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613 | 6436 | 362 |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 | 602 | 8969 |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89 | 12367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6 | 2055 | 404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一年后根据考生志愿及成绩分至各专业,具体专业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培养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一年 | 3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与器件技术)、信息工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6 | |||
| 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 | 四年 | 34 | |||
| 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四年 | 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 四年 | 3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3 | |||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3 | |||
| 机械工程 | 四年 | 10 |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2 |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2 | |||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2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 | 四年 | 3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4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6 |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4 | |||
| 人工智能(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2 | |||
| 自动化(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6 |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4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2 | |||
| 软件工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3 | |||
| 物联网工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2 | |||
| 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3 | |||
| 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4 | |||
| 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2 | |||
| 交通运输(中外合作办学)(机场运行与管理)(中外合作专业,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5 | ||
| 航空航天工程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 飞行器适航技术(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4 | |||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大一、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三、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 | 四年 | 3 |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四年 | 2 | |||
| 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外语语种为英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日语(外语语种为英语) | 四年 | 2 |
本专业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对应学科设有1个博士点和2个硕士点。
本专业依托强大的机械工程学科,结合创新思维能力与设计表现能力训练,是兼有扎实的工程学科背景和艺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的专业。本专业具有机械工程、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和设计艺术相结合的鲜明特点,在注重设计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联网是以提高生产和生活品质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实时预测与控制的复杂系统。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前景,例如自然灾害检测与预防、环境监测、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医疗护理等。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升我国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两化融合、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物联网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网络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物联网技术人才,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服务,已成为“两化”融合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适应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我校设置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符合“两化”融合需要的、掌握扎实物联网技术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信息产业、航空航天和民航、地方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输送急需的高素质物联网技术人才,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我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注重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深度培养,严格按照“教学,反馈,改进”闭环模式持续改善教学效果,一切努力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专业方向及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物联网关键技术(例如嵌入式系统、大数据处理、云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开发能力,以及组织和实施物联网应用项目的能力,并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精神以及外语运用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素养,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为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为信息产业服务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物联网导论、程序设计语言、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泛在网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云计算等。
升学与就业
升学:学生可在嵌入式系统、实时与嵌入式软件、大数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研究方向继续深造。本专业自2011年开始招生,截止至2015年5月,本专业已确定的出国、升学率为43.86%。
就业:毕业生主要在中航工业、航天科技、中电集团等航空、航天、民航系统、科研机构,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三星、西门子、南大富士通、华为等信息产业单位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测试和运营管理工作。截止到2015年5月份,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含出国、升学)为98.25%,2015届毕业生就业主要单位和岗位所如下: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软件研发工程师)、新大陆自动识别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阿里巴巴(1688 无线研发工程师)、顺丰航空公司(信息技术与服务储备干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工程师)、中兴通讯(软件研发工程师)、杭州海康威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嵌入式软件研发工程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日语语言、文学、文化、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专业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口语、日语语法、日语写作、高级日语、日语翻译(笔译、口译)、日本文学、语言学导论、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商务日语口译、日本商务礼仪、对日贸易文选、日文传媒研读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日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和一般商务活动中的相关知识、运作程序和规则;具有优良的日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汉语知识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第二外语(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较好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日语能力考试N1及相关的国家级专业考试。
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均为100%。主要去向分四个方面:1、依托学校优势,到国内、国际航空公司就职;2、通过保送、考研和赴日留学三个途径继续深造,攻读国内或日本名牌大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京都大学、庆应大学等);3、在日资企业、涉外贸易、金融、外事等企业部门从事管理、贸易工作,4、在翻译公司从事专门翻译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东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常州大金公司、广州丰田公司、无锡索尼公司、舜禹翻译公司、深圳比亚迪公司等。
本专业致力于能源高效综合利用和热动力装置,特别是燃气轮机的研发。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有高尚人格品行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节能减排理念,可从事先进能源动力、新能源研究开发以及动力装置优化设计等工作的高水平科技开发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招收理科考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为学校重点投入和发展的专业之一,在国内具有较好的知名度。随着国家和江苏省对能源与动力产业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投入逐年加大,迫切需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方面的高素质和综合性人才,同时也给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具有极强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建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硕士点和博士点以及“环境工程”硕士点,并设有“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适航性指民用航空器所具有的固有安全飞行特性,它是航空器飞行性能、操稳特性、静动强度、以及机械装置、动力装置、机载设备等各系统安全品质的总成。它不仅与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水平有关,也涉及所使用的材料、零部件、成品、仪表和设备的质量水平。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正是为了适应我国大型飞机研制和发展的迫切发展需求,依托国防科工委紧缺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创办。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航空专业知识、适航法规、适航验证与审定技术以及适航工程管理等理论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企事业单位在适航验证与审定领域提供智力支持。
本专业学生具有航空器及其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专业基础,熟悉适航法规与要求,掌握适航审定与管理、适航符合性验证技术等专业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航空器初始适航与持续适航中的工程实际问题,协助专业技术人员在民用飞机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满足适航的要求;毕业学生具备航空器适航审定以及适航性设计、试验与管理的技术能力,能够从事适航审查员、适航工程代表、适航生产检验委任代表、适航维修监督委任代表等工作。
3.主要专业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飞机系统与飞行原理、可靠性原理、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民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机载软硬件适航性验证技术、机载设备环境试验技术、民用飞机飞行试验技术、民用飞机维修工程与客户服务
4.升学与就业:适航培优班实行分阶段跨专业、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学制6.5年。学校择优选拔后进入适航培优班的学生,经连续四年考核合格,并达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博)连读培养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可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5.近年来主要就业单位:本专业潜在就业单位包括:中航工业各研究院所、中国民航局下属各审定中心、以及中国民航局各地区管理局审定处
本专业毕业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工程训练,将具备人文、数学、外语、物理、力学、机械、电工与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从事设计制造维修、产品开发、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及运营销售等方面工作,能够成为所从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本专业具有一流的办学实力,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精良,在国内外同专业领域享有盛誉。该专业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而设置的大类专业,具有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鲜明特点,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是本硕连读试点专业,在大学三年级中选拔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本硕连读培养。
本专业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先进制造技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和“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国防科技工业研究应用中心、 “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技术”江苏高校和工信部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深化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办学,将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建设、高精尖的项目研究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传帮带的科研队伍,形成低年级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科研工作者的人才成长模式。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通过对项目的全过程实践,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此外,本专业拥有国家级机械工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可提供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省招生专业:法学(将军路校区)、软件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探测制导与控制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飞行器适航技术、交通运输(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其他专业方向或备注正在收集中)、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广播电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软件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人工智能(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核工程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自动化(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安全(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电子信息类(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金融学、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机械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工程力学、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应用物理学、微电子科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会计学、应用统计学、航空航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能源与动力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二年级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该专业二年级在江苏省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就读,四年级在江苏省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就读)、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自动化、英语(民航业务、国际贸易)、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民航运输管理)、交通运输(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交通运输(空中交通管制与签派)、电子信息类、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交通运输(机场运行与管理)、飞

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机器人工程、日语(外语语种为英语)、飞行器适航技术(报考该专业须仔细阅读我校招生章程)(大二在常州市天目湖校区培养,大四在南京市将军路校区培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