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辽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师德高尚、教育情怀深厚、文化自信、专业自信、心理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教学机构、科研部门、教育培训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心理学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工作的优秀的、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和实践型心理学专业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
1.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2.能够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学和科研问题,熟练驾驭心理学课堂教学,成为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师。
3.能够指导家庭、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心理学应用活动,并通过多角度普及心理学知识,为全民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4.能够通过有效沟通、运用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等,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现专业发展,为成为心理学教学名师或心理学应用专家而努力。
5.终身学习能力强,能追踪国内外心理学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高心理学教学和应用水平,实现自我发展。
答案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招生简章
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硕士研究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1.初试科目:详见辽宁师范大学2022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外国语、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2.初试时间: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3.初试地点: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安排。
4.初试成绩公布办法:初试成绩预计于2022年2月中旬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公布,不再单独发成绩通知单。
(二)复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名单、办法等及其它具体事宜预计于2022年3月份在我校研究生院或各学院网站公布。
2.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对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和考生不加试。
3.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我校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4.我校认为有必要时,可对考生再次复试。
5.如遇疫情等突发状况,学校可能调整复试的考核形式,具体见复试前学校公布的2022年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符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报名条件,且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组织的高考报名(具体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求执行)。
(二)具备田径(马拉松、竞走、撑杆跳高除外)、体操、艺术体操、足球(十一人制)、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项目的二级(含)运动员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以上项目不得跨项报名。
(三)考生运动员技术等级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技术等级系统”公示的数据信息为准,等级证书审批日期须为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0日。考生如具备所报考项目的多个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报名时应填报所有符合报名要求的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
(四)考生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
(*注:篮球项目考生使用五人制或三人制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均可报名,按照五人制篮球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参加篮球专项考试。)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我校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一)招生计划安排
1.根据体育总局相关文件要求,运动训练专业实行提前单独招生录取,我校2022年运动训练专业拟招60人,分项目拟招生计划如下。
2.在文化成绩、体育专项成绩、综合成绩达到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分专项按综合成绩排名,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项目之间的录取分数不进行横向比较。
3.若第一志愿某专项合格生源不足,剩余计划调整至其他第一志愿专项使用,专项依次为田径、足球(非守门员)、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篮球、排球(非自由人)、艺术体操、体操,每个专项1人,若仍不足,再轮循环,依此类推;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接收第二志愿考生,第二志愿考生录取办法与第一志愿相同;若出现其他情况,由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决定。
(二)录取原则
1.文化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180分,体育专项成绩录取控制线不低于40分。
2.对持有一级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30分录取;对持有运动健将技术等级证书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低录取控制线下降低50分录取。
3.对于达到低录取控制线的考生,依据上线考生填报的志愿梯次顺序,分项目按照综合分由高到低进行录取。综合分计算公式:综合分=(文化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综合分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法。
4.考生如已报名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志愿并被录取,不得放弃录取资格,同时不再参加高考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
考生需根据国家招生政策和我校招生章程,经认真思考,自主报考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公共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一)网上报名:报考2022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网上报名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n,教育网址:https://yz.***,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信息中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寄发调档函、录取通知书等有关材料,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须在2022年10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或联系方式变更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校概不负责。
(2)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3)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8)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9)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0)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7.报考点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报考点接受考生咨询,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人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等专业。基础心理学不区分研究方向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统考心理学院专业:22(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
辽宁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简介培养目标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培养目标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招生简章升学与就业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招生简章培养目标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