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聊城大学2020年山东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山东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3 02:57:43 解决时间:2022-11-04 20:49

满意答案

2020年聊城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制药、旅游管理、西班牙语、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工程、标准化工程、口腔医学技术、英语(师范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药工程、日语、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植物生产类(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园林、建筑学、金属材料工程、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哲学、电子信息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工程管理、人工智能、交通运输、食品科学与工程、秘书学、工商管理、护理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教育学(师范类)、化学(师范类)、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工程、电子商务、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金融工程(校企合作,与青岛英谷公司合作)、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药学、生物科学(师范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动物医学、广播电视学、地理信息科学、会计学、环境科学、动物科学、物理学(师范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质量管理工程、行政管理、日语(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历史学类(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教育技术学(师范类)、电子信息工程等66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山东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一、聊城大学山东省录取分数线(2020)
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名省控线
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03164668449
校企合作-493183466
体育类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912252561
二、聊城大学山东省招生计划(2020)
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四年195
历史学类(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四年184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四年237
植物生产类(园艺、种子科学与工程)四年106
哲学四年40
经济学四年104
金融工程四年40
金融工程(校企合作,与青岛英谷公司合作)四年40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四年73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四年36
教育学(师范类)四年15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四年60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四年172
汉语国际教育四年60
秘书学四年26
英语(师范类)四年83
西班牙语四年28
日语四年27
日语(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四年40
广播电视学四年60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四年97
物理学(师范类)四年80
化学(师范类)四年151
应用化学四年80
地理科学(师范类)四年67
地理信息科学四年93
生物科学(师范类)四年130
应用心理学四年60
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年89
金属材料工程四年8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年90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100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59
电子信息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四年160
通信工程四年108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年80
人工智能四年4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年73
软件工程四年80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四年80
网络工程四年8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四年80
土木工程四年193
化学工程与工艺四年155
制药工程四年85
交通运输四年30
环境科学四年120
食品科学与工程四年69
建筑学五年38
生物工程四年132
生物制药四年157
动物科学四年37
动物医学四年73
园林四年59
药学四年40
口腔医学技术四年55
护理学四年40
工程管理四年60
工商管理四年24
会计学四年108
人力资源管理四年34
行政管理四年56
标准化工程四年40
质量管理工程四年27
电子商务四年23
旅游管理四年42
三、聊城大学山东省各专业分数线(2020)
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电子信息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93183466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496177003
金属材料工程503164668
日语(校企合作,与青软公司合作)503164302
植物生产类504161230
金融工程(校企合作,与青岛英谷公司合作)504160957
化学工程与工艺505159318
材料科学与工程505159067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05160202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06158522
生物工程506157527
动物科学506158562
土木工程506157706
工程管理506157055
环境科学507156376
园林507156037
生物制药507156664
动物医学508154326
机械类508154096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508153353
标准化工程508153206
食品科学与工程509151574
交通运输510150413
制药工程510150423
护理学510150797
应用化学511147908
建筑学512145439
通信工程512145404
质量管理工程512145400
网络工程513143936
药学513143906
电子信息工程515140281
旅游管理517137682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17136163
软件工程518134555
人工智能518135011
地理信息科学51913366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21129000
行政管理521128875
电子商务521129273
金融工程521129308
口腔医学技术521129248
西班牙语521129878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521128841
人力资源管理523126673
经济学523125708
广播电视学523126150
哲学524123860
秘书学524124034
应用心理学525122281
工商管理526120758
日语526120492
会计学528117528
教育技术学528116658
法学类528117483
物理学530112659
汉语国际教育530114031
化学532109545
生物科学533108338
数学与应用数学534105807
历史学类536102958
地理科学53899647
教育学54097246
思想政治教育54195653
汉语言文学54293983
英语54687496
四、部分专业介绍
建筑类 建筑学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建筑学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为聊城大学唯一的五年制本科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建筑学专业已成为拥有较强师资力量和较好教学条件、报考率和就业率双高的聊城大学热门专业。依托本专业,学院设有风景园林学(景观建筑设计方向)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各一个。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国家注册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兼职教师5人。以本专业获批聊城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基础,成立“运河沿线城镇规划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所”,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横向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建有建筑模型、建筑物理、建筑CAD设计与建筑摄影等四个实验室,建筑面积500m2,设备总值100余万元。本专业具有专业图书2000余册,期刊20余种,对全体学生开放借阅。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居全校各专业前列。

