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地理科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 2021 | 527(地理科学(师范类)) | 496 |
| 2020 | 538 | 505 |
| 年份 | 地理科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 2019 | 517(地理科学(师范类)) | 492 |
| 2018 | 505(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491 |
| 2017 | 496(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485 |
| 年份 | 地理科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
| 2019 | 546(地理科学(师范类)) | -- |
| 2018 | 553(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 2017 | 528(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师范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与CAD、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等。
办学条件
1.发展历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依托化学学科始建于1993年,1994年开始招收“精化化工”专业专科生,1995年开始招收精细化工专业本科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规划专业设置,把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有机化工、无机化工、橡胶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电化学工程、工业催化、生物化工、环境化工、能源化工等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此,我校于1998年将精细化工专业更改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999年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培养了1700余名本科毕业生,现有在校生1280名。该专业2012年被聊城大学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被山东省确定为高等学校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自筹经费立项建设专业(群)核心专业,201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2019年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高端化工核心建设专业。 2.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名,副教授13名,讲师1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1%。专职教师中年龄在35岁(含)以下的有12人、36-50岁之间的有16人,50岁(含)以上9人;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7人,兼职教师12名,“双师型”教师16人,占教师总数的43.2%;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以及中科院系统,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爱岗敬业、具有进取心,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设施 该专业现有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4个基础化学实验室,4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如仪器分析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有机精细合成单元反应实验室,化工热力学实验室,化工技术装备见习室以及精细化工工艺实验室,化工专业实验室,化工工程技术创新实验室三个专业实验室,具有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专业实习(实物)仿真化工厂,同时配合学校工科专业虚拟仿真平台建设,该专业具有化工工艺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装备拆装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原理虚拟仿真实验室,化工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型精密化学分析仪器虚拟仿真实验室。另外具有科研实验室面积达到1.32万平米,实验室装备条件良好,仪器设备总价值约一千万元,保障了实验、实习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整合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构建了基础化学实验-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实训、仿真模拟-化工专业实验、见习-化工创新实验的校内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三实一创”(实验-实训-实践-创新)加“一虚一模一实”(虚拟仿真-模型见习-工厂实习)的实践教学格局,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达到100%,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拥有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21个,保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自制PPT多媒体课件授课,并建设开通了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网站;另外专业图书资料也较为丰富,专业有关图书共13274册,专业有关期刊共605种,其中中文 396 种,外文209种,这些都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4.实习基地 依据学校省级工程实训中心,结合学院实训室和仿真化工厂建设,加强校内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仿真实习等实习环节,实现了校内实习;与鲁西化工集团、华泰化工、奥克特化工、阿华制药等当地知名化工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6处,保证了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实践教学的实施,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格局,完全可以满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业见习和生产实习工作。
办学特色
1.特色鲜明的化工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内外工程教育实践平台突出 以“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能力”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级化工工程技术人才,初步构建“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和“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始终以培养本科化工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人为本,兼顾社会的需求,进行自愿分类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很有多人已经成为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依托校级化学化工教学实验中心,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依托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能力;依托化工综合实训室、化工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化工实验实训室和化工实物仿真工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依托产学研基地等,打造以化工企业为主阵地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工程设计、工程技术及产品研发与推广能力。 2.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教师着眼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务实求新的敬业精神,自然渗透到学生的培养中。形成了教学和科研并重的良好学术氛围,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化工分离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储氢与储能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优势。教师的科研方向与主讲课程紧密结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中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建立院级“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科研平台,打造化工科学研究特色。
办学成果
已培养2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成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部门科研、教学、技术或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化工、化学、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05年起,本专业与鲁西化工、潍坊润丰化工、聊城东泰农化等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培养化学化工人才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2011年与鲁西化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高级化工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企业需求设置课程,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化管理,联合编写实验讲义,强化实践教学,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5和2016届170余名毕业生,已全部进入企业工作,迅速成为企业一线骨干力量。 本专业与鲁西化工、阳谷华泰化工、聊城阿华制药等当地知名化工企业联合建立了6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聊城市质检局联合成立了“聊城大学—聊城市质检局技术协作中心”、与阳谷华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家橡胶助剂工程技术中心—聊城大学实验室”等产学研基地,形成了“多方联动”的产学研长效机制;近五年承担8项企业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了部分技术难题、联合开发了新产品、新技术等,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持。 本专业(群)建设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紧密对接,通过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素养,师德高尚,系统掌握地理学知识、理论与方法,了解科学发展前沿,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地理教学能力,能够创新性开展中学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者,以及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研究等。
办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完善:将教学经费投入纳入年度预算,优先安排本科教学资源建设及日常运行经费,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在教学经费投入机制上,采用“基本运行+专项”模式,教学基本业务费及校内教学专项经费可统筹统一安排,同时重点支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条件改善以及教学改革等教学专项经费的申报。 (2)教学经费支出稳步增长:近年来,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及教学改革、教学实习实践、教师培训和其他教学专项经费等支出逐年增长,加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建设、省特色名校建设等、省高水平立项建设专业专项经费支持,2017-2018学年地理科学专业共获得380.6万元的经费支持,确保了日常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和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3)教学经费分配、使用合理: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经费分配机制,有严格的教学经费管理办法,经费使用效益明显。教学基本运行经费投入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运行经费由教务处依据学生人数、承担实验实习教学工作量等指标进行分配,每年年初一次性拨付。教学专项经费方面,组织相关部门编写项目申报书,经评审后下达项目预算,并纳入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2.教学设备 地理科学专业建有7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1个教师教育实训室以及5个小型教室。建有10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地球科学馆和地理科技园,2017年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保育与生物资源创新利用实验室立项,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达970余万元。 拥有专业图书资料22689册、总价值86.2万元,专业学术性期刊5167册。学校图书馆购置了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学校图书馆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在学生入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练习,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3.教师队伍建设 (1)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校聘百人计划1人,13人为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级职称比占73.3%;硕士1人,博士11人,50岁以下教师的博士比为100%。经常性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董杰教授、李红教授、张重阳教授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刘子亭副教授被评为大学生良师益友、师德标兵。 