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2004年9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莅临学校考察指导,提出了“紧跟时代、突出特色”的殷切希望。学校从1978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学校、1984年创办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浙江传媒学院,已有40余年办学历史。现有杭州钱塘和桐乡乌镇两个校区,占地1305亩,总建筑面积64.2万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中心),在校生14500余人,教职员工约1400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称号。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涵盖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个门类,有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省一流学科,新闻与传播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1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艺术类专业23个。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编辑出版学、文化产业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工程、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音乐表演、传播学、网络工程、录音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9个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平台2个、省级教学平台1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五年来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2项,省课程思政教学项目14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教材41部,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认定6门、省级一流课程109门。建有400余个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海外实习基地5个。
学校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引才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重点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引才计划入选者2人,省“151人才工程”各层次培养人才34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四个一批”人才8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人,行业高端人才50余人。
学校现有全国性科创平台8个,省级科创平台8个。近五年先后获批国家级科研与创作项目100余项,其中重点重大项目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与创作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高水平论文论著、社会服务与合作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五个一工程”奖、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德国红点设计至尊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等60余项。主创或参与创作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光荣与梦想》《长江图》《小鸡彩虹》《孤山路31号》《罗曼蒂克消亡史》《小别离》《小欢喜》《小舍得》《大国通道》《爱上中国》《为了人民的健康》《携手,为人民》《中国减贫密码》等。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1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学校是欧盟“伊拉斯谟”项目单位,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等合作举办本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多所高校合作开展多层次的联合培养项目。学校是教育部国际人文交流与传媒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单位、教育部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项目单位、省浙非高等教育合作伙伴计划成员单位、浙江省对台交流基地。
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考研率逐年攀升,一年后创业率在5%以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一。2018年创业学院荣获“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2019年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园获“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器”,2020年学校获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众多毕业生成为新闻出版、影视行业、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骨干精英,近100人次获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等行业最高奖。
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75亿元。建有国内高校首个5G+4K电竞综合演播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5.8万册,电子图书164.3万册,电子期刊119万册,学位论文869万册,音视频82441小时。
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秉承“敬业、博学、求真、创新”的校训,本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紧贴传媒、服务社会的宗旨,力争成为卓越名校、传媒名镇、艺术名片,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传媒大学!
联系我们
学院联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
邮 编: 310018
咨 询 电 话: 0571-86832600 86832630
网 址(域名):http://zsw.zjicm.edu.cn
学费收取标准,按国家物价部门有关规定执行,详见新生录取通
知书说明。
我校学生住宿实行公寓管理,根据浙江省物价统一核定,2010年学校住宿费每人每学年1200元。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被誉为“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的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优秀学子。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绵州育才计划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多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6人,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6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团队2个、示范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个。2021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600余项,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800余项。
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8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与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绵阳市平武县、三台县,阿坝州壤塘县,凉山州布拖县、盐源县、木里县等脱贫攻坚,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4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实施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名录近3000项,场馆教育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学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当前,学校全体师生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绵师精神,坚定“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的发展方略,按照“三步走”战略,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我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多年来一直以各种有效措施稳定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并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里应说明的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此,学校在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与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种有利资源,加强与省内外各类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加大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掌握择业技巧,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学校与一大批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就业网络辐射全国,行业涵盖科研院所、部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我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绵阳师范学院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绵阳师范学院秘书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秘书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秘书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秘书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秘书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绵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
绵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
绵阳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绵阳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绵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绵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服装与
绵阳师范学院社会工作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