海甸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2 |
河南 | 电子信息类(460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1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1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46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1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9 |
河北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面向泉州) | 566 |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面向厦门) | 561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5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5460元/年,在厦门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6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3.通信工程+080710.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办学地点:厦门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546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厦门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3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0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办学地点厦门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1 |
天津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厦门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94 |
海南大学是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
学校秉承“海纳百川 大道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敬业 厚德弘毅”的校风。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建设行列,先后获得“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等建设支持;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做出“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海南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海南省政府“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学校由此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校以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刘延东、孙春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怀备至、倾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6073亩,全日制学生4.1万人,拥有36个二级学院,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4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门类。作物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植物与动物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工程学科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任教师25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1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长江学者、杰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近40人。在科研平台方面,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培育基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1个省级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21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立项15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批立项2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获批立项4项。
学校依托海南区位优势,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全面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凝练出“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将“支撑引领、特色取胜,高位嫁接、开放创新”确定为办学总体思路,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努力营造“知行合一、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求知治学氛围。近年来,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学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全力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组建协同创新中心三项重大改革,力求打破学院、学科壁垒,强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有组织的科研体系。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聚焦“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重点研究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撑、引领学校相关领域或学科方向成为“海南急需、国家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已达成合作的境外院校、国际科研机构和高校联盟208所(个),分别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已建成国际学生教育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2017年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立“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是旅游学科全国唯一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一批批莘莘学子满怀激情与梦想从五湖四海汇集于此,用青春热血奏响创新奋进之歌。60余年来学校累计培养了近3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造就了遍布全国和海南各大行业的管理与技术骨干,还有一大批人才在境外创业就业。
当前,海南正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海南唯一和全国热带地区唯一、面向南海最前沿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海南大学正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海南省委沈晓明书记对海南大学提出的“要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参谋部、孵化器和后备队”的要求,乘着海南“聚全省之力办好海南大学”的东风,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全局,落脚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实践,在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海南自贸港发展相适应的一流大学。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有464名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被推荐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或中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重点研究所等接收人数占总接收人数的95%。
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
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6%、博士学位者占67%、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6%。有双聘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连续四年进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国百强。2位教授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130个办事或招生机构。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一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6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男篮总冠军。
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的办学实力强,有良好声誉,国际竞争力位居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71名,2003年获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教学质量有保障。近年来,境内外知名高校研究生招生或部分用人单位招聘资料,华侨大学与多数211高校并列同一层次,2020届药学专业毕业生硕博连读进入西湖大学,2022年优秀毕业生直接保研中40%进入985高校,都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最好的肯定。
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以2021年为例,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20%,主要体现有3个特点
一是就业格局稳固质量持续优化
毕业生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就业质量持续优化。凭借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超过四分之一(27.03%)的青年人才工作地点位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等社会经济环境相对发达的城市群;约四分之三(72.89%)的毕业生工作地点位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六省市。以2021届为例,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7195元,其中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平均月薪分别为6454元、8621元和10719元。
二是升学率和升学质量稳步提高
毕业生升学总人数为121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到22.60%,升学中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比例为30.36%,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比例为34.26%,升学本校比例为10.17%;本科生赴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国(境)外高校升学的学生数为234人,比例为20.51%。本科生升学上述类型高校合计95.30%。
同时,我校也是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总数5%。优秀毕业生亦可直接保研985高校,2017-2022年1033名优秀毕业生中有721人直接保研原985、211高校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70%,2022年直接保研“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比例85%,较2017年55%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直接保研985高校347人,占比33.59%,如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三是立足“海西”服务四方经济发展
学校留闽就业人数为2347人,占全校就业人数(已扣除升学、入伍等非生产性劳动就业)的49.13%。“特区”厦门和“经济强市”泉州凭借“地利之便”,分别吸纳留闽就业人数的47.08%和30.29%。从就业单位产业分布看,留闽毕业生就业于福建地方重点产业园区单位的占比为25.78%;就业于福建龙头企业或关键领域单位的占比54.94%,学校持续为服务“海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大批优秀毕业生聚焦前沿、奔赴四方,进入包括腾讯科技、中国商飞、百度、小米科技、字节跳动、科大讯飞、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商汤科技、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等引领国际国内行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工作,投身新时代伟大征程。
具体可查看我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华侨大学哲学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华侨大学哲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福建)
华侨大学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美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美术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就业前景和美术学就业前景,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专业介绍和美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华侨大学通信工程和美术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美术学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美术学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美术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美术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通信工程和美术学录取分
华侨大学广播电视学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播电视学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就业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和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专
华侨大学广播电视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播电视学和通信工程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播电视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广播电视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播电视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广
华侨大学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就业前景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就业前景,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
华侨大学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就业前景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就业前景,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
华侨大学通信工程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舞蹈学(海外教育)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舞蹈学(海外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舞蹈学(海外教
华侨大学通信工程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音乐学(海外教育)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音乐学(海外教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音乐学(海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