地理科学专业大力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了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于世永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等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聘请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韩广轩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朱秉启研究员为产业教授,聘请了河南大学秦耀辰教授、山东省教学能手马春玲等18位优秀教师作为本科生校外指导教师,来校指导团队建设,与本专业教师一道指导学生发展,实施了本科生“双导师制”培养。 (2)大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依托自然地理学省级重点学科和地理科学专业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4支校级教学团队。派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高等教育研究与交流,更新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教学工作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派出刘加珍博士赴美访学,提升学术水平。 (3)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教师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专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共2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成果获得省级科研奖励多项。东平湖湿地科研团队在湖泊湿地环境演化与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在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 4.实习基地 地理科学专业设有河北秦皇岛、豫北太行山区大型野外实习基地2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了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在聊城市、泰安市建立了40余所教育实习基地、聘请25位优秀中小学教师为教育实习校外指导教师,为地理教育类师范生为期半年的集中教育实习提供了保障。形成了理论、实践、职业发展密切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 5.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 (1)全部使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组织地理科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学习,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教学; (2)网络教学:利用校园网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学》校级网络教学师范课程的功能,实施网络教学,师生在线交流和答疑; (3)教学资源建设:专业课程资料均上网发布,利用学校电子文献资源建成了课程电子文献数据库,并及时更新课程资源。
办学特色
1.开展了产学研协同育人,增强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竞争力 (1)建立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学三方协同育人机制: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资源库、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评价培养质量;建立了与地方政府间人才协同培养协议。大力实施了优秀中学地理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2)构建了“一二三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指地理科学专业以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二”是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二者充分结合;“三”指以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培养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四”是通过课堂教学、野外与实验室实习实验、中小学教育实习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四条途径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3)通过分段培养、专业分流和专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在第一学年按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在第一学年末,根据学业成绩和志愿,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规模等因素,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选拔,选择品行端正、成绩优秀、志愿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学生进入地理科学专业,开展专业学习。在第二至第四学年,通过课程学习、教育实习、创新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开展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2.实施了卓越中学地理教师计划,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创新“一二三四”模式,实施优秀人才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并结合社会发展对中学地理师资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一二三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优秀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目标,将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二者充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野外实习与课程实验、中小学教育实习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四个途径,实施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2)课堂教学、实验操作、野外实习三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建设,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通过实验室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地理学实验分析方法;野外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验证和深化专业知识理论,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并培养学生形成专业思维。通过三者的充分结合,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地理科学专业素养和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养成。。 (3)突出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教师优秀职业品德的培养。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有着崇教尚学的光荣传统,扎根于齐鲁大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地理科学专业充分发挥师德标兵的榜样示范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向优秀教师师德作风学习活动。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班级管理、学生家访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形成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近年来学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在95%以上。
办学成果
1.毕业生就业率 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在思想上积极上进,业务上肯钻研,善于吸收新知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一些学校提前1年来校与学生签订工作协议。同时,140余名学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以人民教师职业为荣,在工作岗位上甘于奉献、勇于进取,为基础教育贡献力量。其中,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小学领导和教学骨干。以聊城市为例,毕业生中有36名任校长、副校长职务,2人被评为聊城市十佳校长,获省级教学能手5人、获省优质课9人、获水城名师7人,地、市级教学能手数十人。 对2018届地理科学专业79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100%;就业率为93.7%,其中考取研究生45.6%、担任中学地理教师及考取选调生占48.1%。 2.就业专业对口率 对2018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学教学和读研究生,也有部分毕业生考取选调生等到党政部门就职;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1.1%。 3.毕业生发展情况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有140余名学生考取985、211等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生。在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中,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长或教学骨干,其中获省级教学能手5人、获省优质课9人。 4.就业单位满意度 地理科学专业的毕业学生大多在中学任职教师,工作发展普遍良好。很多中学校长对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基础扎实、教师职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出色,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奉献,谦虚好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对于考取了研究生的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科院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表达了较高的认同。他们认为,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培养潜质。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聊城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聊城大学特色专业。地理科学类在2013-2017年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估报告》中分别位居全国同专业类高校中的前20%,分列第48位、第37位、第49、第44位和第38位。在2018广州日报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中,地理科学专业列第48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地理科学类在全国140多所高校中属于B+水平,地理科学专业均在山东省同类专业中排名第二位。
就业前景
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地理教学能力,能够创新性开展中学地理教学的优秀教师、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者,以及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人口、资源、环境等科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山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 | 4 |
| 辽宁 |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费待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黑龙江 | 地理科学(师范类)注该校以.上专业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江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 | 3 |
| 山东 | 地理科学(师范类)(学费待定)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四年 | 78 |
|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费待定) | 115 | |||||
| 河南 | 地理科学(师范)(学费待定)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广西 | 地理科学(理工类,师范,4年)(学费待定)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贵州 | 地理科学(师范)(学费待定)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陕西 | 地理科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山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5 | 51429 |
| 辽宁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43040 |
| 黑龙江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9 | 34406 |
| 江西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2 | 80437 |
| 山东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96 | 158329 |
| 地理科学(师范类) | 527 | 96694 | ||||
| 广西 | 地理科学(师范,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67354 |

聊城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

聊城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机科

聊城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聊城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二个专业,希望

聊城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聊城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化学工程与

聊城大学地理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科学就业前景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就业前景,地理科学专业介绍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科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二个专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