本专业全部实行小班授课辅导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高年级可参加实际工程实践的锻炼。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勤奋、务实、博学、创新的进取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建筑设计竞赛,在校学生设计方案获得省级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毕业生能在建筑设计院所、房地产开发、城镇建设及管理等部门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工作。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环境意识,适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富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系统掌握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目标2: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环境意识,适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 目标3: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未来几年可成为就业领域内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工程、化工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办学条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置于2006年,现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专业。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生100人左右。 本专业30名专任教师中有6名教授,12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13名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专任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研发项目12项;承担各类教研项目8项。此外,本专业外聘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内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聊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室与实训中心面积达5000m2,仪器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改性”、“性能测试”、“结构表征”等工程实践平台,并依托各科研实验室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充分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鲁西化工集团、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东信塑胶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学生实习基地,同时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企业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机结合,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共融协同育人。

办学特色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比较突出。 (1)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教学条件一流,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高。 (3)构建并完善了三个学段、两次分流、三种类型人才分类培养的“三二三”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先进,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方面成效显著。 (4)突出工科特色,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增加实验学时数、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比例,增加了开放实验项目。构建了具有工科特色的教育和教学管理体制,大力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5)学科支撑专业发展,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为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参与开放性、设计性和系统性的实验提供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6)重视专业老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专业的成长发展以及思想生活的进步提高提供帮助。

办学成果

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专业,并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近5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金宇杯”高分子技术实用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33项;承担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44项,参与学生近200人,结题项目成果共计28项,其中发表论文24篇,申请专利4项。

就业前景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在支撑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为鲜明指向,围绕山东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已发展成为高分子合成与工艺和聚合物加工与改性的重要科研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和企业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在40%左右,名列学校前茅,一次就业率92%左右,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电子信息类 人工智能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例如: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基于用户兴趣的智能算法推荐技术。
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就业方向
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等。
林学类 园林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与模式,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具备植物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等领域和部门从事园林植物繁育栽培,风景区、公园、城镇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目标1:能够运用园林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发现、研究与解决园林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2:具备园林专业的实践能力,运用现代工具从事园林植物生产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等工作。 目标3:能够跟踪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熟悉专业标准及国际规范,通过实践锻炼,具备园林领域的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组织实施等能力。 目标4: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具备多学科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 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深造或其他学习渠道,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主干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美术、画法几何、生态学、测量与遥感、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绿地建植与养护等。

办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教师1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占61.1%;其中教授2人,占10.5%,副教授7人,占36.8%。“双师型”教师8名,占校内专任教师总数的42.10%。外聘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3人。教师的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 拥有生态环境保育与生物资源创新利用”山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新建园林虚拟仿真实验室、园林模型实验室、园林工程实验室、园林生态实验室、园林植物实验室和植物标本室,扩建园林制图和规划设计、园林美术室等实验室,拥有实验室、准备室、科研室面积共1109.6平米,仪器设备265台(件),仪器设备价值420万元。 园林专业校内教学实习基地有3000平方米聊大花卉园、4000平方米的植物生态园,6万余平方米的校内植物生产园等实习基地,截止2017年已建设7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办学特色

1.专业优势: 种质资源选育与开发、园林规划设计优势突出。国槐新品种 ‘聊红’槐选育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与生命科学院共同选育的“黄金冠”桃新品种选育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两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聊红’槐获得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认证,成为聊城市市树,并在全国四省区推广应用;规划设计方面专业教师设计的名人岛已建成为聊城的标志性景点,第八届中国(常州)花博会展园“北京园”设计荣获设计金奖等。 2.专业亮点: 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考研率每年在30~40%,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五年后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通过科技服务培训、科技特派员服务等方式,为鲁西北地区培养专业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技术骨干300人以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0余人次,服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3.产学研结合特点: 园林专业应用性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在发展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培养机制,产学研相互促进,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全面发展。本专业教师积极服务社会工作,与企业合作攻关课题等,横向课题项目4项,课题经费达60余万元。老师们把自己科研工作的新进展、新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上,使教学内容得到补充和更新;分解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提供给学生作为毕业论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现场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压缩理论讲授的学时,更多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解析成功案例来融汇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教学法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理解设计方法。《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部分课程通过现场演示教学、到现场到基地和案例式教学等不同组织方式开展教学。 探索“三三一四”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和“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师型”双导师制,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园林专业通过外聘教师,外聘教师把丰富的实践知识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初步建立一批与行业紧密联系的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逐步探索形成高校与行业和地方合作办学途径,创新与行业优势企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成果

