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宁波工程学院 | 山西传媒学院 |
---|---|---|
软科(综合) | 321 | - |
校友会(综合) | 346 | 418 |
武书连 | 492 | 694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553 | 95029 | 266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37 | 113768 | 495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24 | 128035 | 49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34 | 116859 | 495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83 | 46602 | 41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434 | 78018 | 41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B段 | 512 | 12239 | 458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42 | 72727 | 41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83 | 19945 | 458 |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杭州湾汽车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50所获批高校之一。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40年来,我校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和考生的高度认可。2021年我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浙江省第5位——浙江省同类高校第1名。
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前景广。多年来培养了上千名企业家,数百名总工程师,数千名企事业高管,连续十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近五年来,85%以上毕业生留在浙江,50%以上毕业生扎根宁波,在化工、建筑、机械、物流、交通等行业形成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2021年宁波市大学生十大”就业之星“评选中,我校占据 3 席,位居宁波市高校第1名。
我校毕业生升学质量不断提升,国内外名校占比高。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 16% 以上,部分专业超过 40%。众多优秀毕业生考取了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和知名大学研究生。
学院所在地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重化工业基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正是理想的求学之地。
宁波工程学院风华校区(东校区)
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1.地铁:(便捷之首选)
如乘坐火车、高铁、动车到达宁波火车站,乘汽车到达宁波客运中心或宁波汽车南站,建议坐地铁2号线到路林站(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下车,从学校南大门进入校园。
2.公交:
(1)宁波火车站:乘坐1路、54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2)宁波客运中心:乘坐523路、501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3)宁波汽车南站:步行至宁波火车站北广场,乘坐1路/37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或步行至宁波火车站南广场乘坐501路到“工程学院东校区”站点下车
3.自驾车:
自驾的家长若使用导航,建议将导航目的地设为“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中官西路上)。高速下口可参考下面两点:
(1)杭甬和甬台温高速:到宁波东出口,走世纪大道过常洪隧道,然后在中官西路右转,前行1000m左右到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大门在中官西路,行车方向右侧)
(2)甬金和沈海高速:转宁波绕城高速往镇海方向,蛟川出口出高速,直走,在中官西路右转,然后直行至东昌路(329国道)不到600米,到宁波工程学院东校区北门(大门在行车方向左侧)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校区:
地址: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
自驾车:走沈海高速庵东出口下,直行左转,至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下车即到。余姚北自驾车走余慈联接线到庵东高速路口到滨海二路和兴慈八路交叉口。
乘火车:从宁波站到余姚北高铁站下,坐公交295到杭州湾世纪城,从杭州湾世纪城沿滨海二路到汽车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9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2000年划转山西省管理。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改制建立了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是全国第三所传媒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简介
山西传媒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83年建立的华北广播电视学校。199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署),隶属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全国唯一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2000年划转山西省管理。2013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改制建立了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是全国第三所传媒类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山西省唯一一所艺术类本科院校,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干部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山西省首批“部校共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院现有文华和东华两个校区。文华校区位于山西高校新校区文华街,东华校区位于太原市五龙口街,校园占地面积共9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目前办学主要在文华校区。文华校区建设以生态园林化和信息智能化为特点,规划合理、环境幽雅、交通便利。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33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5%。教师中有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人才、全国广播影视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山西省“双师型”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同时,还聘请王铁城、余秋雨、王伟国、白岩松、冯巩、刘佩琦、贾樟柯、贡建英等近百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兼任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7000余人。学院坚持高级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行业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因“实践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综合素质高”而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机构、新媒体领域及相关单位,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学院设有制作系、动画系、艺术设计系、播音主持系、编导系、录音系、传媒管理系、基础部、思政部、公共体育部等10个教学单位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3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构建了以“艺术学、文学为主干,工学、管理学为支撑,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等一级学科为特色,艺、文、工、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开设了涵盖传媒策划、制作、经营管理、工程等岗位的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13个本科专业和电视节目制作、环境艺术设计、影视表演(舞蹈)、数字媒体技术等27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同时,建设有《播音发声》、《电视栏目策划》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6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演播厅、国内一流的动画制作二维平面机房、三维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传输实验室以及电视节目编辑室、影视审片室、摄影棚、灯光室等14大类100余个实训室,设备总值1亿余元。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北京总部、山西省广播电视台等123个行业单位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现有纸质图书59.53万册,影像资料15万盘,电子图书30万册,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00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2部;教师独立或参与创作影视作品1800余部(集),先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等奖项100余项。其中独立创作的动画片《大红公鸡毛毛腿》获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最佳电视动画大奖”“ 最佳中国电视动画大奖”等奖项。短片《一夜温情》获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十佳公益微电影。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作、社会服务成效明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最佳动漫教育机构入围奖”、“山西省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山西传媒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植根山西、立足行业、面向全国、服务社会,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应用型传媒类普通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