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聊城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哪个环境科学专业好(环境科学专业苏科大和聊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0 04:34:17 解决时间:2022-12-16 15:28

满意答案

聊城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哪个环境科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聊城大学和苏州科技大学各排行榜,环境科学专业的分数线,环境科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苏州科技大学与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数对比(江苏)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苏州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聊城大学
(最高/最低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2021物理类 548/520(本科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2020理科 -/356(本科一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019理科 -/353(本科一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018理科 -/344(本科一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017理科 -/339(本科一批)/()
苏州科技大学与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数对比(山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苏州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聊城大学
(最高/最低分)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2021综合 -/566(普通类一段)-/497(普通类一段)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2020综合 -/586(普通类一段)-/507(普通类一段)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2019理科 -/569(本科批)-/492(本科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2018理科 -/574(本科批)-/490(本科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017理科 -/574(本科批)-/486(本科批)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苏州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培养从事环境科学基础研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管理、清洁生产审核、区域生态环境规划、设计、建设及工程管理、环境生态工程实施、企业环境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地学基础、生态学基础、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监测、环境物理、环境工程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生态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等。

学生毕业后可应聘城乡规划与建设部门、大型企业及环保管理部门,环境技术咨询、审核、认证机构等单位,从事相关研究、咨询、评价、审核、设计、管理和培训等工作,也可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

备注: 本专业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江苏省重点专业。所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省特色优势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苏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20
新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66
宁夏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56
青海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本科一段普通类423
甘肃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480
陕西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44
云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石湖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3
贵州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76
四川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7
重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1
广东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82502.环境工程+082503.环境科学)(办学地点:石湖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5
湖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7
河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石湖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1
山东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66
安徽环境科学与工程类(6380元/年;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6
上海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本科批普通类461
黑龙江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04
吉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68
辽宁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5
山西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本科一批B段普通类525
河北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4
天津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石湖校区)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科学
聊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和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在政府、企业和科研机单位等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管理与保护、生态规划与环境评价等领域的工作以及继续深造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大学化学I(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学概论、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基础、环境数据统计分析、环境遥感、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学概论、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

办学条件

1.教学经费投入 该专业2015-2017年教学经费投入约为98.2万元、98万元和95.2万元,主要用于实践教学经费、教学改革、教学日常运行、教师培训进修、学生活动经费、多媒体教室增加或更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骨干学科实验室建设、特色名校建设等方面。 2.教学设备 学院现有10个标准多媒体教室,配备微机、投影仪、嵌入式多媒体终端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图书资料室拥有环境科学专业图书、年鉴、工具书等2万余册,拥有环境科学专业期刊24种。在办公室、宿舍楼、图书馆等布设校园网络和WIFI热点,随时可登陆维普、CNKI、万方、Springer Link、EBSCO等多种中英文数据库,能满足教学、科研文献检索需求。该专业拥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3.5亩。 该专业拥有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农业与生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面积2200m2,仪器设备总值860万元。拥有环境生态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学实验室、环境土壤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5个本科生专业实验室和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和C/N离子分析3个科研实验室,生均面积7.8m2,拥有紫气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仪、同位素分析仪、Agilent气相色谱仪、离子分析仪、TOC分析仪等精密分析仪器及膜/生物反应器、SBR活性污泥、废水自由沉淀等20多套水及大气环境治理的实验演示装置,价值达450万元。 3.教师队伍建设 环境科学专业拥有专业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12人,硕博比100%,博士比例近80%,另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科学专业的相关教师6名,承担了该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海外访学2人,引进海外留学的优秀博士1名;现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6人,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10人,拥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和山东省生态规划资质,其中生态规划资质是山东省高校中仅有的两家之一。 4.实习基地 本专业建有聊城市环保局、聊城大学污水处理厂、聊城市污水处理厂、国环污水处理厂、聊城市垃圾处理中心,鲁西化工6个实习实训基地。在山东邦华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倍杰特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高唐科林环保公司、鲁西化工等公司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加强毕业生上岗前的技能培训,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质量提供保障。 5.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1)现代教学理念 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旨。实现教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独立性、师生合作性教学为主转变,进而向研究型、创新型教学发展。例如,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环境规划等实践性较强课程可有由双师型、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承担,以专题式、讲座式教学为主。 (2)现代教学平台建设 以微课、慕课(MOOC)和网络平台资源等建设为引导,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在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指导、指定教材与参考书、作业习题等方面方便学生课外学习,还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课程答疑、学习评价等。 (3)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该专业以实现标准多媒体授课,《环境学概论》为校级精品课程,《环境土壤学》为学校天空教室视频公开课。按照应用型特色建设专业的要求,加强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在实验室中以工程模拟实验、仿真实验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和操控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办学特色

1、雄厚的学科基础。 契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定位目标,该专业科研上紧靠学校第二层次重点支持项目“黄河下游河湖系统与生态安全”,依托东平湖湿地研究所和生态环境规划与研究中心,为“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黄河下游资源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学科平台提供强力支撑。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生态环境、湿地环境与生态过程、环境评价与生态安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已形成学士、硕士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2、可靠的实验平台。 截止目前,该专业已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大力支持,在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农业与生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大力支持下,学院环境科学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平台得到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学院在农业生态方面的科研要求。 3、良好的学术梯队。 学院已初步建成环境科学专业学术梯队,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后)10人,硕士5人,硕博比100%,博士生比例接近80%。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4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6人,外聘教师7人,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或行业专家。团队中所有成员均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保证实验仪器的安全、准确、高效利用。 4、坚定的服务社会 该专业拥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和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资质,其中生态规划资质是山东省高校中仅有的两家之一。近五年来主持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规划项目近450项,项目经费达300万元。