1.培养毕业生 已培养毕业生约1000人。近三年考研率在30%~40%。近三年就业率,2016年95.45%;2017年95%;2018年91.38%。 2.学生获奖、社团活动 2005年“新农科技社”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绿苑创业小组”6名学生创作的《绿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获全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代表山东省参加第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15年~2018年获得华东地区CAD竞赛、全国3D数字建筑设计竞赛、山东省风景园林专业优秀毕业设计等奖项共计20余项。 3.搜集的种质资源 国槐新品种‘聊红’槐选育成果通过省级鉴定,“黄金冠”桃新品种选育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两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红果’椿新品种正在选育中。 4.精品课程、教材等 出版专著1部,主编园林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副主编园林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现有在线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花卉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昆虫学》、《生物化学》等。 5.专业荣誉称号 2012年园林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聊城大学优秀教学团队,4名专业教师被地方政府和企业聘为科技特派员,1人获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人获评“聊城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6.教学奖励 2018年园林专业教学团队“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334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数字科技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专业教师到园林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荣获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园设计金奖、特别金奖各1项。 近三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项,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2项,校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二、三等奖各1项,全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校级精品课程3门。 7 教研项目 教研论文 园林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共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52项,总经费1723.5万元;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9篇,国家发明专利9项;主持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3项,厅级1项,校级2项。

就业前景

1. 就业方向: 1)高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相关部门从事生产技术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3)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 2. 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园林正处于一个紧缺并蓬勃发展时代。据预测,今后的5年内将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园林工程等企业;届时将需要一大批出身于园林类专业的高层次的管理及技术人才。因此,对于无论是向往技术工作还是管理工作的同学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总的来说这个专业的就业是非常紧俏的,人才供小于求的幅度跨越70%以上。大学毕业生人才招聘会上,园林专业人才成为亮点,逐渐成为职场新宠。 3. 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发展情况 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上升,继续保持着以公司签约保障就业,以考研提升就业的传统优势,毕业生求职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升,在专业领域呈现较强的后续发展能力,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学生就业去向越来越多元化。2018届考研率47.46%,就业率达90.62%。 学院组织辅导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家访等形式,开展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90%的学生对自己升入大学所取得的进步感到满意,认为自己在学习、人际交往、独立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10%

电子信息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 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 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 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 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 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 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 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 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 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 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 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 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 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 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 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 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 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 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 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 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 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 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 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 (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 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 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 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 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 (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 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 (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 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 学(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 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山东,面向全国师范教育,以“卓越教师培养”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语言学+文学+语文学”为特色,致力于培养热爱教育事业、道德情操高尚、人文素养深厚,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了解国内外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育人能力、发展能力与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能力,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和学生管理工作的语文教师,未来成长为卓越教师。

主干课程

基础写作、现代汉语、普通话、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与利用。教育学概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办学条件

一、优秀的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在岗专业教师4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其中,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二、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成果。历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多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0多项。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特色文献与文化“双创”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二批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是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学术成果也非常显著,先后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夏衍电影文学三等奖1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0余项,省级其它科研奖励20余项,省教育厅科研奖励50余项。

办学特色

一、多层次的专业培养体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形成包括本科、硕士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本科专业包括普通本科生与免费师范生不同的培养类型,研究生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生和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领域的硕士生招生培养。为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二、丰富有效的实践教学。1、本专业起源于师范教育,一致对语文教师的基本技能非常重视,,并逐步形成了以写作、普通话、演讲、阅读、书法等教师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全能训练体系。1992年起成立第二课堂,专门对学生实施专业技能培训与达标测评工作,这大大锻炼和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才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成才的需要,我们又将传统的五项全能,调整为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教师礼仪、教学技能新的五项基本技能,并与第一课堂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的提高。2、新世纪以来,该专业又启动了学生阅读“百部文学名著工程”,旨在倡导学生阅读经历史检验的文学名著,用人类最优秀的文学来填充大学生的读书空间,打造“书香学院”,2014年以来,又开设了“百部文学名著工程教师责任田”、“名著导读大讲堂”等活动,对学生阅读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对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人文品格、人生境界、创新性思维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注重培训强化专业基本技能。这一直是本专业的一个传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本专业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归纳为写作、普通话、演讲、阅读、书法五项基本技能,并在学生第二课堂进行了系统的训练和测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我们将传统的五项全能,调整为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教师礼仪、教学技能新的五项基本技能,与此相关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和第二课堂的技能训练测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更为有效的效果。二、注重学科平台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该专业历经40年的发展,学科建设成绩优异。语文教学论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一直是两个传统的省级重点学科,后来有增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2007年与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被评为省级、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中国语言文学被批准为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辖有七个二级学科均可授予文学硕士学位,同时还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语文)也均可授予硕士学位。2017年,汉语言文学专业又被批准为博士学位申请建设点。石兴泽教授的视频公开课《走进老舍》2014年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群2014年获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三、教学改革,求实创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注重中文师范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

