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南昌航空大学 | 沈阳大学 |
|---|---|---|
| 软科(综合) | 181 | 303 |
| 校友会(综合) | 181 | 187 |
| 武书连 | 222 | 526 |
| US排名 | 1659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45 | 31404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8 | 35431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7 | 57794 | 443 | |
| 2021 | 苏区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39 | 34839 | 519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38 | 35537 | 519 | |
| 2021 | 软件工程 | 本科一批 | 535 | 37320 | 519 | |
| 2021 | 人民武装学院 | 本科二批 | 469 | 92180 | 443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1 | 6846 | 55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8 | 13738 | 496 | |
| 2021 | 苏区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81 | 6961 | 559 | |
| 2021 | 人民武装学院 | 本科二批 | 530 | 27065 | 49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4 | 60199 | 443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58 | 13992 | 49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8 | 25779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4 | 7205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50 | 63350 | 33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19 | 74224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8 | 16715 | 456 |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1.办学历史:南昌航空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
沧桑铅洗,蕴积涵育。七十年以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7万余名,为地方经济和航空国防事业地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持续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荣获“全省高校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5年,学校校友向巧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每年举办春季、秋季、航空工业、中国航发、中国中车等大型双选会,数百场中小型专场招聘会,吸引全国各地两千余家企事业单位来校选拔人才。学校与航空、航发、商飞、航天、民航、通航等企事业单位和30余个地方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和各大民航、通航、商飞公司。
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就业的良好氛围,部分专业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武书连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中,我校连续多年列江西省高校前茅。
沈阳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多所学校合并组建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命名的综合性大学,办学历史已有115年。学校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素有“城中大学”的美誉。历经百年办学传承,学校已发展成拥有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0个学科门类,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拥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排名中,沈阳大学整体实力已跻身中国地方同类高校第一方阵。
就业工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六稳六保”之首,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近年来,学校在全面推进建设全国同类院校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不断创新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就业“三包”责任制,形成了学校党委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分工负责、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人人有责、党政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指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理性的就业心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积极广泛联系用人单位、密切联络校友企业、建立就业基地等,积极拓展共建共享共赢的就业市场资源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产教融合,深化地(企)合作、与省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开办校企合作班级等,以嵌入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毕业竞争力。
学校充分挖掘各类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畅通各类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发布渠道,积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就业”校园招聘服务平台。学校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校级招聘活动近200场,参加校园招聘的单位逾千家,发布招聘信息千余条,提供岗位需求人数5万余人。
2022年初,面对沈阳疫情多区县多点位散发突发的严峻复杂局面,学校主动研判,超前谋划,制定措施,压实责任,做到组织领导“不缺位”;汇集资源,拓宽渠道,密集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组织6场大型空中双选会,提供岗位需求人数近10万人,同时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就业平台”“辽宁省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月”等招聘活动,做到招聘服务“不断线”;贴心关怀,开展线上咨询和心理疏导,实施分类指导、重点帮扶,做到就业保障“不间断”;完善举措,加强指导,发布《疫情期间就业工作服务指南》、推荐公益课堂、组织辅导员线上参加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做到就业服务“不停歇”。
近年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年均92%以上,考研升学率逐年提高,有的专业升学率达到40%以上。随着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青睐、来校招聘数量的增加,毕业生毕业去向日趋广泛、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已经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就业区域网状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