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地理科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2021 | 527(地理科学(师范类)) | 494 |
2020 | 538 | 506 |
年份 | 地理科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2019 | 517(地理科学(师范类)) | 492 |
2018 | 505(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491(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2017 | 496(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484(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年份 | 地理科学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2019 | 546(地理科学(师范类)) | -- |
2018 | 553(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2017 | 528(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培养目标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环境意识,适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系统掌握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富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标1:系统掌握化学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 目标2: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与环境意识,适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质; 目标3: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与管理、新材料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未来几年可成为就业领域内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加工工程、化工原理、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等。
办学条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设置于2006年,现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专业。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生100人左右。 本专业30名专任教师中有6名教授,12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13名硕士生导师。近年来专任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研发项目12项;承担各类教研项目8项。此外,本专业外聘12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内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聊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室与实训中心面积达5000m2,仪器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改性”、“性能测试”、“结构表征”等工程实践平台,并依托各科研实验室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充分保障。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包括鲁西化工集团、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东信塑胶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学生实习基地,同时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企业技术支持等方面有机结合,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共融协同育人。
办学特色
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比较突出。 (1)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教学条件一流,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高。 (3)构建并完善了三个学段、两次分流、三种类型人才分类培养的“三二三”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实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先进,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方面成效显著。 (4)突出工科特色,重视实践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增加实验学时数、减少验证性实验、加强开放性、综合性、设计型实验比例,增加了开放实验项目。构建了具有工科特色的教育和教学管理体制,大力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5)学科支撑专业发展,科研促进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学历层次高,所承担的研发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为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参与开放性、设计性和系统性的实验提供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6)重视专业老师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专业的成长发展以及思想生活的进步提高提供帮助。
办学成果
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专业,并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斐然。近5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金宇杯”高分子技术实用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方面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33项;承担聊城大学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基金44项,参与学生近200人,结题项目成果共计28项,其中发表论文24篇,申请专利4项。
就业前景
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分子材料在支撑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迫切需求。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为鲜明指向,围绕山东省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特点,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已发展成为高分子合成与工艺和聚合物加工与改性的重要科研开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作风朴实、工作踏实、综合素质高,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和企业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率一直在40%左右,名列学校前茅,一次就业率92%左右,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素养,师德高尚,系统掌握地理学知识、理论与方法,了解科学发展前沿,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地理教学能力,能够创新性开展中学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者,以及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等。
办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完善:将教学经费投入纳入年度预算,优先安排本科教学资源建设及日常运行经费,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在教学经费投入机制上,采用“基本运行+专项”模式,教学基本业务费及校内教学专项经费可统筹统一安排,同时重点支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条件改善以及教学改革等教学专项经费的申报。 (2)教学经费支出稳步增长: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及教学改革、教学实习实践、教师培训和其他教学专项经费等支出逐年增长,加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建设、省特色名校建设等、省高水平立项建设专业专项经费支持,2017-2018学年地理科学专业共获得380.6万元的经费支持,确保了日常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和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3)教学经费分配、使用合理: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经费分配机制,有严格的教学经费管理办法,经费使用效益明显。教学基本运行经费投入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运行经费由教务处依据学生人数、承担实验实习教学工作量等指标进行分配,每年年初一次性拨付。教学专项经费方面,组织相关部门编写项目申报书,经评审后下达项目预算,并纳入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2.教学设备 地理科学专业建有7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个教师教育实训室以及5个小型教室。建有10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地球科学馆和地理科技园,2017年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保育与生物资源创新利用实验室立项,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970余万元。 拥有专业图书资料22689册、总价值86.2万元,专业学术性期刊5167册。学校图书馆购置了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学校图书馆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在学生入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练习,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3.教师队伍建设 (1)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校聘百人计划1人,13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职称比占73.3%;硕士1人,博士11人,50岁以下教师的博士比为100%。经常性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董杰教授、李红教授、张重阳教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刘子亭副教授被评为大学生良师益友、师德标兵。 地理科学专业大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于世永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等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韩广轩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朱秉启研究员为产业教授,聘请了河南大学秦耀辰教授、山东省教学能手马春玲等18位优秀教师作为本科生校外指导教师,来校指导团队建设,与本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发展,实施了本科生“双导师制”培养。 (2)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依托自然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和地理科学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4支校级教学团队。派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学工作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派出刘加珍博士赴美访学,提升学术水平。 (3)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专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共2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成果获得省级科研奖励多项。东平湖湿地科研团队在湖泊湿地环境演化与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 4.实习基地 地理科学专业设有河北秦皇岛、豫北太行山区大型野外实习基地2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在聊城市、泰安市建立了40余所教育实习基地、聘请25位优秀中小学教师为教育实习校外指导教师,为地理教育类师范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育实习提供了保障。形成了理论、实践、职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5.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 (1)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组织地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习,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 (2)网络教学:利用校园网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学》校级网络教学师范课程的功能,实施网络教学,师生在线交流和答疑; (3)教学资源建设:专业课程资料均上网发布,利用学校电子文献资源建成了课程电子文献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课程资源。