办学成果

早在1993年,本专业的教学成果《高师语文学科专业技能培养规程》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高师中文专业教学体系建构》1997年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新世纪,本世纪初,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为目标,本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依然踵事增华。教学成果《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09年获得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年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就业前景

该专业为传统基础专业,就业前景良好:一是能够在中小学等基础教育一线学校进行语文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教师;二是面向更高层次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人才,通过考硕、考博,成为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致力于人文科学的研究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三是面向新闻文艺出版部门、政府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成为从事文学评论与创作、新闻报道以及文化宣传、行政文秘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目标1:系统掌握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目标2: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环境意识,适应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 目标3: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相关复合材料为主)行业发展,能够在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专业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未来几年可成为就业领域内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机械制图、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一)、材料科学基础(二)、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二)、压电物理、材料合成与制备、无机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原理、新型结构材料。

办学条件

本专业依托聊城大学教学楼、实验管理中心、图书馆、网络中心和材料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目前,实验室总面积3000 m2。本专业拥有ZEISS-SUPRA 55场发射扫描电镜、SPA-300HV多功能可控环境扫描探针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D8)、Netzsch同步热分析仪、PerkinElmer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岛津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日立F7000荧光光谱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TF Analyzer 2000铁电分析仪、TDL-F40型光学晶体生长炉、HTRH 70-30018型多功能炉、激光干涉仪SP-S、宽频介电和阻抗谱仪Concept 40、激光器(Surelite EX)等先进仪器和设备。已基本建成包括“材料合成制备平台”、“材料加工平台”、“材料性能测试平台”、“材料结构表征平台”等科研与教学公用的实验平台。并依托材料学院各专业科研实验室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集教学、科研、实习、培训功能为一体产学研基地,保证生产性实训占实训的80%以上,企业学习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见习、实习等重要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校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实践单位包括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峰发光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泰一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欣乐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光缆有限公司等企业。

办学特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 1、落实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引派结合、校企互通”,通过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建设以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搭建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平台,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2、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集教学、科研、实习、培训功能为一体产学研基地,保证生产性实训占实训的80%以上,企业学习阶段完成专业核心课的教学、见习、实习等重要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通过“校企互聘,双向流动”的方式,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 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坚持教学规范化管理,重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逐步完善。为了实现对教学过程的适时监控,根据监控与评价的原则,组建以院系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督导组织,负责对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督导、考核与评价。 4、重视专业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学思想生活的认识起到很好的帮助。

办学成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聊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大赛等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30多项,承担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50余项,参与学生近200人。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3.20%,其中考研录取率达40.56%,支援西部计划占0.7%,专业对口率达85.03%。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50%,其中考研录取率达45.75%,专业对口率达87.67%。考研率稳居聊城大学前列。

就业前景

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和科学的发展,无论是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医用领域还是航空领域,材料学都面临着技术突破和重大产业发展机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知识,知识面较宽,能在化工、建材、光电、能源、航天及军事等领域从事材料的制备、成型加工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以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光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也显得异常活跃。很多日用化工类、机械加工类、石油化工、钢铁制造类企业都需要材料及相关工程方面的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高分子合成、化学纤维、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现代喷涂与包装材料、陶瓷、水泥、家用电器、电子电气、汽车厂、钢铁企业、石油化工、制造企业、航天航空等企业从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及贸易部门工作,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还可以到政府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等应用领域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教育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处理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子线路、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数据与算法、MATLAB语言及应用、DSP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等。

