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始建于1956年,由南京体育学校、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培训班合并而成,是江苏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高等学府和重要的省级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校训为“严、和、朴、实”。
学校坐落于古都南京,拥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筹)、滨江四个校区。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学校教育教学设有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等11个单位,15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多人;竞技训练设有乒羽学院等5个单位,11支省优秀运动队,现有专业运动员430名。
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体育学被批准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11个,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2个(其中A类1个、C类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优秀、精品课程12门,省优秀研究生课程5门,省优秀课程群1个,省优秀多媒体课件16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1部,省精品教材、优秀教材、重点教材19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实习实训基地80多家。
学校作为江苏竞技体育的主力军、大本营,积极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走出了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袁伟民等一大批体育行业领军人物;共有16人25人次22项次获奥运会冠军,105人316人次201项次获世界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夺得了220.5枚金牌。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技兴体”战略,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55项;出版专著、编著、教材120多部;发表论文47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42篇);拥有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设有江苏省运动戒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行为干预研究中心、江苏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校园足球研究中心、江苏省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中国近代武术研究中心、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省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近年来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南京大学等10多个单位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等领域进行了合作研究,取得可喜成果。
学校本着定位、使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原则,努力建设一支合格、可用的师资(含教练)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9人(含民办机制12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9人、副高级职称10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2人、硕士学位231人。教练员有122人,其中国家级教练31人、高级教练44人。师资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6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2人,入选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8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2人、“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9人,硕士生导师142人(含外聘40人)。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日本、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来校讲学、指导训练的外国专家1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1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办学60多年来,坚持“学训融合、育人夺标、创新求进、服务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不动摇,取得了丰硕办学成果,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体育总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以及国际奥委会和巴赫主席的充分肯定,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嘉奖。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认真总结60多年办学历程,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明确了分三步走实现“新南体”奋斗目标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到2023年,实现“优势凸显、特色巩固”,办学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步到2035年,实现“优势巩固、特色突出”,主要办学办队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前列,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第三步到2050年,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建成“新南体”。对照三步走部署,学校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一是牢固树立“新南体”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四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五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提升工程、对外交流合作层次提升工程,六是实施队伍建设保障、制度建设保障、作风建设保障、文化建设保障、校园建设保障、党的建设保障。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办学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效益、扩大办学影响,力争早日建成“新南体”,为江苏省和国家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林业、风景园林、农村发展、交通运输、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信息、新闻与传播、英语笔译等专业。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林业专业型硕士风景园林专业型硕士农村发展专业型硕士交通运输专业型硕士土木

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应用心理等专业。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南京财经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旅游管理、会计、新闻与传播、应用统计等专业。南京财经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旅游管理专业型硕士会计专业型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应用统计专业型硕士025200南京财经大学216名校友会(综合)2

南京艺术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有:艺术设计、美术、舞蹈、广播电视、电影、音乐等专业。南京艺术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艺术设计专业型硕士美术专业型硕士舞蹈专业型硕士广播电视专业型硕士电影专业型硕士音乐专业型硕士135101南京艺术

南京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艺术、工程管理、图书情报、会计、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护理、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城市规划、建筑学、文物与博物馆、出版、新闻与传播、翻译、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物流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图书情报、会计、工商管理、中药学、风景园林、兽医、农村发展、农业管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食品加工与安全、渔业发展、畜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农艺与种业、食品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

第六条2019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500名左右,其中学术型1750名左右,专业学位175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400名左右),详见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终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2019年教育部下达我校单独考试的招生计划为10人,“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为5人,“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30人。

南京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运动训练(296)、体育教学(296)、学科教学(体育)(351)。南京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体育教学专业型硕士运动训练专业型硕士学科教

南京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专业有:运动康复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专业。南京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运动康复学学术型硕士0403Z12民族传统体育学学术型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

南京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有: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学科教学(体育)等专业。南京体育学院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运动训练专业型硕士体育教学专业型硕士学科教学(体育)专业型硕士045112南京体育学院330名校友会(综合)585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