办学特色
1.开展了产学研协同育人,增强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竞争力 (1)建立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学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资源库、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评价培养质量;建立了与地方政府间人才协同培养协议。大力实施了优秀中学地理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2)构建了“一二三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指地理科学专业以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二”是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三”指以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培养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四”是通过课堂教学、野外与实验室实习实验、中小学教育实习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四条途径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3)通过分段培养、专业分流和专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在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在第一学年末,根据学业成绩和志愿,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选拔,选择品行端正、成绩优秀、志愿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学生进入地理科学专业,开展专业学习。在第二至第四学年,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实习、创新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开展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2.实施了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计划,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创新“一二三四”模式,实施优秀人才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社会发展对中学地理师资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一二三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目标,将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二者充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野外实习与课程实验、中小学教育实习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四个途径,实施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2)课堂教学、实验操作、野外实习三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通过实验室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地理学实验分析方法;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验证和深化专业知识理论,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并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思维。通过三者的充分结合,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地理科学专业素养和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养成。。 (3)突出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师优秀职业品德的培养。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有着崇教尚学的光荣传统,扎根于齐鲁大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地理科学专业充分发挥师德标兵的榜样示范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向优秀教师师德作风学习活动。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学生家访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形成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在95%以上。
办学成果
1.毕业生就业率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在思想上积极上进,业务上肯钻研,善于吸收新知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一些学校提前1年来校与学生签订工作协议。同时,140余名学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以人民教师职业为荣,在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勇于进取,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其中,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小学领导和教学骨干。以聊城市为例,毕业生中有36名任校长、副校长职务,2人被评为聊城市十佳校长,获省级教学能手5人、获省优质课9人、获水城名师7人,地、市级教学能手数十人。 对2018届地理科学专业79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100%;就业率为93.7%,其中考取研究生45.6%、担任中学地理教师及考取选调生占48.1%。 2.就业专业对口率 对2018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学教学和读研究生,也有部分毕业生考取选调生等到党政部门就职;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1.1%。 3.毕业生发展情况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有140余名学生考取985、211等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生。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中,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或教学骨干,其中获省级教学能手5人、获省优质课9人。 4.就业单位满意度 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大多在中学任职教师,工作发展普遍良好。很多中学校长对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扎实、教师职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出色,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奉献,谦虚好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对于考取了研究生的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科院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表达了较高的认同。他们认为,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培养潜质。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聊城大学特色专业。地理科学类在2013-2017年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中分别位居全国同专业类高校中的前20%,分列第48位、第37位、第49、第44位和第38位。在2018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地理科学专业列第48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地理科学类在全国140多所高校中属于B+水平,地理科学专业均在山东省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二位。
就业前景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地理教学能力,能够创新性开展中学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者,以及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山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4 |
黑龙江 | 地理科学(师范类)注该校以.上专业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江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3 |
山东 | 地理科学(师范类)(学费待定)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7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费待定) | 52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地方专项计划)(学费待定) | 10 | |||||
河南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地理科学(师范)(学费待定) | 文科 | 3 | ||||
广西 | 地理科学(理工类,师范,4年)(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贵州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地理科学(师范)(学费待定) | 文科 | 6 | ||||
陕西 | 地理科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山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5 | 51429 |
黑龙江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9 | 34406 |
江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80437 |
山东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7 | 96694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94 | 163456 | ||||
广西 | 地理科学(师范,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67354 |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等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二个
聊城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高
聊城大学地理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科学就业前景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地理科学专业介绍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这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