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暨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1 | 物理类 | 628/618(本科批) | 626/604(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0 | 理科 | 633/622(本科批) | -/602(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19 | 理科 | -/592(本科批) | 590/571(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8 | 理科 | 607/598(本科批) | 597/589(本科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7 | 理科 | 585/573(本科一批) | 597/589(本科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新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宁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青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534 |
云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8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6 |
海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08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湖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3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4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22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5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8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9 |
上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4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5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2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8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56 |
北京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7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604 | ||||
新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甘肃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36 |
陕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4 |
贵州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531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5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3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91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598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上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7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0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2 |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史称“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2020年进入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强。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跻身全球排名前1‰,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6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我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入选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学校以雄厚的原始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建有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17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广东高校首位。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09年以来以第一专利权人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2017年,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办学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按照“卓尔不凡,臻至一流”的发展定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率先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弘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双引擎”,大力推进“学术华工”“开放华工”“善治华工”“幸福华工”“大美华工”建设,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勇当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安排在第一批次中录取。
以我校招生简章为准
第二十二条 华南理工大学已建立完善的“奖、助、贷、补、减、勤、偿”学生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坚实保障,激励优秀学生取得更大进步。
(一)奖励性资助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等;
(二)保障性资助有国家助学金、社会捐赠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
(三)补偿性资助有中西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 学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020-87110693。
学校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749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9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3人,“珠江学者”50人,教授889人,副教授1063人,博士生导师1052人,硕士生导师2161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6036人,其中本科生29597人,研究生16439人。在校港澳台侨学生13624人,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114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近5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48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现有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等国家级文科平台,有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696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7个国家设立127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正式开学,2021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在东京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2017人,研究生276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4.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6.8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2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98万册。学校设有23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1所。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日期:2021年12月
华南理工大学智能建造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建造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建造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建造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土木类(工程管理)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土木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工程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土木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质量与安全)就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类(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