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东华大学 |
|---|---|---|
| 软科(综合) | 37 | 80 |
| 校友会(综合) | 46 | 63 |
| 武书连 | 42 | 97 |
| US排名 | 712 | 744 |
| 泰晤士 | 73-92 | 50-7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1 | 481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1 | 7791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0 | 8117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51 | 3694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民航招飞 | 本科提前批 | 509 | 77188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3 | 2583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5 | 3955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7 | 13458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3 | 15484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6 | 3762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7 | 7895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4 | 8481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5 | 8283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1 | 9087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1 | 9087 | 400 | 化学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0 | 9287 | 400 | 物理/化学(2选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联系地址:南京市御道街29号
邮政编码:2100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址:http://www.nuaa.edu.cn
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
招生咨询电话:4001810287,025-84892899,025-84896459,025-84896259
传真:025-84892459
电子邮件:zsb@nuaa.edu.cn
招生网网址:http://zs.nuaa.edu.cn
手机WAP网址:http://zs.nuaa.edu.cn/wap
官方微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新浪)
微信公众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组:
联系方式详见http://zs.nuaa.edu.cn/zsgzz.html
4、飞行技术专业咨询电话:025-52112751,网站:http://zf.nuaa.edu.cn
5、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咨询电话:025-84892970,网站:http://cie.nuaa.edu.cn
地理历史:学校地处中国上海,现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和新华路校区,占地面积近200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78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宜人,系“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198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帮困助学制度简介
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困难学生助学工作,坚持助困育人,建立了帮困助学体系和助困育人机制。2003年2月,学校的帮困助学岗被评为上海市“红旗文明岗”。
学校的帮困助学体系主要包括:
1、国家助学贷款。国家规定困难学生可申请每人每年6000元的贷款,毕业后1至2年后开始还款,六年内还清。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由学生自负。
2、勤工助学。学校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与合法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进行自我解困。学校特别重视困难学生的岗位资助工作,优先安排困难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
3、国家奖助学金和上海市政府奖助学金。是由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为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的无偿资助。国家奖学金为每人每年4000元,国家助学金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上海市政府奖学金为3000元/人,上海市政府助学金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每年按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和发放。
4、人民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分为东华大学奖学金和十余项旨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单项奖学金,获奖面20%左右。
5、社会奖(助)学金。由知名企业和知名人士、校友设立的奖(助)学金。目前,共59项,包括1000万的恒逸助学基金和1000万的周华盛助学基金。2006年受益学生700余名,最高金额10000元/年。
6、专项助学金。从03年起设立了民族班特困学生助学金(一等5000元,二等4000元,三等3000元),受益面达45%。
7、学费补助。对家庭特困的学生视困难程度给予学费补助。
8、校内助困贷款。学校从2004年起推出了校内助困的贷款制度。凡一、二年级困难学生可申请无息的校内助困贷款,每人每年最高2000元。
9、临时困难资助。对出现临时困难的学生,学校及时给予适当补助,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10、冬令补助。学校在寒假放假前,发放一定额度的补贴,用于资助困难学生购买冬衣等物品。
11、推行技能帮困。坚持对家庭困难学生和民族班学生免费进行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训,以增强困难学生的勤工助学上岗能力。
12、结对关爱行动。“走进困难家庭,情暖学子心”已成为我校帮困的一项例行工作。学校各级教工党支部,积极开展“结对子”活动,给予困难学生经济和学业上的指导,使学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
13、畅通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暂时无法缴齐学费的学生在入学报到时,可以申请办理学费缓交手续,学校给予办理入学相关手续。
14、慈善爱心屋。接受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的现金实物捐赠后,对接受的捐赠物品进行整理、清洗、消毒等管理工作,将捐赠物品发放给经过学校困难认定的贫困学生。并专设“图书角”,接受校内外捐助的图书、杂志、电子读物等物资;教辅类图书发放给贫困学;非教辅类图书、杂志、电子读物等供贫困学生借阅。
学校在帮困的同时,坚持重在育人,建立了助困育人机制。主要建立五项制度:
1.实行困难认定制度。学校规定,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德优良,学业成绩合格者,可在学校规定时间内提出困难认定申请,经学校认定后按困难程度享受相关帮困政策。
2、推行助学贷款信用承诺制度。学校规定,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必须进行书面信用承诺。学校每年组织申贷学生进行信用承诺宣誓仪式。
3、推行社会公益活动承诺制度。学校规定受助学生必须参加50—100学时的社会公益劳动。2002年起,学校成立了“东华大学社会公益服务队”,2006年更名为“东华大学阳光服务队”。四年多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4、实行红绿卡持卡上岗补贴制度。根据学生困难程度不同,为困难学生办理红、绿卡。学校鼓励持有红绿卡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勤工助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勤工助学上岗,获得合法收入。对持有红、绿卡上岗的学生,学校给予一定的上岗补贴。
5、实行国家、上海市政府奖(助)学金、学费补助追回的制度。对获得国家、上海市政府奖(助)学金、学费补助的学生,若被发现弄虚作假或违反校纪校规,学校将全额追回已经发放的资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