办学成果

1.毕业生就业率 本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高,知识能力全面,实践能力突出,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2008年第一届毕业生至今,已有152学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其他科研院所研究生,以及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届环境科学专业83名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均为98%,就业率为90.2%,其中考取研究生35.2%。 2.就业专业对口率 对2018届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学教学和读研究生,也有部分毕业生考取选调生等到党政部门就职;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为91.1%。 3.毕业生发展情况 近年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中有152名学生考取985、211等重点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生。 4.就业单位满意度 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职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出色,工作认真负责,甘于奉献,谦虚好学,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对于考取了研究生的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中科院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研究生院、生态环保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导师表达了较高的认同。他们认为,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专业基础扎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培养潜质。 5.社会对专业的评价 实行学生的对口引导,与碧水蓝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倍杰特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东路科公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聊城市环境监测中心、潍坊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济南市环境科学院研究院等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毕业后跟踪联系,并设立毕业生就业数据库,一方面,跟踪调查学生毕业走向,另一方面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跟上企业需求步伐。另外,学院还积极组织环境科学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项目,每年积极组织学生支援服务西部,做西部做美丽的彩虹。

就业前景

环境专业富有魅力的原因之一,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这个专业的学生知识面宽。环境科学专业的课程很丰富,化学、物理、生物、工程等专业课都会涉及。其次,该专业还训练人的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相结合的能力,比如有的污染物浓度小到以纳克/升的单位来计量,但是它存在的空间却非常广,一大一小,正好培养了人的微观思维和宏观思维。 其次,该专业还培养人的整体优化意识。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有的污染物持久性非常强。环境问题往往还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地域性和时间性,比如我国东部和西部的环境问题不同、10年前和10年后的问题也不一样,单单靠技术往往是解决不了的,还要依靠管理、行政、社会学等人文的手段来解决。因此处理环境问题,十分有利于培养人的整体优化意识。 再次,该专业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应用方面很有前途,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和生态规划,从业人员考考取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环保工程师。

聊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环境科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97
苏州科技大学
225
软科(综合)
312
校友会(综合)
300
武书连
1642
US排名
学校简介

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17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同年获批江苏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石湖、江枫、天平三个校区,主校区石湖校区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校园占地面积2300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研究生2800余人,国际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跻身ESI前1%;6个学科入选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6个学科入选“十四五”省重点学科。64个本科专业中,1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8个专业通过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建筑设计大师等一批名家名师;国家“杰青”获得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50余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在内的各类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400余人;省“双创团队”在内的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1支。

学校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包括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各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近五年,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特等奖提名、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国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4700余项。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毕业生。

学校现有包括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60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0余项;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收录5100余篇,专利1100余项。

学校先后编制200余个小城镇规划,完成苏浙皖地区1000余个乡村规划。参与大量地方环保政策的制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配合省市263行动计划,参与完成长三角场地的风险评估和修复等项目百余项,与佛山市南海区合作共建苏科大环境研究院,进行跨域技术输出,为珠三角探索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苏州乡村振兴研究院起草完成我国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全面服务支撑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发展智库获批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入选苏州市首批新型智库,并成为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8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自1993年以来每年承办由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人力资源培训班,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0余名环保、能源和物流等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学校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高校。获批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3个,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立项建设重点项目1项,获批省“十四五”首批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重点平台建设项目1项,入选“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和省“高校国际中文教育工作联盟”。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招生单位、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学校网址:http://www.usts.edu.cn

本科招生网址:http://zsb.usts.edu.cn

招生办公室地址: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学府路99号

邮政编码:215009

联系电话(传真):0512-68096117 

电子邮箱:zsb@mail.usts.edu.cn 

官方咨询QQ:800821262

微信号:usts_zsb(苏科大本科招生)

纪委、监察处电话:0512-69379060



聊城大学
244
软科(综合)
250
校友会(综合)
210
武书连
1565
US排名
学校简介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2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9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4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970人,正高级岗位人员221人,副高级岗位人员740人。现有双聘院士、“973”首席科学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5人,海外高层次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教学名师、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等5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6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17项,省部级课题79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55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9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

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思政“金课”2门。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6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在校生每年获得奖励5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俄美波意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包括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博士联培、海外办学等在内的160多个项目,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在约旦和萨摩亚共建有2所孔子学院,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萨摩亚、汤加两国开展教育援外项目。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北冰洋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点新型智库;与国外高校和单位共建了“中俄数学联合研究中心”“知识工程与术语学中法联合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面积近8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3亿元。图书馆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现有纸质藏书258.82万册,中外文期刊1950种,电子图书310万种,电子期刊3.5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个。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教学相长、学风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最美校歌”“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亮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奖学金设置



加分政策

详见当年招生章程。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聊城大学承认各省(市)招办规定的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不再另设其他照顾政策。


  中专 2022-12-16 15:28

相关问答

  • 职中

    聊城大学通信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聊城大学通信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通信工程和环

  • 广州技校

    聊城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聊城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和环境科学这二个

  • 职中

    聊城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聊城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属材料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属材料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职中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

  • 广州技校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聊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

  • 职中

    聊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聊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设计

  • 职中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 职中

    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

  • 中专学校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科学和环

  • 职中

    聊城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聊城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科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前景和环境科学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介绍和环境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环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