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625 | 4284 | 429 | (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 622 | 5049 | (05) | |||||
| - | 618 | 6240 | (06) | |||||
| - | 614 | 7583 | (07) | |||||
| - | 574 | 32307 | (08) | |||||
| 本科提前批 | 民航招飞 | - | 505 | 102463 | (03)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2 | 3060 | 471 | (02)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 | 576 | 4079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金融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06)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40 | (07) | ||||
| 航空航天类 | 四年 | 20 | (04)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1 | (06) | ||||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1 |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6 |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2 | |||||
| 航空航天类 | 四年 | 48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6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1 | |||||
| 应用物理学 | 四年 | 1 | |||||
| 机械工程 | 四年 | 4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1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1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15 | (05) | ||||
| 四年 | 60 | (07) |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5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1 | (06)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10 | (07) | ||||
| 四年 | 15 | (05) | |||||
| 自动化 | 四年 | 15 | (07) | ||||
| 四年 | 40 | (08) |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1 | (0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35 | (07) |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15 |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9 |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6 | |||||
| 交通运输(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 | 四年 | 2 | |||||
| 四年 | 4 | ||||||
| 四年 | 5 |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36 | (08) | ||||
| 航空航天工程 | 四年 | 4 | (06) | ||||
| 飞行器适航技术 | 四年 | 3 | (07) | ||||
|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四年 | 4 | (06) |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四年 | 2 | |||||
| 金融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15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15 | |||||
| 法学 | 四年 | 30 | (02)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 英语 | 四年 | 40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广播电视学 | 四年 | 10 | |||||
| 工商管理 | - | 10 | |||||
| 会计学 | 四年 | 10 |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20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求,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新兴学科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专业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3.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包括两个核心方向,即“计算科学”与“信息科学”,前者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计算工具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后者是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理学院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经过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解决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数学类: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数值逼近;
信息科学类:信息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现代密码学;
计算机科学类: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选修课系列:数学建模、神经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
实验及实践:数值逼近课程设计、数值代数课程设计、数学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学物理实验、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
升学与就业: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中科院、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方向、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研究、教学、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办学历史悠久,经过50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办学成果显著,在计算机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培养的人才遍布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4年成为南航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标志着南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专业培养实质等效。
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基础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2013年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3.3万家,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江苏以5千亿领跑全国软件业。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2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产业规模是2010年的3倍,2005年的10倍。软件业创造的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4%;软件从业人员47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1.2%,新增就业人员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信息产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的支撑和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计算机人才需求仍然呈上升趋势,高端人才特别紧俏。
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兼顾应用的宽适应性专业,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面广、社会需求量大的特点,目前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加入了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南航首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本专业设有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两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和具有计算机应用系统综合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数理逻辑与集合论、图论与代数、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升学与就业
升学:学生可在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管理与知识工程、智能计算与机器学习、网络与分布计算等方向继续深造。近三年本专业出国升学率分别为:2012年31.85%,2013年32.59%,2014年33.05%。
就业:学生就业面较广,主要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银行等国有企事业单位,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南大富士通、联迪恒星等中外合资企业,华为、中兴、苏宁云商等民营企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部门及高等院校工作。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含升学)分别为:2012年100%,2013年100%,2014年100%。近年来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信息安全管理岗)、中航工业沈飞总公司(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存储事业部软件研发工程师)、华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中兴通讯(云技术研究院软件研发工程师)、杭州海康威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以电气工程领域为对象,注重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科学在电气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就业渠道广。
本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研究方向。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好的电气分析、电气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电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电路、信号与线性系统、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电磁场、电机学、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航空航天供电技术等
本专业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本专业的培养方针。学生通过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工程训练,将具备能在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制备、结构性能、测试与表征、成型加工工艺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艺设计和装备选型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首批江苏省教育厅 “品牌专业”,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设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焊接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复合材料、信息功能材料四个方向。本专业学科理论基础课程有材料热力学、有机化学(III)、固体物理、材料科学基础(上、下)、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等;学科技术基础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I)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现代测试与分析技术、材料成型加工技术、材料方法论等;主要专业课程包括金属材料、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表面与界面、热处理原理、弧焊原理与工艺、焊接冶金与金属焊接性、热处理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与设计、半导体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学等。学生在学习材料专业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专业基础后,根据个人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这四个方向中,任选一至两个方向完成学业。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材料设计、材料成型与加工工艺研发、材料性能测试分析、工程监理和管理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现有福特教授、特聘教授各一人。近年来,材料系承担国家“863”项目、民机预研重点项目、高档数控国家重大专项、大型客机重大专项子项目、国防重点预研等数十项,解决了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多项重大科技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航空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多项。