办学条件

(1)教学设备 本专业教学设备丰富,价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 (2)教师队伍建设 在20年的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22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博士10名,硕士10名;外聘教师5名。 (3)实习基地 本专业作为宽口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从办学开始,学院就加大对实习实践的支持,现有固定实习基地山东神绘激光设备有限公司,山东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太平洋(聊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些实习基地研发、生产实力强,有固定的实验室,生产车间,管理队伍,完全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要求。 (4)现代教学技术与应用 本专业教学紧跟教学改革步伐,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方法方式改革,教室全部建为多媒体教室,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EDA技术》等,同时开展网络化辅助教学,建设精品课程网站。这些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大大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科研水平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4项、省部级及其他项目十余项,在Optics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Optics Communications,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等国内外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转化专利成果1项。分别承办了“泰山学术论坛”、 “国际光纤传感学术前沿论坛”等会议,参加国际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00余人次。

办学特色

(1)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本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积极申请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科技攻关计划等,在创新中让实时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可以参加到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的协同创新教育中,学生在参与技术改进创新中不但锻炼了自己,还增加了找工作的机会。 (2)合作办学 学院以服务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围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紧密校企对接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校“三二三”培养模式,自2010年开始与鲁西化工集团、青软实训两个单位合作办学,采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行“3+1”订单式培养,利用企业的有利条件进行项目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实践中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提高了应用和实践能力,更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变。 (3)教学管理 学院认真落实聊城大学教学规范、聊城大学实验教学与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结合学院实际,学院又建立并实施了《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和系部主任听课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间随机听课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考勤管理规定》、《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督导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老教师观摩课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训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学生导师制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开展教研室和实验室活动的意见》等20余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述制度的贯彻和实施,使得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有章可循,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监控教学质量的氛围,发挥了稳固教学中心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各个方面的工作。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内容,在省内外开展广泛调研,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完善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成果

(1)在校生规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20年来,累计培养1300余人,该专业2018年招收新生153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79人。 (2)毕业生发展情况 纵观毕业生发展情况,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相对广泛,其中,就业单位包括山东联通市场部、山东电信、中通客车等。其中大型企业(1000人以上)占22.2%,中型企业(200-1000人)占约40.8%,小型企业(200人以下)占12.3%,其他占24.7%。 (3)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从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看,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十分认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工作比较稳定。我院配备创新实验室,该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017-2018学年,本专业学生在第十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等赛事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同时,获得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1项,部分单位对我院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积极评价。

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大致有以下发展方向,微电子产业、通信产业、光电子产业、计算机硬件、数字家电、互联网产品、物联网产品、大数据硬件产品、嵌入式应用等电子信息产业,这些方向都是支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专业,正朝着信息化,集成化,规模化发展,所以要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员引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中专 2022-11-04 20:49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重庆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重庆分数线

    1楼

    2020年聊城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质量管理工程、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等4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海南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海南分数线

    2楼

    2020年聊城大学海南省招生专业: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旅游管理、行政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等7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海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广西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广西分数线

    3楼

    2020年聊城大学广西招生专业:英语、行政管理、园林、地理信息科学、汉语言文学、应用心理学、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师范类)、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教育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等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广东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广东分数线

    4楼

    2020年聊城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法学类(计划类型:全省计划)(住宿费:待定)(外语语种:不限)(办学地点在山东省聊城市)、生物制药(计划类型:全省计划)(住宿费:待定)(外语语种:不限)(办学地点在山东省聊城市)等2个专业。2020年聊城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湖南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湖南分数线

    5楼

    2020年聊城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旅游管理等2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湖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聊城大学湖南省录取分数线(2020)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湖北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湖北分数线

    6楼

    2020年聊城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质量管理工程、会计学、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应用心理学、化学(师范类)、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8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湖北省录取分数线(供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河南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河南分数线

    7楼

    2020年聊城大学河南省招生专业:化学(师范)、电子商务、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土木工程、英语(师范)、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机械类、汉语言文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师范)等14个专业。2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江西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江西分数线

    8楼

    2020年聊城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通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金属材料工程、生物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质量管理工程、旅游管理、地理科学(师范类)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安徽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安徽分数线

    9楼

    2020年聊城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2020年聊城大学安徽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2020年山东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聊大山东分数线

    10楼

    2020年聊城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制药、旅游管理、西班牙语、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工程、标准化工程、口腔医学技术、英语(师范类)、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药工程、日语、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植物生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