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53 | 5950 |
| 2021 | 机械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3504 |
| 2021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7 | 3504 |
| 20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3339 |
| 2021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3339 |
| 2021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3 | 3004 |
| 2021 | 核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2859 |
| 2021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2859 |
| 2021 | 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2577 |
| 2021 | 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2577 |
| 20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2419 |
| 2021 | 电子信息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2419 |
| 2021 | 航空航天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1 | 2419 |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工程训练,将具备人文、数学、外语、物理、力学、机械、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设计制造维修、产品开发、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及运营销售等方面工作,能够成为所从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具有一流的办学实力,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精良,在国内外同专业领域享有盛誉。该专业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的大类专业,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是本硕连读试点专业,在大学三年级中选拔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本硕连读培养。
本专业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先进制造技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和“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江苏高校和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深化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办学,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建设、高精尖的项目研究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传帮带的科研队伍,形成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的人才成长模式。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通过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践,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此外,本专业拥有国家级机械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可提供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
本专业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本专业的培养方针。学生通过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工程训练,将具备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成型加工工艺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艺设计和装备选型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首批江苏省教育厅 “品牌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设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四个方向。本专业学科理论基础课程有材料热力学、有机化学(III)、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上、下)、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等;学科技术基础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方法论等;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金属材料、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表面与界面、热处理原理、弧焊原理与工艺、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热处理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与设计、半导体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学等。学生在学习材料专业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后,根据个人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这四个方向中,任选一至两个方向完成学业。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设计、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研发、材料性能测试分析、工程监理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现有福特教授、特聘教授各一人。近年来,材料系承担国家“863”项目、民机预研重点项目、高档数控国家重大专项、大型客机重大专项子项目、国防重点预研等数十项,解决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多项重大科技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多项。
2009年起开始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培优班,培优班招生对象为学习成绩优异者,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优先推荐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长远目标是使之成为相关学术或技术领域内的领军人才,使材料培优班成为优秀材料类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自2013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航空、航天、民航、军工装备等行业重点打造顶尖工程师类人才。
连续3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应届生考研录取率和出国深造率达35%左右,全部进入“985”名校、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学生主要服务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船重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国防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所,另有约5%的毕业生就业于国际知名大企业
当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在深入而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爆炸式的增长,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亟待解决、影响国家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网络和信息安全是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和政府部门、国防单位、公安系统、金融系统、制造企业、商业部门等几乎所有行业和个人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
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早、投入大,已经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而国内信息安全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且由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已经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专门的高精尖人才,特别是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综合性人才有迫切需求,为此我校早在2002年就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成为国内最早建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它是一个理、工兼备,由多学科领域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学科专业。现阶段,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致力于国家安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网络安全、应用密码学、信息对抗、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软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由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领衔,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防护与保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毕业后可在国家安全部门、航空航天和民航、高等院校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系统研发和管理、信息安全评估与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越来越重要,发展潜力巨大。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包括网络及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信息安全理论与信息安全工程的较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能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硬软件系统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与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导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数论、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近世代数、密码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TCP/IP、数据库原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入侵检测、计算机病毒等。
升学与就业
升学:学生可在信息安全、智能系统与数据挖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智能信息检索、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等方向继续深造。近三年本专业出国、升学率分别为:2012年35.09%,2013年43.08%,2014年30.95%。
就业:毕业生主要在国家安全部门、各地市公安局、机要局、银行系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三星、微软、南大富士通、联迪恒星等中外资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等互联网公司及民营企业从事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含升学)分别为:2012年100%,2013年100%,2014年100%。近年来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各地市国安局(公务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军工分部软件研发工程师)、杭州海康威视有限责任公司(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华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南京联迪恒星信息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昆明航空公司(信息中心运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制成以来,光学领域取得了空前未有的飞跃发展,出现了诸多全新的观念和全新的分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光学的收集、传输、调制、解调、转换、存储的光信息科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建立在现代光学、光电子学及其应用基础上的一门前沿科学技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了光电信息处理、光信息存储、光计算技术、光电系统设计、光通信、光电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由于光学信息处理有高度并行、大容量的特点,近年来已成为信息科学领域最具活力的分支,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极大的发展空间,成为众多新的科学分支和高新技术的生长点。
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电路和电子学技术知识,掌握微机原理、编程语言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扎实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本专业的学生具有利用电子学和计算机解决科学及技术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从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初步科学研究和科研开发能力。理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物理电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基础,掌握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系统掌握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科学研究和科研开发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及其它相关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教学和技术开发、生产或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物理类: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基础和固体物理基础等知识;
电路和电子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知识;
光信息:电磁场理论、几何光学原理、光学仪器和光学系统设计的知识、激光原理及应用的知识、光学信息处理的知识、光电子技术和应用的知识;
数学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
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原理、程序语言设计、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其他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工程图学;
专业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分析知识、物理、电路、电子、光信息产生传输控制和探测等实验知识、基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知识、实验方案设计等知识;
课程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光学系统设计等知识;
实验及实践:金工训练、下厂实习(工厂生产和管理知识、特定光电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封装)、毕业设计(论文)、科学研究方法和系统设计的知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19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工商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3分,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08分,物流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7分。南京航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4分,工商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3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4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43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核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0分,机械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5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核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核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3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7分,机械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0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核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7分,机械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4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1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工商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2021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个专业。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20

202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第一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理学院进行培养,一年后再根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分至各专业,具体专业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核工程类(包含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内蒙古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少数民族预科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3分,机械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7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7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79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