2009年起开始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培优班,培优班招生对象为学习成绩优异者,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后优先推荐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长远目标是使之成为相关学术或技术领域内的领军人才,使材料培优班成为优秀材料类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自2013年起,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航空、航天、民航、军工装备等行业重点打造顶尖工程师类人才。
连续3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应届生考研录取率和出国深造率达35%左右,全部进入“985”名校、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就业学生主要服务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船重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国防大型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所,另有约5%的毕业生就业于国际知名大企业
当前,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也在深入而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应用爆炸式的增长,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亟待解决、影响国家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网络和信息安全是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和政府部门、国防单位、公安系统、金融系统、制造企业、商业部门等几乎所有行业和个人密切相关,已经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技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
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早、投入大,已经取得了诸多重大成果;而国内信息安全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且由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已经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专门的高精尖人才,特别是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综合性人才有迫切需求,为此我校早在2002年就设立了信息安全专业,成为国内最早建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它是一个理、工兼备,由多学科领域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而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学科专业。现阶段,我校信息安全专业致力于国家安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的网络安全、应用密码学、信息对抗、信息系统安全、可信软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由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领衔,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防护与保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毕业后可在国家安全部门、航空航天和民航、高等院校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信息安全防护、安全系统研发和管理、信息安全评估与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技术越来越重要,发展潜力巨大。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包括网络及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等信息安全理论与信息安全工程的较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能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硬软件系统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与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导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数论、信息论与编码理论、近世代数、密码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TCP/IP、数据库原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入侵检测、计算机病毒等。
升学与就业
升学:学生可在信息安全、智能系统与数据挖掘、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智能信息检索、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等方向继续深造。近三年本专业出国、升学率分别为:2012年35.09%,2013年43.08%,2014年30.95%。
就业:毕业生主要在国家安全部门、各地市公安局、机要局、银行系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国有企业,三星、微软、南大富士通、联迪恒星等中外资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等互联网公司及民营企业从事信息安全相关领域的研究、技术支持、管理等工作。近三年本专业就业率(含升学)分别为:2012年100%,2013年100%,2014年100%。近年来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各地市国安局(公务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52研究所(军工分部软件研发工程师)、杭州海康威视有限责任公司(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华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南京联迪恒星信息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昆明航空公司(信息中心运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较坚实的数学、力学、管理学、计算机、外 语、必要的人文社科和经济管理基础知识以及机电、土木、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载运 工具运用与保障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客货运输组织及调度等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交 通运输领域从事载运工具技术使用与管理、运输规划与设计、运输组织、管理和调度等工作,能在教 学、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和复合型工程技术、管理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 工程等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载运工具技术运用与管理、运输线网和枢纽规划与 设计、客货运输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载运工具运用与保障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 划、客货运输组织调度等系统知识,并具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 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交通运输工程工作的所需的工程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 运输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运输安全质量、运输环境、职业健康和运输服务的意识;
4.掌握扎实的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5.掌握交通运输领域常用的一般技术分析方法或设计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分析 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能够参与运输生产及运营系统的设计,并具 有保障其稳定运行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运输系统或相关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 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力,具有职业发展 学习能力;
8.了解国内外关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不少于一门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 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运筹学、机电工程学、交通运输设备及技术使用、载运工具检测与诊断技术及 其维护、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法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 运输企业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实验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两部分,包括驾驶实习、生产实习、 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等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力学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交通运输设备及性能实验、运 输系统模拟与仿真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空中交通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管理应用型专业,是民航教育特色专业和民航局认证的民航管制员和签派员的教育机构。本专业具有鲜明的“学历教育+行业培养”特色,人才培养注重应用技能实践和行业实习锻炼。
本专业包含空中交通管理、飞行签派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在空管和签派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高级技能,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的卓越专门人才和未来领导者。
3、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
运筹学,空中交通管理基础,飞行性能工程学,程序、雷达、机场管制理论与模拟实践,空中交通无线电通话,飞行程序设计,航图,航空气象学,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等。
4、升学与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属于民航紧缺人才,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其中超过90%的学生就业于民航地区空管局、各空管分局(站)、大型民用航空公司和机场,从事空中交通管制以及飞行签派与航行情报等专业技术工作。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三类:空中交通管制单位(民航局空管局,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新疆空管局,珠海进近管制中心、江苏分局等)、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等)和大型机场(上海机场集团、首都机场集团、广东省机场集团)等民航企事业单位
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https://www.***)“查询中心”栏目或登录高考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考生服务平台(https://gk.***)查询本人2021年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成绩。如对成绩有疑问,可于5月17日12:00前向所在学校或报名点提出复核成绩的书面申请。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复核后,将复核结果通知各市,由各市回复考生复核结果。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法学(将军路校区)、软件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探测制导与控制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软件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人工智能(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日语(外语语种为英语)、飞行器适航技术(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大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自动化(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电子信息类(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金融学、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机械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应用物理学、微电子科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该专业二年级在江苏省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江苏省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自动化、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电子信息类、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飞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飞行器适航技术、交通运输(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