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6 | 39 | 41 | 68 | 97 |
学科教学(思政)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3 | 48 | 59 | 98 | 95 |
遗传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0 | 41 | 67 | 114 | 118 |
眼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9 | 56 | 61 | 192 | 0 |
物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7 | 41 | 57 | 87 | 116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27 | 48 | 74 | 205 | 0 |
内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0 | 45 | 65 | 190 | 0 |
学科教学(语文)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1 | 50 | 68 | 99 | 96 |
学科教学(历史)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73 | 66 | 72 | 115 | 120 |
植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8 | 41 | 62 | 110 | 115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56 | 36 | 54 | 78 | 69 |
民族法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1 | 44 | 58 | 121 | 126 |
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0 | 31 | 55 | 73 | 72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7 | 53 | 66 | 198 | 0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5 | 47 | 50 | 208 | 0 |
中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7 | 40 | 46 | 204 | 0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96 | 38 | 42 | 178 | 0 |
兽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5 | 31 | 49 | 65 | 92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8 | 55 | 71 | 178 | 0 |
麻醉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06 | 45 | 58 | 190 | 0 |
畜牧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50 | 32 | 38 | 82 | 70 |
全科医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11 | 48 | 65 | 198 | 0 |
中国史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1 | 53 | 75 | 203 | 0 |
草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4 | 30 | 55 | 88 | 97 |
农艺与种业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43 | 30 | 54 | 50 | 63 |
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71 | 42 | 54 | 252 | 120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2 | 60 | 64 | 99 | 109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6 | 38 | 61 | 82 | 105 |
教育管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50 | 64 | 62 | 89 | 126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4 | 49 | 65 | 120 | 130 |
中药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03 | 42 | 47 | 203 | 0 |
外科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02 | 46 | 67 | 178 | 0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1 | 43 | 65 | 93 | 116 |
微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6 | 39 | 57 | 97 | 102 |
医学信息化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0 | 50 | 62 | 238 | 114 |
学科教学(物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0 | 67 | 67 | 93 | 129 |
蒙西医结合护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1 | 44 | 52 | 180 | 120 |
妇产科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15 | 54 | 69 | 188 | 0 |
公共管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170 | 41 | 0 | 109 | 0 |
学前教育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2 | 51 | 66 | 107 | 91 |
世界史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1 | 55 | 73 | 203 | 0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1 | 36 | 48 | 210 | 0 |
体育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12 | 37 | 51 | 205 | 0 |
数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9 | 36 | 57 | 91 | 93 |
学科教学(美术)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6 | 53 | 63 | 108 | 120 |
外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4 | 41 | 63 | 181 | 0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46 | 31 | 52 | 64 | 94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5 | 44 | 56 | 100 | 88 |
学科教学(生物)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2 | 59 | 62 | 108 | 106 |
骨科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31 | 42 | 74 | 215 | 0 |
神经病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03 | 50 | 56 | 190 | 0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84 | 62 | 61 | 131 | 130 |
学科教学(数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3 | 54 | 61 | 103 | 118 |
内科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04 | 42 | 57 | 173 | 0 |
学科教学(英语)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42 | 69 | 64 | 99 | 91 |
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经过63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9万余名,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314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9万余册。
学校设有23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134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21287人、普通专科学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专科生497人,留学生13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8人。在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6人;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校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
学校坚持务实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业1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品牌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9门,优质精品课程3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9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9项,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奖12项。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平台26个,其中,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1个;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15个,其中,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0个;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奖励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获得人文社科类奖励110项,其中,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73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8项。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信誉等级涉外院校”。学校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35所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签订了博士教师联合培养、本科生“2+2”、本硕人才“2+2+2”、“4+2”等合作办学项目协议。
蒙医药是我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15年蒙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20年被评为蒙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蒙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已成为蒙医药事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是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蒙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国家首批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有卫生技术人员2125人,开放床位1530张。有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
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附属医院和蒙医药学院分别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优秀单位。2021年,学校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直属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验收。
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北疆,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二)破格复试和降分复试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简称破格复试)。合格生源(含调剂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一般不再进行破格复试。招生单位生源不足的专业,可适当降分,降分限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只能对初试总成绩和公共科目单科成绩择其一降分,不得两者同时降分。不得低于教育部公布的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进行降分。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专业学位的考生不再破格复试
(三)相关加分政策根据国家政策,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享受加分政策考生应在复试前向办公室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核实无
二、复试工作原则复试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全面考核、客观评价、科学选拔的原则,积极探索和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要做到政策透明、程序规范、结果公开、监督机制健全,确保生源质量。
(五)调剂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以及内蒙古教育招生考试中心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2016年研究生招生调剂方案。
三、复试相关规定(一)资格审查办公室在考生复试报到时,对考生报考信息以及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认证报告、学籍证明、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学生证)以及报考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证书等相关材料进行认真核查,对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和弄虚作假的考生取消复试资格。(二)破格复试和降分复试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简称破格复试)。合格生
(六)复试比例根据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上线生源较多的专业按照1:1.5进行复试,上线生源较少的专业按照小于1:1.2比例进行复试。同时考虑将上线人数较多专业的考生调剂到相近上线人数不足的专业,尽量安排一志愿上线考生参加复试。
(一)资格审查办公室在考生复试报到时,对考生报考信息以及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认证报告、学籍证明、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学生证)以及报考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需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证书等相关材料进行认真核查,对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和弄虚作假的考生取消复试资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教育管理(350)、骨科学(331)、中药学(303)、学科教学(物理)(360)、体育(312)、学科教学(思政)(343)、学科教学(历史)(373)、妇产科学(315)、学科教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民族法学(361)、教育管理(350)、学科教学(物理)(360)、学科教学(生物)(342)、体育教育训练学(301)、外科学(304)、遗传学(340)、神经病学(303)、内科学(300
(四)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数线的确定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5〕9号)文件规定,同时参考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成绩,将复试分数线确定如下:单科成绩不低于20分,报考公共管理专业总分不低于120分,报考其他专业总分不低于180分。